执绋泪沾襟

出自:明代·郑岳《林见素出殡感伤二首 其二》

拼音:[zhí][fú][lèi][zhān][jīn]

平仄:平平仄平平

乔岳颓乡望,悲风动士林。
三孤酬晚遇,再疏遂初心。
归老同投笏,论文每盍簪。
追思丽泽处,执绋泪沾襟

查看原文

注释

【执绋】1.谓丧葬时手执牵引灵柩的大绳以助行进。 2.泛称为人送殡。
【沾襟】浸湿衣襟。多指伤心落泪。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执】

執【丑集中】【土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集韻》《韻會》之入切《正韻》質入切,音汁。守也,持也。《書·大禹謨》允執厥中。

處也。《禮·樂記》師乙曰:請誦其所聞,吾子自執焉。

塞也。《左傳·僖二十八年》子玉使伯棼請戰曰:非敢必有功也,願以聞執讒慝之口。

父之友曰執友。《禮·曲禮》見父之執,不問不敢對。《後漢·馬援傳》援爲梁松父執,松貴拜援牀下,援不之答。

捕也。《禮·檀弓》肆諸市朝,而妻妾執。《孟子》執之而已。

姓。

執失代,三字姓。

與慹同。《前漢·朱博傳》豪强執服。《註》謂畏威懾服也。本作,省作執。亦作瓡。

【绋】

紼【未集中】【糸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5画

《廣韻》《集韻》《韻會》分勿切,音弗。《說文》亂糸也。

《爾雅·釋水》紼,繂也。《詩·小雅》紼纚維之。《傳》紼,縳也。

《禮·曲禮》助葬必執紼。《註》引棺索也。《釋名》從前引之曰紼。紼,發也,發車使前。

與紱通。《前漢·丙吉傳》上將使人加紼而封之。《註》師古曰:紼,繫印之組也。

與芾通。《白虎通》紼者,蔽也,行以蔽前。天子朱紼,諸侯赤紼。《詩》云:朱紼斯皇。

云:赤紼在股。○按《詩》朱紼、赤紼皆作芾也。

《集韻》芳未切,音費。《類篇》縕也。《玉篇》或从茀作,亦作綍。

【泪】

泪【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字彙》與淚同。(淚)《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力遂切,音類。目液也。《本草》淚者,肝之液。《譚子化書珠玉篇》悲則雨淚。

《集韻》劣戌切,音律。義同。

《集韻》《韻會》郞計切《正韻》力霽切,音麗。疾流貌。《張衡·南都賦》漻淚淢汨。《註》引淮南子,水淚破舟。○按《淮南子·主術訓》本作戾。淚與戾古通。

《集韻》力結切,音捩。義同。

淒淚,寒涼貌。《前漢·武帝賦》秋氣憯以淒淚。亦作戾。

【沾】

沾【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集韻》《韻會》他兼切,音添。水名。《說文》水出壷關,東入淇。

《說文》一曰益也。義同添。《徐鉉曰》今俗別作添,非是。

《廣韻》張廉切《集韻》《韻會》《正韻》之廉切,音詹。漬也,濡也。《史記·滑稽傳》置酒而天雨,陛楯者皆沾寒。《陳丞相世家》汗出沾背,通作霑。

與覘通。《禮·檀弓》國昭子曰:我喪也,斯沾。《註》沾讀爲覘,視也。

《廣韻》《集韻》都念切,音店。亦水名。

縣名,在樂平。《漢志》屬上黨郡。《廣輿記》太原府樂平縣,本漢沾縣。

《集韻》《正韻》的協切,音跕。沾沾,自整貌。《史記·魏其傳》沾沾自喜。《註》師古曰:輕薄也。徐廣曰:沾,昌兼反,又當牒反,一曰尺占反。

【襟】

襟【申集下】【衣部】康熙筆画:19画部外筆画:13画

《唐韻》《韻會》。《玉篇》又作䘳。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