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隔蠓蚋盎

出自:元代·陈谟《分韵得杖字三十韵》

拼音:[dùn][gé][měng][ruì][àng]

平仄:仄平仄仄仄

西林崒雄峰,众山此其王。
秀如冲霄凤,险若排空浪。
高木郁扶疏,旭日明滉瀁。
何烦紫盖朝,默已通蓬阆。
太史览九州,于焉憩仙仗。
遂令百里间,疲癃走祈望。
高明当中天,拱卫罗万象。
是日正重九,晴云开荡荡。
往来三四公,白发森相向。
始自泮水涯,青钱挂筇杖。
徐升阅武亭,宛见武安像。
飞步凌数阶,恍然层霄上。
始悟出城闉,顿隔蠓蚋盎
稚松早腾拿,香草极条畅。
落星不上天,伏鸽犹在圹。
顾侯镇是邦,文武古良将。
马军送行厨,时羞压冬酿。
宠兹数君子,园绮相少长。
佳句况绝奇,意重千金贶。
朋徒有清欢,觞酌无限量。
侯惠不可忘,羁怀良自旷。
吾爱元阳子,至宝不慢藏。
掉头不能吟,养真有嘉尚。
吾爱霞外人,飘萧云鹤状。
身藏一黍微,气溢九垓壮。
自惭局方内,探道肯多让。
言誇岂是玄,梦断犹成想。
譬如水中月,谁能擒不放。
归途醉昏昏,逸兴殊怅怅。
遥礼山上云,云深暮钟响。

查看原文

注释

【蠓蚋】蠛蠓与蚊蚋。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顿】

頓【戌集下】【頁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二曰頓首。《註》頓首,拜頭叩地也。

《博雅》頓,僵也。

《揚子·方言》頓愍,惛也。江湘之閒謂之頓愍。南楚飮毒藥懣亦謂之頓愍,猶中齊言眠眩也。

《增韻》貯也,宿食所也。《隋書·煬帝紀》每之一所,輒數道置頓。

《增韻》次也。

食一次也。《世說新語》襄陽羅友,嘗伺人祠乞食。往太蚤,主人問何得在此。答曰:聞卿祠,欲乞一頓食耳。《杜甫詩》頓頓食黃魚。

陡頓,遽也。《列子·天瑞篇》一氣不頓盡,一形不頓虧。

壞也。《左傳·襄四年》甲兵不頓。《註》頓,壞也。正義曰:頓,謂挫傷折壞,今俗語委頓是也。

止也。《史記·王翦傳》三日三夜不頓舍。

捨也。《曹植·七啟》頓網縱綱。《註》頓,捨也。縱,緩也。

地名。《詩·衞風》送子涉淇,至于頓丘。《傳》丘一成爲頓丘。《前漢·地理志》頓丘縣屬東郡。《師古註》以丘名縣也。丘一成爲頓丘,謂一頓而成也。

國名。《春秋·僖二十五年》楚人圍,其後南徙,故號南頓。

姓。《魏志·華陀傳》有頓子獻。

《集韻》徒困切《正韻》杜困切,音鈍。《集韻》不利也。《前漢·賈誼傳》芒刃不頓。《註》頓,讀曰鈍。

《韻會》《正韻》當沒切,音咄。《前漢·匈奴傳》單于太子曰冒頓。《註》冒,音墨。頓,音毒。

【隔】

隔【戌集中】【阜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古核切《集韻》《韻會》各核切《正韻》各頟切,音膈。《說文》障也。《玉篇》塞也。《史記·秦始皇紀》防隔內外。《前漢·常惠傳》欲隔絕漢。

通作鬲。《荀子·大略篇》鬲如也。《註》謂鬲絕於上。《史記·大宛傳》鬲漢道焉。《前漢·薛宣傳》西州鬲絕。

《陸厥與沈約書》一家之文,工拙壤鬲。

《韻會小補》叶訖得切,音祴。《柳宗元·懲咎賦》讒妬結而不戒兮,猶斷斷於所執。勢危疑而多詐兮,逢天地之否隔。○按正字通引柳賦云,質韻音屹,固非。而韻會小補叶訖得切,亦謬。得在職韻,執在緝韻,職緝不相通,以隔叶執,不當作訖得切。

與融通。《史記·秦始皇紀》昭隔內外,靡不淸淨,施於後嗣。《註》隔,一作融。

【蠓】

蠓【申集中】【虫部】康熙筆画:20画部外筆画:14画

《唐韻》莫孔切《集韻》《韻會》《正韻》母總切,濛上聲。《玉篇》小飛蟲。《爾雅·釋蟲》蠓,蠛蠓。《註》小蟲,似蚋而喜亂飛。《列子·湯問篇》春夏之月有蠓蚋者,因雨而生,見陽而死。《揚雄·甘泉賦》浮蠛蠓而撇天。

《廣韻》莫紅切,音蒙。義同。

《爾雅·蚍蜉疏》齊魯之閒謂之蚼蠓。

《博雅》蠓螉,蜂也。《揚子·方言》蠭,燕趙之閒謂之蠓螉。通作蒙。

【蚋】

蚋【申集中】【虫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4画

《集韻》蜹字省文。詳蜹字註。

【盎】

盎【午集中】【皿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集韻》烏浪切《韻會》《正韻》於浪切,鴦去聲。《說文》盆也。《爾雅·釋器》盎謂之缶。《疏》瓦器也。可以節樂,可以盛水,盛酒。《揚子·方言》罃甈謂之盎。《後漢·逢萌傳》首戴瓦盎。《古樂府·東門行》盎中無斗儲。《譚子化書》湯盎投井,所以化雹也。

盛貌。《孟子》盎於背。《註》其背盎盎然盛。《樓异嵩山賦》方春陽之盎盎。

盎齊,酒名。《周禮·天官》酒正,辨五齊之名,三曰盎齊。《註》盎,猶翁也。盛而翁翁然蔥白也。

門名。《三輔黃圖》長安城南,出東頭,第一門曰覆盎門。

姓。見《姓苑》。

《廣韻》烏朗切《集韻》《韻會》倚朗切《正韻》於黨切,鴦上聲。義同。《說文》或作㼜。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