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啼号不释缆

出自:清代·谭嗣同《儿缆船并叙》

拼音:[ér][tí][hào,háo][bù,fǒu][shì][lǎn]

平仄:平平平仄仄仄

友人泛舟衡阳,遇风,舟濒覆。船上儿甫十龄,曳舟入港
,风引舟退,连曳儿仆,儿啼号不释缆,卒曳入港,儿两
掌骨见焉。
北风蓬蓬,大浪雷吼,小儿曳缆逆风走。
惶惶船中人,生死在儿手。
缆倒曳儿儿屡仆,持缆愈力缆縻肉,
儿肉附缆去,儿掌惟见骨。
掌见骨,儿莫哭,儿掌有白骨,江心无白骨。

查看原文

注释

【儿啼】1.小孩啼哭。 2.谓声似小孩啼哭。 3.即儿啼帖。
【啼号】哭叫。
【不释】1.不舍弃。 2.不能消除;不能忘掉。 3.不宽宥。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儿】

儿【子集下】【儿部】康熙筆画:2画部外筆画:0画

《集韻》《韻會》而鄰切,音仁。《說文》人也。《玉篇》仁人也。孔子曰:人在下,故詰屈。《戴侗·六書故》人儿非二字,特因所合而變其勢。合於左者,若伯若仲。合於下者,若兒若見。《鄭樵·六書略》人象立人,儿象行人。

《集韻》居拜切,音戒。仁人也。(兒)〔古文〕爾平聲。《說文》孺子也。象形。小兒頭囟未合。

《韻會》男曰兒,女曰嬰。

《韻會》兒,倪也。人之始,如木有端倪。

《倉頡篇》兒,嬬也。謂嬰兒嬬嬬然,幼弱之形也。

《韻會》姓也。漢有兒寬。

《唐韻》五稽切《集韻》《韻會》研奚切《正韻》五黎切,音霓。姓也。《前漢·藝文志》兒良一篇。《註》師古曰:六國時人也。《兒寬傳》兒寬,千乘人也。

《韻會》弱小也。通作倪。《孟子》反其旄倪。(兒)

【啼】

啼【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謕《說文》同嗁。《禮·喪大記》主人啼。《穀梁傳·僖十年》麗姬下堂而啼。

【号】

号【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2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音豪。大呼也。《詩·大雅》式號式呼。《小雅》載號載呶。《傳》號呶,號呼讙呶也。

哭也。《易·同人》先號咷而後笑。《周語》夫婦哀其夜號也。而取之以逃于褒。

雞鳴也。《晉書·律歷志》雞始三號。

《廣韻》胡到切,音号。名號也。《公羊疏》春秋貴賤不嫌同號。《註》通同號稱也。《白虎通》春秋傳曰:王者受命于王,必擇天下之美號,以爲號也。《周禮·春官·大祝》掌辨六號。《註》號謂尊其名,更爲美稱。

《夏官·大司馬》家以號名。《註》鄕遂之屬謂之名,家之屬謂之號。

《冢人》詔其號。《註》謂諡號。

號令也。《易·渙卦》渙汗其大號。

號召也。《齊語》使周游四方,以號召天下之賢土。

叶胡溝切。《皮日休·悼賈文》臨汨羅之漾漾兮,想懷沙之幽憂。森樛羅以蓊鬰兮,時逬狖以相號。《集韻》本作号,又作唬。毛氏曰:从口从丂,丂音考,俗从号,非。

作號,作。

【不】

不【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逋沒切,補入聲。不然也,不可也,未也。《禮·曾子問》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則有變乎,且不乎。

《周禮·夏官》服不氏,掌養猛獸而敎擾之。《註》服不服之獸者。

《廣韻》《韻會》分物切。與弗同。今吳音皆然。

《韻會》俯九切,音缶。與可否之否通。《說文》鳥飛上翔,不下來也。从一,一猶天也。象形。

《玉篇》甫負切《廣韻》甫救切,缶去聲。義同。

《廣韻》甫鳩切《集韻》《韻會》《正韻》方鳩切,音浮。夫不,䳡也。亦作鳺鴀。《爾雅·釋鳥》䳡其鳺鴀。《郉疏》陸璣云:今小鳩也。一名䳕鳩,幽州人或謂鷱鴡,梁宋閒謂之隹,揚州人亦然。

未定之辭也。《陶潛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

姓。《晉書》汲郡人不準。◎按《正字通》云:不姓之不,轉注古音,音彪。

《正韻》芳無切。與柎通。花萼跗也。《詩·小雅》鄂不韡韡。《鄭箋》承華者,鄂也。不當作柎。鄭樵曰:不象萼蔕形。與旉通。《陸璣詩疏》柎作跗。《束皙·補亡詩》白華絳趺。《唐詩》紅萼靑趺皆因之。

華不注,山名,在濟南城東北。《左傳·成二年》晉卻克戰于鞌,齊師敗績。逐之,三周華不注。《伏琛齊記》引摯虞畿服經,不,與詩鄂不之不同。李白詩:兹山何峻秀,彩翠如芙蓉。蓋因華跗而比擬之。胡傳讀不如卜,非。

《古詩·日出東南隅行》使君謝羅敷,還可共載不。羅敷前致辭,使君亦何愚。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〇按愚當讀若吾,疑模切,與敷不夫叶。敷不夫本同模韻,《正字通》不改音符,叶夫愚,非是。

與丕同。《書·大誥》爾丕克遠省。馬融作不。《秦·詛楚文》不顯大神巫咸。《秦·和鐘銘》不顯皇祖。與詩周頌不顯不承同。不顯不承,猶書云丕顯丕承也。

《韻補》叶補美切,音彼。《荀子·賦篇》然易知,而致有理者與。君子所敬,而小人所不者與。所不謂小人所鄙也。《正字通》不字在入聲者,方音各殊,或讀逋入聲,或讀杯入聲。司馬光切韻圖定爲逋骨切,今北方讀如幫鋪切,雖入聲轉平,其義則一也。

【释】

釋【酉集下】【釆部】康熙筆画:20画部外筆画:13画

《唐韻》賞職切《集韻》《韻會》施隻切,音適。《說文》解也。从釆,釆取其分別物也。《左傳·襄二十九年》春王正月,公在楚,釋不朝正于廟也。《註》釋,解也。《疏》解釋公所以不得親自朝正也。《吳語》乃使行人奚斯釋言於齊。《註》釋,解也。以言自解。

《廣韻》捨也。《前漢·食貨志》今農事棄捐,而采銅者日蕃,釋其耒耨,冶鎔炊炭。《管子·霸形篇》釋實而攻虛,釋堅而攻膬,釋難而攻易。

消也,散也。《前漢·景十三王傳》骨肉冰釋。《註》師古曰:冰釋,言消散也。《淮南子·俶眞訓》北方有不釋之冰。

放也。《書·多方》開釋無辜,亦克用勸。《傳》開放無罪之人。《左傳·哀八年》請釋子服何於吳。

《爾雅·釋詁》釋,服也。《疏》釋者,釋去恨怨而服也。

《書·大禹謨》釋兹在兹。《傳》釋,廢也。

《禮·王制》出征,執有罪反,釋奠于學,以訊馘告。《註》釋菜奠幣,禮先師也。

《禮·禮器》禮釋回,增美質。《註》釋,猶去也。回,邪辟也。

《儀禮·士虞禮》舉魚腊俎,俎釋三个。《註》釋,猶遺也。

《書·伊訓》若虞機張,往省括于度則釋。《疏》釋弦發矢。

潤也。《禮·內則》欲濡肉,則釋而煎之以醢。《疏》欲得濡肉,則以水潤釋而煎之以醢也。

《詩·大雅》釋之叟叟。《傳》釋,淅米也。

釋迦,佛號。今僧家皆稱釋氏。《支遁·詠人日詩》釋迦乗虛會。《梁昭明·東齋聽講》昔聞孔道貴,今覩釋花珍。

姓。

《韻會》或作澤。《詩·周頌》其耕澤澤。《註》言土解也。《周禮·冬官考工記》水有時以澤。

《集韻》亦作繹。通作醳。《史記·魏世家》與其以秦醳衞,不如以魏醳衞。

《字彙補》羊益切,音亦。悅也。《六書正譌》別作懌,非。《嵆康·琴賦》康樂者聞之,則欨愉懽釋。

《韻補》叶施灼切,音爍。《楚辭·九章》凌陽侯之泛濫兮,忽翺翔之焉薄。心絓結而不解兮,思蹇產而不釋。

【缆】

纜【未集中】【糸部】康熙筆画:27画部外筆画:21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盧瞰切,音濫。《玉篇》維舟索也。《杜甫·城西陂泛舟詩》遲日徐看錦纜牽。《正韻》俗作䌫。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