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亸纚红影

出自:清代·左锡嘉《喜晴 其一》

拼音:[huā][duǒ][lí,xǐ,lǐ,sǎ][hóng,gōng][yǐng]

平仄:平仄平平仄

庭坳深积水,寮绮耀晨晞。
花亸纚红影,云空露翠微。
懒鸠朝拂羽,倦蝶晚烘衣。
天意怜禾稼,阳光满甸圻。

查看原文

字义

【花】

花【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蘤《唐韻》《集韻》《正韻》呼瓜切,音譁。《正字通》草木之葩也。《歐陽修·花品序》洛陽人稱花曰某花某花,稱牡丹則直曰花。

地名。《廣州志》南海縣有花田。

姓。唐有花驚定。《杜甫詩》成都猛將有花卿。《通志·氏族略》宋有尚書郞花尹。

《韻補》音訶。《棗據詩》延首觀神州,廻晴盻曲阿。芳林挺修榦,一歲再三花。《說文》本作華。榮也。从艸,象華葉垂敷之形,亏象蔕萼也。《唐韻古音》按花字,自南北朝以上不見于書,晉以下書中閒用花字,或是後人攺易。唯《後漢書·李諧·述身賦》曰:樹先春而動色,草迎歲而發花。

云:肆雕章之腴旨,咀文藝之英華。花字與華用。而五經、諸子、楚辭、先秦、兩漢之書,皆古文相傳,凡華字未有攺爲花者。考太武帝始光二年三月初造新字千餘,頒之遠近,以爲楷式,如花字之比,得非造于魏晉以下之新字乎。

【亸】

嚲【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20画部外筆画:17画

《廣韻》《正韻》丁可切《集韻》《韻會》典可切,音癉。《玉篇》本作䯬,廣也。

《廣韻》垂下貌。《岑參詩》柳嚲鶯嬌花復殷。

《集韻》一曰厚也。

【纚】

纚【未集中】【糸部】康熙筆画:25画部外筆画:19画

《廣韻》《集韻》《韻會》所綺切,音蹝。《說文》冠織也。《釋名》纚,以韜髪者也。以纚爲之,因以爲名。《廣韻》同縰。《儀禮·士冠禮》緇纚,廣終幅,長六尺。《註》今之幘梁也。《前漢·江充傳》冠襌纚步搖。《註》纚,織絲爲之,卽今方目紗是也。《後漢·輿服志》法冠,高五寸,以纚爲展筩。《註》纚,今之縰。通俗文:幘里曰纚。

《前漢·司馬相如傳》纚乎淫淫。《註》群行貌也。

《前漢·司馬相如傳》輦道纚屬。《註》纚迤相連屬也。

《集韻》《韻會》鄰知切,音離。《詩·小雅》紼纚維之。《傳》纚,緌也。《釋文》韓詩云:筰也。

《集韻》《韻會》所蟹切,音灑。《史記·司馬相如傳》落英幡纚。《註》幡纚,偏幡也。

《集韻》所宜切。《前漢·揚雄傳》灕虖幓纚。《註》車飾貌也。

《集韻》所禾切,音羅。《屈原·離騷》索胡繩之纚纚。《註》胡繩,香草。纚纚,索好貌。

《集韻》疎士切,音史。《張衡·西京賦》奮長袖之颯纚。《註》颯纚,長貌。

《集韻》輦尒切,音邐。連也。

【红】

紅【未集中】【糸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3画

《廣韻》戸公切《集韻》《韻會》《正韻》胡公切,音洪。《說文》帛赤白色。《釋名》紅,絳也。白色之似絳者。《論語》紅紫不以爲褻服。《疏》紅,南方閒色。

地名。《左傳·昭八年》大蒐于紅。《註》紅,魯地。

草名。《爾雅·釋草》紅,蘢古。《註》俗呼紅草爲蘢鼓,語轉耳。

《集韻》沽紅切《正韻》古紅切,音公。與功通。《史記·文帝紀》服大紅十五日,小紅十四日。《註》服虔曰:當言大功、小功。

與工通。《前漢·酈食其傳》紅女下機。《註》師古曰:紅,讀曰工。

《集韻》古巷切,音降。絳或作紅。《前漢·外戚恩澤侯表》孝平二十二人,有紅侯。《註》師古曰:疑紅字當爲絳。劉攽曰:今有紅縣,音降。紅亦有降音。

【影】

影【寅集下】【彡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2画

《廣韻》《集韻》《正韻》於丙切《韻會》於景切,是也。至晉世《葛洪·字苑》始加彡爲影,音於景反。而世閒輒治《尚書》《周禮》《莊》《孟》从葛洪字,甚爲失矣。《六書正譌》影者,光景之類合。通用景,非。毛髮藻飾之事不當从彡,今槩从影。

漏影,刀名。《古今注》漢文帝有百鍊靑犢漏影三刀。

躡影,馬名。《博物志》躡影,秦良馬。

木名。《花木志》瀛州有木,日中視之,一葉百影。

仄影,扇名。《事物紀原》周昭王時,脩塗國獻丹鶴,以翅爲扇。一曰條融。一曰仄影。

叶倚兩切,音養。《道藏歌》解散七。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