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禄尚弗报

出自:明代·杨光溥《结客少年场》

拼音:[shí,sì,yì][lù][shàng][fú][bào]

平仄:平仄仄平仄

魏其昔好客,门庭集如云。
一朝辞相位,高堂忽扬尘。
食禄尚弗报,况兹杯酒恩。
始知结客难,何必皆缙绅。
屠沽有奇士,缓急真可亲。
季布托朱家,荆轲西入秦。
感恩在一言,誓死不惜身。
锦带佩双钩,结客洛东门。
探丸罗剧孟,义气凌秋旻。
嗤彼武阳子,死灰何足云。

查看原文

注释

【食禄】享受俸禄:居位食禄。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食】

食【戌集下】【食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蝕。《說文》一米也。《玉篇》飯食。《增韻》殽饌也。

茹也,啗也。《釋名》食,殖也,所以自生殖也。《古史考》古者茹毛飮血,燧人鑽火,而人始裹肉而燔之,曰炮。及神農時,人方食穀,加米于燒石之上而食之。及黃帝,始有釜甑,火食之道成矣。《易·需卦》君子以飮食宴樂。《書·益稷》暨稷播,奏庶艱食,鮮食。《傳》衆難得食處,則與稷教民播種之,決川有魚鱉,使民鮮食之。

《書·洪範》惟辟玉食。《註》珍食也。

食祿也。《禮·坊記》君子與其使食浮于人也,寧使人浮于食。

祭曰血食。《史記·涉世家》置守冢三十家碭,至今血食。

飮酒亦曰食。《前漢·于定國傳》定國食酒,至數石不亂。

耳食。《史記·六國表》學者牽于所聞,見秦在帝位日淺,不察其終始,因舉而笑之,不敢道,此與以耳食無異。

目食。《宋史·司馬光傳》飮食所以爲味也,適口斯善矣。世人取果餌刻鏤之,朱綠之,以爲槃案之翫,豈非以目食乎。

吐而復吞曰食。《書·湯誓》朕不食言。《左傳·僖十五年》我食吾言,背天地也。《爾雅·釋詁》食,僞也。《疏》言而不行,如食之消盡,故通謂僞言爲食言,故此訓食爲僞也。

蠱惑曰食。《管子·君臣篇》明君在上,便嬖不能食其意。

消也。《左傳·哀元年》伍員曰:後雖悔之,不可食已。《註》食,消也。

《書·洛誥》乃卜澗水東瀍水西惟洛食。《傳》卜必先墨畫龜,然後灼之,兆順食墨。

日食,月食。《易·豐卦》月盈則食。《春秋·隱三年》日有食之。

《左傳·襄九年》晉侯問於士弱曰:吾聞之,宋災,於是乎知有天道,何故。對曰:古之火正或食於心或食於咮,以出内火。

《禮·檀弓》我死,則擇不食之地而葬我焉。《註》不食,謂不墾耕。

《前漢·外戚傳》房與宮對食。《註》應劭曰:宮人自相與爲夫婦,名對食。房宮,二人名。

《揚子·方言》食閻,勸也。南楚凡已不欲喜而旁人說之,不欲怒而旁人怒之,謂之食閻。

寒食,節名。《荆楚歲時記》去冬至一百五日,卽有疾風甚雨,謂之寒食。

大食,國名,在西域波斯國西,都婆羅門,兵刃勁利,勇于野鬬。

《廣韻》戲名。博屬。

姓。漢有食子通。《希姓錄》後漢食于公。

《集韻》祥吏切《正韻》相吏切,音寺。《論語》有酒食,先生饌。《禮·曲禮》食居人之左。《註》食,飯屬也。

糧也。《周禮·地官·廩人》匪頒賙赐稍食。

以食與人也。《詩·小雅》飮之食之。《禮·內則》國君世子生,卜士之妻,大夫之妾使食子。《註》食謂乳養之也。《左傳·文元年》穀也食子。《註》食,養生也。

《廣韻》《集韻》《韻會》羊吏切,音異。《廣韻》人名。漢審食其,酈食其。《荀悅·漢紀》作異基。

叶式灼切,音爍。《易林》三河俱合,水怒踊躍。壞我王室,民困于食。

【禄】

祿【午集下】【示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盧谷切,音鹿。《說文》福也。《廣韻》善也。《詩·商頌》百祿是何。《箋》當擔負天之多福。

俸也。居官所給廩。《禮·王制》位定然後祿之。《周禮·天官·大宰》以八柄詔王馭羣臣,二曰祿。《疏》以功詔祿。祿,所以富臣下,故云。《禮·曲禮》士曰不祿。《疏》士祿以代耕。不祿,不終其祿也。

司祿,星名。《史記·天官書》文昌宮六曰司祿。

回祿,火神。《左傳·昭十八年》鄭禳火於回祿。

姓。紂子祿父後。

州名。廣南化外有福祿州,唐總章二年置。

天祿,獸名。《前漢·西域傳註》似鹿,長尾,一角者爲天祿,兩角者爲辟邪。漢有天祿閣,因獸立名,藏祕書。

《廣韻》龍玉切,音錄。祿祿,形貌爲禮也。陸德明說。

叶錄直切,音力。《漢昭帝冠詞》摛顯先帝之光耀,以承皇天之嘉祿。欽奉仲春之吉辰,普遵大道之郊域。

叶歷各切,音落。《前漢·敘傳》位過厥任,鮮終其祿。博之翰音,鼓妖先作。

【尚】

儻【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22画部外筆画:20画

《唐韻》他朗切《集韻》《韻會》坦朗切《正韻》他曩切,湯上聲。倜儻,卓異也。《史記·司馬相如傳》俶儻瑰瑋。《前漢·史丹傳》儻蕩不備。《註》豁達也。

《關尹子·一宇篇》心儻儻,物迭迭。《註》儻儻,猶儃儃。

或然之辭。儵忽不可期也。《莊子·天地篇》儻乎若行,而失道也。《繕性篇》軒冕在身,非性命也,物之儻來寄也。

《莊子·天下篇》時恣縱而不儻。《註》儻,苟也。

《韻會》通作黨。《前漢·董仲舒傳》黨可得見乎。《揚雄傳》黨鬼神可也。本作儻。俗作倘。

【弗】

弗【寅集下】【弓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集韻》《韻會》分勿切,音紱。《說文》撟也。《玉篇》不正也。《韻會》違也。

不也。《書·堯典》績用弗成。《春秋·僖二十六年》公追齊師至巂,弗及。《公羊傳註》弗者,不之深者也。

《韻會》不可也,不然也。《史記·孔子世家》弗乎弗乎。

去也。《詩·大雅》以弗無子。《傳》弗,去也。去無子,求有子。《箋》弗之爲言祓也。

滭弗,盛貌。《司馬相如·子虛賦》滭弗宓汨。

【报】

報【丑集中】【土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博耗切《集韻》《韻會》博號切,保去聲。復也,酬也,答也。《詩·鄭風》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禮·郊特牲》報本反始。《註》謝其恩之謂報,歸其功之謂反。《史記·范睢傳》睚睚之怨必報。

告也。《前漢·吳王傳》無文書,口報。《天寶遺事》新進士及第,以泥金書帖子,附家書中,用報登科之喜。

猶合也。《禮·喪服小記》下殤小功帶澡麻,不絕本,詘而反以報之。

論囚曰報。《前漢·張湯傳》爰書論訊鞫報。

下婬上曰報。《左傳·宣三年》鄭文公報鄭子之妃曰嬀。《註》鄭子,文公叔父子儀也。《漢律》婬季父之妻曰報。

與赴通。《禮·喪服小記》報葬者報虞。《註》報,讀爲赴,急疾之義。虞以安神,不可緩也。本作。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