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馀渤海吾故土

出自:近现代·常燕生《翁将军歌壬申》

拼音:[fú][yú][bó][hǎi][wú,yù][gù][tǔ]

平仄:平平平仄平仄仄

李公昔驻春帆楼,旌旗破碎鱼龙愁。
小儿弄舟嬉东海,欲断鳌足覆神州。
修罗伸臂自天外,始遏贪吻完金瓯。
当时经营颇惨澹,岂谓时会非人谋。
榱崩栋折三十载,坐见沧海生狂流。
高牙大纛裂疆土,赤眉铜马皆通侯。
玄黄龙战日盈野,气盛亚美淩非欧。
岂知卧榻有乳虎,磨厉渐欲吞全牛。
潜师一夜入下蔡,万里膏腴森戈矛。
三军禀令令曰遁,暮渡辽水朝滦州。
此时元戎尚镇静,罗列丝管评清讴。
中朝大官亦解事,卧阅陵谷百不忧。
弭兵惟恃向戌舌,捐地未觉珠厓羞。
扶馀渤海吾故土,汉唐馀烈垂千秋。
尔来流民岁百万,斩伐蒿艾植松楸。
卢龙塞断蠮螉绝,太息烈士无田畴。
将军奋身起南纪,志挽日月回山邱。
男儿报国自有道,毛锥弃去著兜牟。
东穷扶桑西碧海,上研飞鸟深潜虬。
归来风雨漫祖国,巫祁正待庚辰收。
吴淞江头夜一弹,杳杳天际遮飞舟。
沪人噤立色欲死,朝命仍拟和夷酋。
将军长啸指须发,剑气喷薄如龙浮。
乾坤一掷箭脱手,眼底势欲无仇雠。
云蒸雾郁顷刻变,迅流转石雷鞭幽。
袒怀白刃向前去,以血还血头还头。
长江万里锁废垒,将军立马寒飕飕。
兼旬环击不得下,伏尸百步惊沙鸥。
沪人咋舌忭且舞,奔走僵汗吟啾啾。
挈壶持襦供前线,后归中继无停留。
兵残弹尽援不至,犹以殿退庇同仇。
呜呼!君不见廉颇李牧赵良将,生为逋客身羁囚。
又不见长城自坏檀道济,时人悔唱白符鸠。
骑驴湖上岂得已,乘风聊作扶摇游。
豺狼在邑狐在室,虽有奇志安能酬。
天凝地閟万物死,穷寒野哭多鸺鹠。
义军十万解甲去,白山黑水馀荒陬。
请君为我回辙迹,再整壮士成貔貅,为君勒石刻琉球。

查看原文

注释

【渤海】中国的内海。绝大部分为陆地环抱,东以渤海海峡与黄海相通。面积77万平方千米,平均水深约18米,最深达70米。有辽东湾、渤海湾和莱州湾三大海湾。入海主要河流有黄河、海河和辽河。海底富藏石油。
【故土】故乡;怀念~丨~难离。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扶】

扶【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音符。《說文》佐也。一曰相也。《揚子·方言》護也。《郭璞註》扶挾將護。《論語》顚而不扶。《前漢·高祖紀》不如更遣長者,扶義而西。《註》以義自助也。

緣也。《晉語》侏儒扶盧。

州名。扶州在隴右,唐屬山南道。

澤名。《前漢·地理志扶柳縣註》地有扶澤,澤中多柳。

姓。《前漢·藝文志》傳魯論語者,魯扶卿。

《集韻》與芙通。扶蕖,荷也。

與通。大風也。

《唐韻》甫無切《集韻》《韻會》風無切,音夫。《禮·投壺》籌,室中五扶,堂上七扶,庭中九扶。《註》鋪四指曰扶。通作膚。《公羊傳·僖三十一年》觸石而出,膚寸而合。《註》側手曰膚,按指曰寸。

幼小貌。《揚子·太經》赤子扶扶。

《集韻》蓬逋切,音蒲。與匍同。手行也。《左傳·昭二十一年》扶伏而擊之。《註》伏,蒲北反。《禮·檀弓》詩云:扶服救之。《陸氏音義》作匍匐,音同。

《前漢·天文志》晷長爲潦,短爲旱,奢爲扶。《註》鄭氏曰:扶當爲蟠,齊魯之閒聲如酺酺,扶聲近蟠,止不行也。晉灼曰:扶,附也,小臣附近君子之側也。

叶房尤切,音浮。《陸雲·答兄詩》昔我先公,爰造斯猷。今我六蔽,匪崇克扶。

【馀】

余【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以諸切《集韻》《韻會》羊諸切《正韻》雲居切,音餘。《說文》語之舒也。《爾雅·釋詁》我也。

四月爲余月。

接余,荇菜也。

《前漢·匈奴傳》單于衣繡,褡綺錦袷被各一,比余。《註》比余,髮之飾也。

姓。由余之後。

《集韻》詳於切,音徐。余吾,水名。在朔方。

《集韻》同都切,音徒。史記檮余,匈奴山名。

于遮切,音邪。褒余,蜀地名。一作褒斜。《漢陽厥》褒斜作褒余。

叶演女切,音與。《楚辭·九思》鷃雀列兮讙譁,雊鳴兮聒余。抱昭華兮寶車,欲衒鬻兮莫取。

與餘同。《周禮·地官》委人,凡其余聚以待頒賜。《註》余同餘。

【渤】

渤【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蒲沒切,音孛。渤澥海別支名。《司馬相如·子虛賦》浮渤澥。亦作勃。《史記·高祖本紀》北有勃海之利。《索隱》勃,旁跌也。旁跌出者,橫在濟北,故齊都賦云:海旁出爲勃,名曰勃海郡。

滃渤,霧出貌。《郭璞·江賦》氣滃渤以霧杳。

漰渤,水聲。《郭璞·江賦》鼓㕉窟以漰渤。《集韻》或从勃作渤。通作浡。

【海】

海【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正韻》呼攺切《集韻》《韻會》許亥切,音醢。《說文》天池也。以納百川者。《釋名》海,晦也。主承穢濁水,黑如晦也。《書·禹貢》江漢朝宗于海。

環九州爲四海。《書·禹貢》四海會同。《爾雅·釋地》九夷,八狄,七戎,六蠻,謂之四海。

物產饒富爲陸海。《前漢·東方朔傳》所謂天下陸海之地。

天海,星名。《甘氏星經》天海十星,在壁西南。

州名。《廣韻》禹貢徐州之域,七國時屬楚,秦爲薛郡,漢爲東海郡。後魏爲海州。

《韻補》叶虎洧切,音喜。《詩·小雅》沔彼流水,朝宗于海。鴥彼飛隼,載飛載止。

叶火五切,音虎。《陸雲·陸丞相誄》靖共夙夜,匪寧匪處。經始綿綿,滂沱淮海。《集韻》或作。

【吾】

吾【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稱,詳其文意,余平而吾倨也。

《廣韻》御也。執金吾,官名。《前漢·百官公卿表》中尉,秦官,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執金吾。《註》師古曰:金吾,鳥名也,主辟不祥。天子出行,職主先導,以禦非常,故執此鳥之象以名官。

《後漢·百官志》執金吾掌宮外戒司非常水火之事,月三繞行宮外,及主兵器。吾猶禦也。《註》應劭曰:執金革,以禦非常。

《集韻》棒名。《古今注》金吾,車輻棒也。漢官執金吾,吾,止也,執金革禦非常也,以銅爲之,黃金塗兩末謂之金吾,御史大夫司隷校尉亦得執焉。○按顏應二說,及古今注凡三義,各不相同,今存之。

昆吾,國名。《詩·商頌》昆吾夏桀。《箋》已姓。

地名。《前漢·揚雄傳》武帝廣開上林,南至宜春鼎湖,御宿昆吾。《註》晉灼曰:昆吾,地名,有亭。

鍾吾,國名。漢爲司吾縣。《左傳·昭二十七年》公子燭庸奔鍾吾。《前漢·地理志》東海郡司吾縣。

番吾,番音蒲,卽漢蒲吾縣。《史記·蘇秦傳》秦甲渡河踰漳,據番吾。《註》徐廣曰:常山有蒲吾縣。正義曰:疑古番吾公邑也。

余吾,蠡吾,朱吾,已吾,皆縣名。《前漢·地理志》上黨郡余吾縣,涿郡蠡吾縣,日南郡朱吾縣。《後漢·郡國志》留郡已吾縣。

伊吾,地名。《後漢·西域傳》伊吾,舊膏腴之地。

余吾,水名。《前漢·匈奴傳》北橋余吾。《註》師古曰:於余吾水上作橋。

《正字通》伊吾,除哦聲,亦作咿唔。

姓。《廣韻》漢有廣陵令吾扈。

複姓。五氏,徐吾以鄕爲氏。鍾吾,昆吾以國爲氏。由吾,由余之後。

古有肩吾子,隱者。

《正字通》借爲支吾。與枝梧通。

《集韻》《類篇》牛居切,音魚。《晉語》暇豫之吾吾。《註》吾讀如魚,吾吾,不敢自親之貌。

山名。《史記·河渠書》功無已時兮吾山平。《註》徐廣曰:東郡東阿有魚山,或者是乎。

《廣韻》五加切《集韻》牛加切,音牙。允吾,縣名。《前漢·地理志》金城郡允吾縣。《註》應劭曰:允吾,音鈆牙。

《讀書通》童通作吾。《管子·海王篇》吾子食鹽二升少半。《註》吾子,謂小男小女也。《正字通》古本管子作童。

【故】

故【卯集下】【攴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古暮切,音顧。《說文》使爲之也。《註》徐鍇曰:故使之也。

《廣韻》事也。《易·繫辭》是故知幽明之故。《疏》故,謂事也。

《廣韻》舊也。《易·雜卦》革,去故也。鼎,取新也。《周禮·天官·大宰》以八統詔王馭萬民,二曰敬故。《註》不慢舊也。

《書·大禹謨》。

《禮·曲禮·疏》故者,承上起下之語。

《禮·檀弓》非有大故,不宿於外。《註》大故,謂喪憂。

《前漢·藝文志》魯故二十五卷。《註》師古曰:故者,通其指義也。今流俗毛詩,攺故訓傳爲詁字,失眞。

《前漢·蘇武傳》前以降及物故,凡隨武還者九人。《註》師古曰:物故,謂死也。言其同於鬼物而故也。

《荀子·王霸篇》不隆本行,不敬舊法,而好詐故。《註》故,巧也。

《韻補》叶攻乎切,辜也。《賈誼·弔屈原文》般紛紛其離此尤兮,亦夫子之故也。歷九州而相其君兮,何必懷此都也。○按《史記》故作辜。

叶果五切。《東方朔·客難》悉力慕之,困於衣食,或失門戸,使蘇秦,張儀與僕生於今之世,曾不得掌故。《說文》从攴作故。故字原从攴作。

【土】

土【丑集中】【土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正韻》他魯切《集韻》《韻會》統五切,吐上聲。五行之一。《說文》地之吐生物者也。二象地之下,地之中,丨物出形也。《易·離彖傳》百穀草木麗乎土。《書·禹貢》冀州厥土惟白壤,兗州厥土黑墳,靑州厥土白墳,徐州厥土赤埴墳,揚州荆州厥土惟塗泥,豫州厥土惟壤下土墳壚,梁州厥土靑黎,雍州厥土惟黃壤。

《書·禹貢》徐州厥貢惟土五色。《註》諸侯受命,各錫以方色土,建大社于國中,一曰冢土。《詩·大雅》乃立冢土。

后土,取厚載之義。共工氏子句龍爲后土,位在中央,主於四季各十八日。《禮·月令》中央土,其日戊己,其帝黃帝,其神后土。《周禮·冬官考工記》土以黃,其象方。

星土,星所主土。《周禮·春官》保章氏以星土辨九州之地。

度也。土圭之土訓度。詳圭字註。

業也。《皇極經世》獨夫以百畝爲土,大夫以百里爲土,諸侯以四境爲土,天子以九州爲土,仲尼以萬世爲土。

星名,一曰鎮星。《漢書》作塡。詳塡字註。

地名。《春秋·僖二十八年》公會晉侯,齊侯,宋公,蔡侯,鄭伯,衞子,莒子,盟于踐土。《註》鄭地。

姓。句龍爲后土,子孫爲氏。

《廣韻》《正韻》徒古切《集韻》《韻會》動五切,音杜。《揚子·方言》東齊謂根曰土,非專指桑根白皮。《郭璞註》《方言》引《詩》作桑土,非。

《集韻》《韻會》《正韻》董五切,音覩。圜土,獄城也。《周禮·秋官》以圜土聚敎罷民。

《介之推龍蛇歌》五蛇從之,周流天下。龍反其淵,安其壤土。下音戸,尸土俱在姥韻。《字彙》作叶音,非。

《集韻》丑下切,音姹。土苴,不眞物。一曰查滓,糞草糟粕之類。

《字彙補》同都切,音徒。土門,北方之族。門音瞞。見周書異域傳。

相关诗句
为君勒石刻琉球 再整壮士成貔貅 请君为我回辙迹 白山黑水馀荒陬 义军十万解甲去 穷寒野哭多鸺鹠 天凝地閟万物死 虽有奇志安能酬 豺狼在邑狐在室 乘风聊作扶摇游 骑驴湖上岂得已 时人悔唱白符鸠 又不见长城自坏檀道济 生为逋客身羁囚 君不见廉颇李牧赵良将 呜呼 犹以殿退庇同仇 兵残弹尽援不至 后归中继无停留 挈壶持襦供前线 奔走僵汗吟啾啾 沪人咋舌忭且舞 伏尸百步惊沙鸥 兼旬环击不得下 将军立马寒飕飕 长江万里锁废垒 以血还血头还头 袒怀白刃向前去 迅流转石雷鞭幽 云蒸雾郁顷刻变 眼底势欲无仇雠 乾坤一掷箭脱手 剑气喷薄如龙浮 将军长啸指须发 朝命仍拟和夷酋 沪人噤立色欲死 杳杳天际遮飞舟 吴淞江头夜一弹 巫祁正待庚辰收 归来风雨漫祖国 上研飞鸟深潜虬 东穷扶桑西碧海 毛锥弃去著兜牟 男儿报国自有道 志挽日月回山邱 将军奋身起南纪 太息烈士无田畴 卢龙塞断蠮螉绝 斩伐蒿艾植松楸 尔来流民岁百万 汉唐馀烈垂千秋 扶馀渤海吾故土 捐地未觉珠厓羞 弭兵惟恃向戌舌 卧阅陵谷百不忧 中朝大官亦解事 罗列丝管评清讴 此时元戎尚镇静 暮渡辽水朝滦州 三军禀令令曰遁 万里膏腴森戈矛 潜师一夜入下蔡 磨厉渐欲吞全牛 岂知卧榻有乳虎 气盛亚美淩非欧 玄黄龙战日盈野 赤眉铜马皆通侯 高牙大纛裂疆土 坐见沧海生狂流 榱崩栋折三十载 岂谓时会非人谋 当时经营颇惨澹 始遏贪吻完金瓯 修罗伸臂自天外 欲断鳌足覆神州 小儿弄舟嬉东海 旌旗破碎鱼龙愁 李公昔驻春帆楼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