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燐毕竟是流萤

出自:清代·林启东《盂兰会》

拼音:[yīn][lín][bì][jìng][shì][liú][yíng]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一年一度饱秋风,不信森罗路可通。
欲把双星较离合,地中天上将毋同。
纷纷铙鼓法场开,滞魄羁魂杂沓来。
新故何须分小大,总教解脱到泉台。
河灯齐放散馀青,为怯昏黄隔杳冥。
我道暗飞能自照,阴燐毕竟是流萤
一出钟馗跳掷忙,陡然殴逐出他方。
料知鬼更揶揄笑,醉饱原来有散场。
按日轮开不夜城,梨园歌唱一声声。
怪鸱啄屋群飞去,何处飞灰月半明。
救母真诚解倒悬,挑经步步上西天。
是谁踵事增华者,数典依稀说目莲。
屠门大嚼夜深时,肉作林兮酒作池。
鬼亦尽情拚一醉,胜将饥饱仗孙儿。
生前施舍一钱难,死后香花尚博欢。
等是无家茕独子,请君随意恤孤寒。

查看原文

注释

【毕竟】副词,表示追根究底所得的结论;究竟;终归;到底:这部书虽然有缺页,~是珍本。
【流萤】指飞行不定的萤火虫:几点~,上下飞舞。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阴】

阴【戌集中】【阜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4画

與隂同。見《字彙補》,以定晏陰之所成。

《周禮·天官·內宰》以陰禮敎六宮。《註》陰禮,婦人之禮。

《內小臣》掌王之陰事陰令。

《地官·大司徒》以陰禮敎親,則民不怨。《註》陰禮,謂男女之禮。

陰晴。《詩·邶風》曀曀其陰。《又》以陰以雨。

《說文》山之北也。《書·禹貢》南至于華陰。

《說文》水之南也。《前漢·地理志》河東郡汾陰縣。《註》介山在南。

《玉篇》影也。《晉書·陶侃傳》大禹惜寸陰,吾輩當惜分陰。

《正字通》陰八字。

《前漢·郊祀歌》靈之至,慶陰陰。《註》師古曰:言垂陰覆徧於下。

《玉篇》默也。《戰國策》齊秦之交陰合。

《詩·秦風》陰靷鋈續。《傳》陰,揜軓也。《釋名》陰,蔭也。橫側車前,以陰笒也。

地名。《左傳·襄九年》濟于陰阪侵鄭。

《昭十九年》楚工尹赤遷陰于下陰。

《二十二年》帥師軍于陰。《前漢·地理志》南陽郡陰縣。《註》卽左傳下陰也。

漢有兩陰山縣。《地理志》西河郡陰山,又桂陽郡陰山。

山名。《史記·秦始皇紀》自楡中河以東,屬之陰山。《註》徐廣曰:在五原之北。

姓。《廣韻》管修自齊適楚,爲陰大夫,其後氏焉。○按史記褚少孫龜筴傳:陰兢活之,與之俱亡。索隱曰:陰,姓。兢,名也。是商時卽有陰姓矣。

左傳僖十五年:晉陰飴甥會秦伯,盟于王城。註:飴甥,食邑于陰。戰國策有陰、陰姬,疑卽出於此。

昭二十四年,陰不佞,以溫人南侵。疑陰亦姓也。

《正字通》男子勢曰陰。《史記·呂不韋傳》私求大陰人嫪毐爲舍人。

《逸周書》墠上張赤帟陰羽。《註》陰,鶴也。《玉篇》今作隂。《五音集韻》俗作。

《集韻》烏含切,音菴。本作闇,治喪廬也。《論語》高宗諒陰,三年不言。

《集韻》《韻會》於禁切,音蔭。《集韻》瘞藏也。《禮·祭義》骨肉斃于下,陰爲野土。《註》陰,讀爲依廕之廕。

《詩·大雅》旣之陰女,反予來赫。《箋》覆陰也。《韻會小補》蔭,通作陰。

《正字通》音飮。古醫方有淡陰之疾,俗作淡飮。

叶於容切,音雍。《詩·豳風》二之日鑿冰沖沖,三之日納于凌陰。《箋》凌陰,冰室。《揚子·太經》日飛懸陰,萬物融融。

叶於虔切,音煙。《黃庭經》上有䰟靈下關元,左爲少陽右太陰。

《韻會小補》本作殷。淺黑色也。亦作陰。《詩·小雅·我馬維駰傳》陰白雜毛曰駰。陰,淺黑色也。(陰)

【燐】

燐【巳集中】【火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2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良刃切,音吝。《說文》本作㷠。詳㷠字註。《淮南子·汜論訓》老槐生火,久血爲燐。

《詩·豳風·熠耀宵行傳》熠燿,燐也。燐,螢火也。

《廣韻》力珍切《集韻》《韻會》離珍切,音鄰。

《集韻》里忍切,音嶙。義同。

【毕】

畢【午集上】【田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6画

《廣韻》音必。《博雅》畢,竟也。《書·大誥》子曷敢不于前,寧人攸受休畢。《左傳·莊二十九年》日至而畢。《註》日南至,微陽始動,故土功畢。

皆也。盡也。《詩·小雅》畢來旣升。《禮·月令》仲春之月,乃修闔扇,寢廟畢備。《註》畢,猶皆也。

《郊特牲》唯爲社田,國人畢作。《疏》畢,盡也。

月名。《爾雅·釋天》月在甲曰畢。

星名。《詩·小雅》有捄天畢。《朱註》天畢,畢星也。狀如掩兔之畢。《禮·月令》孟夏之月,日在畢。

小綱也。《詩·小雅》鴛鴦于飛,畢之羅之。《疏》罔小而柄長謂之畢。《禮·月令》田獵罝罘,羅綱畢翳。《揚雄·校獵賦》荷垂天之畢。

而已。

貫牲。體木也。《禮·雜記》畢用桑。《註》主人舉肉時,以畢助之。喪祭用桑,吉用棘。畢狀如㐅,博三寸,長八寸,柄長二尺四寸,丹漆兩頭。《儀禮·特牲饋食禮》宗人執畢先入。《註》畢狀如叉,蓋爲其似畢星,取名焉。

《儀禮·大射儀》司馬正東面,以弓爲畢。《註》畢,所以助敎執事者。《疏》畢是助載鼎實之物,故司馬執弓爲畢以指授。

《揚子·方言》車下鐵,宋淮楚之閒謂之畢。

《字彙補》畢門,路門也。

地名。《爾雅·釋地》畢,堂牆。《註》今終南山道名,畢其邊,若堂室之牆。《詩·秦風·終南何有有紀有堂箋》畢,終南山之道名,邊如堂之牆然。

國名。《左傳·僖二十四年》畢原酆郇,文之昭也。《史記·建元以來王子侯年表》畢梁侯劉嬰。

姓。《左傳·閔元年》畢萬爲右。《晉語》得畢陽。《註》畢陽,晉士。

神名。《博雅》木神謂之畢方。《張衡·東京賦》况鬾與畢方。《註》畢方,老父神,如烏兩足一翼者,常銜火在人家作怪災。

鳥名。《山海經》章莪之山有鳥焉,其狀如鶴,一足,赤文靑質而白喙,名曰畢方。

與彃同。《歸藏鄭母經》昔者羿善射,畢十日果畢之。

與縪同。《儀禮·覲禮》冠六升外畢。《註》外畢者,冠前後屈而出縫於武也。《疏》外畢者,前後兩畢之末而向外攝之也。○按旣夕畢作縪。

與韠同。《荀子·正論篇》共艾畢。

【竟】

竟【午集下】【立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6画

《廣韻》《韻會》《正韻》居慶切,音敬。窮也,終也。《史記·項羽紀》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高祖紀》歲竟,兩家常折券棄責。《前漢·元帝紀》竟寧元年。《師古註》竟者,終極之言,言永安寧也。《霍光傳》縣官重太后,故不竟。《師古註》竟,窮竟其事也。

《說文》樂曲盡爲竟。

地名。《史記·白起傳》遂東至竟陵。《註》在郢州長壽縣南百五十里。

姓。出《何氏姓苑》。

《集韻》舉影切,音景。與境同,界也。《禮·曲禮》入竟而問禁。《疏》竟,界首也。《左傳·莊二十七年》卿非君命不越竟。《字彙補》按竟界之竟,宜从上聲。徐師曾禮註:字彙附於去聲,非。

《韻補》叶居亮切《郭璞·不死圖讚》有人爰處,員丘之上。稟此遐齡,悠悠無竟。

【是】

是【辰集上】【日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音姼。《說文》作昰。直也。从日正。《釋名》是,嗜也,人嗜樂之也。《玉篇》是,是非也。《禮·曲禮》夫禮者,所以定親疎、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也。

《博雅》是,此也。《易·乾卦》不見是而無悶。《又》是故居上位而不驕。

姓。《姓氏急就篇》是氏,吳有是儀,唐有是光。

《集韻》田黎切,音題。《公羊傳·僖十六年》是月者何,僅逮是月也。《註》是,月邊也。魯人語也。《釋文》是,如字。一音徒兮反。

與氏通。《前漢·地理志》氏爲莊公。《註》氏,與是同。古通用。

《韻補》叶市之切。《蔡邕·釋誨》予惟悼哉,害其若是。天高地厚,跼而蹐之。

【流】

流【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㳅《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力求切,音留。《說文》水行也。《爾雅·釋言》流,覃也。《疏》謂水之流,必相延及。《詩·大雅》如川之流。

《爾雅·釋詁》流,擇也,求也。《詩·周南》左右流之。

下也。《詩·豳風》七月流火。

流漫無節制也。《禮·樂記》樂勝則流。

《書·禹貢》二百里流。《禮·王制》千里之外曰采,曰流。

放也。《書·舜典》流宥五。

視不端諦曰流。《左傳·成六年》鄭伯視流而行速。

走也。《戰國策》楚襄王流淹于城陽。《註》謂走而自匿。

《周禮·冬官·玉人註》鼻勺曰流,凡流皆爲龍口。

《前漢·食貨志》朱提銀重八兩爲一流。

《前漢·藝文志》儒家流,道家流,隂陽家流,法家流,墨家流,縱橫家流,雜家流,農家流,小說家流,各有所從出,分九家。

流布也。《易·謙卦》地道變盈而流謙。

流轉也。《禮·仲尼燕居》周流無不徧。

《張協·七命》傾罍一朝,流湎千日。《註》齊顏色,均衆寡謂之流。

長流,官名。《顏之推·家訓》名治獄參軍爲長流。

黃流,酒名。《詩·大雅》黃流在中。

雙流,縣名。《廣輿記》屬成都府。

《韻補》叶如切,音閭。《陸雲詩》樂奏聲哀,言發涕流。唯願君子,德與福俱。

叶力救切,音溜。《博詩》悠悠建平,皇澤未流。朝選于衆,乃子之授。

【萤】

螢【申集中】【虫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戸扃切《韻會》互扃切,傳》家貧不常得油,夏日則練囊盛數十螢火以照書。

《集韻》《正韻》。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