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何伤乎蹙頞

出自:元代·胡天游《述志赋》

拼音:[yòu][hé,hē,hè][shāng][hū][cù][è]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繄余生之碌碌兮,承祖考之馀辉。
方髫年而志学兮,思踵武于前徽。
丁文运之再昌兮,期一举而遂志。
何中道之多艰兮,终抱志而莫展。
霜毛飒以垂领兮,惧五十而无闻。
挟陈编以私淑兮,庶弗坠于斯文。
嗟蚩蚩之世俗兮,纷贱目而贵耳。
顾区区之鲁人兮,尚弗知乎尼父。
青黄眩而莫分兮,美恶混而相同。
计微功于呻诵兮,希速化于颛蒙。
朝卑辞以致币兮,夕怠色而忘礼。
群飞点而玉涴兮,众口烁而金毁。
毛嫱靓立而自扬兮,曾不伸乎蹇修。
投双璧以行媒兮,反效颦之是求。
谓骅骝为下乘兮,以款段为疾走。
揖歌采于道周兮,登珷玞于犀椟。
般纷纷其得志兮,长裾曳地济济而相望。
俛争食于鸡鹜兮,仰阔视而扬扬。
余方索居孑立而无与俦兮,聊逍遥乎林下。
睇浮云以舒啸兮,倚翠竹而为伍。
崇丘纷其枳棘兮,时览德而踟躇。
哂饥鸱之疾盻兮,攫腐鼠而嚇馀。
龙门崒嵂以干云兮,亦何往而不我。
偕彼瞡瞡之蛙淖兮,夫岂入于我怀。
何容媚世以穷其道兮,诚有识之所嗤。
使子为倚市之娼兮,孰与夫空谷而幽居。
抚青萍以自珍兮,曰有待夫知己。
倘千金而非吾徒兮,宁挂壁而无齿。
惟圣贤之不遇兮,亦皇皇而西东。
矧吾人之数奇兮,敢背道而愠穷。
韪达观之无不可兮,付出处于流坎。
苟素志之靡违兮,又何伤乎蹙頞
正余冠之崔嵬兮,理余瑟之铿锵。
良时钜不可以再得兮,姑从容而徜徉。

查看原文

注释

【何伤】何妨,何害。意谓没有妨害。
【蹙頞】1.亦作"?頞"。 2.皱缩鼻翼。愁苦貌。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又】

又【子集下】【又部】康熙筆画:2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于救切《集韻》《韻會》尤救切《正韻》爰救切,多,略不過三也。《韻會》偏旁作。

《廣韻》又,猶更也。

《韻補》叶夷益切,音亦。復也。《詩·小雅》人之齊聖,飮酒溫克。彼昏不知,壹醉日富。各敬爾儀,天命不又。富音偪。

【何】

何【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胡歌切《集韻》《韻會》《正韻》寒歌切,賀平聲。曷也,奚也,孰也,詰詞也。《書·臯陶謨》禹曰何。《詩·小雅》夜如何其。

誰何。猶言莫敢如何也。《賈誼·過秦論》利兵而誰何。

未多時曰無何,亦曰無幾何。《史記·曹參傳》居無何,使者果召參。

《前漢·袁盎傳》南方濕,君能日飮,無何,可免禍也。《註》無何,言更無餘事也。

《南史·西域傳》西域呼帽爲突何。

《古今樂錄》羊無夷伊那何,皆曲調之遺聲。

國名。《隋書》西域有何國。

姓。

娙何,漢女官名,秩比二千石。

《集韻》《正韻》下可切,賀上聲。同荷。儋也,負也。《易·噬嗑》何校滅耳。《詩·曹風》何戈與祋。《小雅》何簑何笠。《商頌》百祿是何。

通訶。《前漢·賈誼傳》大譴大何。《註》譴,責也。何,詰問也。

【伤】

傷【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11画

《唐韻》式羊切《集韻》《韻會》《正韻》尸羊切,音商。痛也。《爾雅·釋詁》傷思也。《詩·周南》維以不永傷。《小雅》我心憂傷。

創也,損也。《書·說命》若跣弗視地,厥足用傷。

毀傷也。《禮·緇衣》心以體全,亦以體傷。

戕害也。《左傳·僖二十二年》君子不重傷。

姓。《左傳》傷省,宋人。

《諡法》未家短折曰傷。

叶式亮切,同慯。《張衡·四愁詩》路遠莫致倚愁悵,何爲懷憂心煩傷。

【乎】

乎【子集上】【丿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虖《廣韻》戸吳切《集韻》《韻會》《正韻》洪孤切,音湖。《說文》兮語之餘也。从兮,象聲上越揚之形。《徐曰》凡名兮皆上句之餘聲。《廣韻》極也。

疑辭。《詩·邶風》胡爲乎中露。《戰國策》彈鋏歸來乎。

呼聲。如魯論,參乎,使乎之類。

荒烏切。與呼同。《詩·大雅》於乎小子。《陸德明·音義》於音烏,乎音呼。《吳越春秋》越王夫人歌曰:徊復翔兮,游飇去復反兮。於乎,今經史於戲,於虖,嗚虖,嗚嘑,於乎相通,皆歎辭。

【蹙】

蹙【酉集中】【足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1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子六切,音噈。《說文》迫也。《詩·大雅》今也日蹙國百里。《禮·禮器》不然則已蹙。《疏》則太急蹙。

《集韻》七六切。與蹴同。《禮·曲禮》蹙路馬芻有誅。《釋文》蹙,本又作蹴。

《廣韻》蹙,近也。

通作顣。《孟子》已頻顣曰。《朱傳》顣與蹙同。

《集韻》倉歷切,音戚。《類篇》蹙蹙,小貌。《詩·小雅》蹙蹙靡所騁。《箋》蹙蹙,小之貌。《爾雅·釋訓》蹙蹙,鞠也。

【頞】

頞【戌集下】【頁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烏割切《集韻》《韻會》《正韻》阿葛切,音遏。《玉篇》鼻莖也。《孟子》疾首蹙頞而相告。《莊子·至樂篇》深矉蹙頞。

《博雅》䪼也。

《釋名》頞,鞍也。偃折如鞍也。

幽頞,獸名。《山海經·幽頞贊》幽頞似猴,俾愚作智。觸物則笑,見人佯睡。好用小慧,終是嬰繫。

《玉篇》亦作齃。《史記·蔡澤傳》魋顏蹙齃。《註》齃,烏葛反。

音案。《史記·西南夷傳》秦時常頞略通五尺道。《註》頞,音案。孚遠曰:常頞,疑人姓名。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