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诈到君子

出自:清代·陈式金《何朱二公假去卷册,忽尔来归,喜而作此》

拼音:[nì][zhà][dào][jūn][zǐ]

平仄:仄仄仄平仄

烽烟又北扰,忧心日悄悄。
篱菊虽丛开,怊怅幽思少。
昨夜灯花繁,入梦烟云绕。
清晨一函投,全璧竟归赵。
封缄正花朝,开缄及秋杪。
谁与殷洪乔,浮沈寄书杳。
故物故情重,新题新月皦。
并惠尺素书,温意露言表。
逆诈到君子,毋乃所见小。
前诗属费辞,不休徒自嬲。
释忧一欢醉,醉眠情未了。
更取百回看,不觉扶桑晓。

查看原文

注释

【逆诈】谓事先即猜疑别人存心欺诈。
【君子】古代指地位高的人,后来指人格高尚的人:正人~ㄧ以小人之心度~之腹。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逆】

逆【酉集下】【辵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正韻》宜戟切《集韻》《韻會》仡戟切,凝入聲。《增韻》迕也,拂也,不順也。《釋名》逆,遌也。不從其理,則逆遌不順也。《書·大禹謨》從逆凶。《註》言悖善從惡也。

《太甲》有言逆于汝心。《註》人以言拂逆也。

《廣韻》亂也。《禮·孔子燕居》勇而不中禮,謂之逆。《前漢·武帝紀》大逆不道。

《說文》迎也。《周禮·春官·中春》龡豳詩以逆暑。《書·呂》爾尚敬逆天命。《春秋·桓八年》祭公來,遂逆王后于紀。

《玉篇》度也,謂先事預度之也。《論語》不逆詐。《易·說卦》知來者逆,是故易逆數也。

奏事上書曰逆。《周禮·天官》宰夫掌敘羣吏之治,以待諸臣之復,萬民之逆。《夏官·太僕》掌諸侯之復逆。《註》復,謂奏事。逆,謂自下而上曰逆。

受也。《儀禮·聘禮》衆介皆逆命不辭。《註》逆猶受也。《周禮·天官·司書》以逆羣吏之徵令。《註》逆受而鉤考之。

河名。《書·禹貢》同爲逆河,入于海。《註》言九河合爲一,大河逆之而入海也。

曲逆,地名。《史記·平傳》封平爲曲逆侯。

叶宜脚切,音虐。《詩·魯頌》孔淑不逆,淮夷卒獲。獲叶音霍。

【诈】

詐【酉集上】【言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集韻》《正韻》側駕切《韻會》側嫁切,法志》背信藏巧謂之詐。《荀子·修身篇》匿行曰詐。《說苑·貴德篇》巧詐不如拙誠。

卒也。《公羊傳·僖三十三年》詐戰不日。《註》詐,卒也。齊人語也。《疏》春秋之例,偏戰者日,詐戰者月。

叶側下切,柤上聲。《王安石·寄曾鞏詩》吾能好諒直,世或非詭詐。叶上寫下者。

叶莊助切,阻去聲。《晉語》詐之見詐,果喪其賂。《呂覽·情欲篇》意氣易動,蹻然不固。矜勢好智,胷中欺詐。

叶側箇切,音佐。《前漢·敘傳》靡法靡度,民肆其詐。偪上幷下,荒殖其貨。

【到】

到【子集下】【刀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正韻》都導切《集韻》《韻會》刀號切,音倒。《爾雅·釋詁》到,至也。《疏》到者,自遠而至也。《詩·大雅》靡國不到。

姓。《韻會》出彭城楚令尹屋到之後。

【君】

君【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音軍。《說文》尊也。从尹,發號,故从口。《白虎通》君者,羣也,羣下歸心也。《易·師卦》大君有命。《書·大禹謨》皇天眷命,奄有四海,爲天下君。

凡有地者,皆曰君。《儀禮·子夏傳》君,至尊也。《註》天子,諸侯,及卿大夫有地者皆曰君。《晉語》三世仕家君之。

夫人亦稱君。《詩·鄘風》我以爲君。《傳》君國小君。《箋》夫人對君稱小君。《論語》邦君之妻,邦人稱之曰君夫人。稱諸異邦曰寡小君,異邦人稱之亦曰君夫人。

子稱父母曰君。《易·家人》家人有嚴君焉,父母之謂也。

子孫稱先世皆曰君。《孔安國·尚書序》先君孔子,生于周末。

兄稱弟曰君。《杜牧·爲弟墓誌》君諱顗。

妾稱夫曰君。《禮·內則》君已食徹焉。《註》此謂士大夫之妾也。《儀禮·喪服》妾謂君。《註》妾謂夫爲君者,不得體之,加尊之也,雖士亦然。《疏》以妻得體之,得名爲夫,妾雖接見於夫,不得體敵,故加尊之,而名夫爲君。

婦稱夫亦曰君。《古樂府》十七爲君婦。

夫稱婦曰細君。《前漢·東方朔傳》歸遺細君,又何仁也。

上稱下亦曰君。《史記·申屠嘉傳》上曰:君勿言吾私之。

封號曰君。《史記·商君傳》秦封之於商十五邑,號爲商君。

婦人封號亦曰君。《史記·外戚世家》尊皇太后母臧兒爲平原君。

彼此通稱亦曰君。《史記·司馬穰苴傳》百姓之命,皆懸於君。君謂莊賈也。

《張儀傳》舍人曰:臣非知君,知君乃蘇君。

隱士就聘者曰徵君。《後漢·逸民韓康傳》亭長以韓徵君當至。

持節出使者曰使君。《後漢·恂傳》非敢脅使君。

《諡法》慶賞威曰君,從之成羣曰君。

君子,成德之稱。《易·乾卦》君子,終曰乾乾。《論語》不亦君子乎。《註》君子,成德之名。

姓。《正字通》明有君助。

叶姑員切,音涓。《劉向·烈女傳》引過推讓,宣王悟焉。夙夜崇道,爲中興君。

【子】

子【寅集上】【子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㜽音梓。《說文》十一月陽氣動,萬物滋入,以爲稱。《徐鍇曰》十一月夜半,陽氣所起。人承陽,故以爲稱。

《廣韻》息也。《增韻》嗣也。《易·序卦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白虎通》王者父天母地曰天子。天子之子曰元子。《書·顧命》用敬保元子釗。

《儀禮·喪服》諸侯之子稱公子。

凡適長子曰冢子,卽宗子也。其適夫人之次子,或衆妾之子,曰別子,亦曰支子。《禮·曲禮》支子不祭,祭必告於宗子。

男子之通稱。《顏師古曰》子者,人之嘉稱,故凡成德,謂之君子。《王肅曰》子者,有德有爵之通稱。

自世婦以下自稱曰婢子,見《禮記·曲禮》。

卿之妻曰內子。《儀禮·有司徹註》內子不薦籩。

《禮·檀弓》兄弟之子猶子也。

《前漢·嚴助傳註》令子出就婦家爲贅壻,曰贅子。

人君愛養百姓曰子。

辰名。《爾雅·釋天》太歲在子曰困敦。《前漢·律歷志》孳萌於子。

《禮·王制》公侯伯子男,凡五等。《疏》子者,奉恩宣德。

左庶子,中庶子,官名。

國名。《括地志》子城,在渭州莘城縣。

長子,縣名。周史辛甲所封,後爲趙邑,屬上黨。

姓。《史記·殷本紀》契,母吞鳦子而生,故曰子氏。

複姓。《左傳》鄭大夫子人氏,魯大夫子服氏,子家氏。

子細,猶分別。《北史·源思禮傳》爲政當舉大綱,何必太子細也。《正字通》子讀若薺,方語別也。俗作仔細。

去聲,才四切。《中庸》子庶民也。徐邈讀。

與慈通。《禮·樂記》易直子諒之心,油然生矣。《韓詩外傳》子諒作慈良。

叶濟口切,音走。《前漢·班固敘傳》侯王之祉,祚及孫子。公族蕃衍,枝葉暢茂。茂音某。

叶子德切,音則。《詩·豳風》旣取我子,無毀我室。《楊愼·古音叢目》與朱傳同。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