瘴江双橹

出自:清代·朱祖谋《喜迁莺 罗江舟夜岁除,和梦窗》

拼音:[zhàng][jiāng][shuāng][lǔ]

平仄:仄平平仄

风镫摇暮。
饯阑岁暂阁,瘴江双橹
分客饧枝,看人花胜,依旧故年游旅。
香泛舵楼松火,红上岩阴橘户。
燕来早,问残寒消尽,芳音回否。
閒处。
孤梦寄、烟驿几签,斗挂苍山午。
流怨回潮,年涯催送,不送蛮帆一羽。
自酹屠苏无味,慵倚蕙炉划句。
漫移枕,看槃花烛卷,红云成缕。

查看原文

字义

【瘴】

瘴【午集中】【疒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1画

《廣韻》《集韻》《韻會》之亮切,音障。《玉篇》瘴,癘也。《廣韻》熱病。《正字通》中山川厲气成疾也。《陸遊·避暑漫抄》嶺南或見異物從空墜,始如彈丸,漸如車輪,遂四散,人中之卽病,謂之瘴母。

【江】

江【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集韻》《韻會》古雙切,音杠。水名。《風俗通·山澤篇》江者,貢也。出珍物,可貢獻也。《釋名》江,共也。小江流入其中,所公共也。《說文》水出蜀湔氏徼外岷山,入海。《書·禹貢》岷山導江。《家語》夫江始於岷山,其源可以濫觴。及其至江津也,不舫舟,不避風雨,不可以涉。

《書·禹貢》三江旣入。《韋昭國語註》吳松江,錢塘江,浦陽江。《郭璞·山海經註》岷山,大江水所出。崍山,南江水所出。崌山,北江水所出。南江,北江,皆東流注於大江。《庾闡·揚都賦註》松江,東北行七十里得三江口,東北入海爲婁江,東南入海爲東江,幷松江爲三。《前漢·地理志註》三江,謂北江、中江、南江。

九江,在荆州。《書·禹貢》九江孔殷。《正義》江以南,水無大小,俗人皆呼爲江。

州名。春秋時爲吳楚地,秦爲九江郡,晉爲潯陽郡,卽古江州。《地理通釋》漢九江郡,本在江北,而今所謂江州者,實武昌郡之柴桑縣。後以江北之潯陽幷柴桑而立郡,又自江北徙治江南,以故江南得有潯陽之名。後又因潯陽而攺爲江州,實非古江州地也。

姓。本伯益之後,爵封于江,後以國爲氏。

星名。《史記·天官書》天潢旁江星。江星動,人涉水。

帝江,神鳥。出天山,識歌舞。見《山海經》。

《韻補》叶古紅切,音公。《楚辭·九章》將運舟而下浮兮,上洞庭而下江。去終古之所居兮,今逍遙而來東。今滇語呼江爲公。

名江魚爲公魚。

【双】

双【子集下】【又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2画

《韻會》雙,俗作双,非。(雙)《唐韻》所江切《集韻》《韻會》疎江切,音䉶。《說文》隹二枚也。从雔,又持之。《後漢·王喬傳》有雙鳧,從東南飛來。

《玉篇》兩也。《儀禮·聘禮》凡獻執一雙。

《玉篇》偶也。《詩·齊風》冠綏雙止。《箋》五人爲奇,而襄公往從而雙之。

獸名。《山海經》南海之外,赤水之西,流沙之東,有三靑獸相幷,名雙雙。《註》郭璞曰:言體合爲一也。公羊傳所云雙雙而俱至者,蓋謂此也。吳任臣云:獸經曰:文文善呼,雙雙善行。駢志云:雙雙合體,蛩蛩假足。麟書曰:雙雙俱來,孟極是覆。

鳥名。《公羊傳·宣五年》其諸爲其雙雙而俱至者與。《疏》舊說云:雙雙之鳥,一身二首尾,有雌雄,隨便而偶,常不離散,故以喩焉。○按公羊傳疏與山海經註異。

《正字通》溫庭筠詩:招客先開四十雙。王弇州註云:雙,五畝也。四十雙,二百畝也。或曰唐書南詔傳:官給田,四雙爲二百畝。

雲南雜志:俗耕田,三人使二牛,前牽,中壓,後驅,犂一曰爲一雙。

陶九成輟耕錄,謂一雙爲四畝,佛地以二畝爲一雙,蓋各從其方俗而名之,非有成數也。

姓。《正字通》南北朝孝子雙泰貞。

《集韻》朔降切,音淙。偶也。

叶所終反。《謝惠連·七夕詩》弄杼不成藻,聳轡騖前蹤。昔離秋已兩,今聚夕無雙。

【橹】

櫓【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19画部外筆画:15画

《唐韻》《正韻》郞古切《集韻》《韻會》籠五切,音魯。《說文》大盾也。《禮·儒行》禮義以爲干櫓。

《玉篇》櫓,城上守禦望樓。《釋名》櫓,露也,露上無覆屋也。《後漢·公孫瓚傳》樓櫓千里。一作㯭。

《韻會》戰陳高巢車亦爲櫓。《太公·六韜篇》陷堅陣,敗强敵,武翼大櫓,提翼小櫓。

進船具。《釋名》船尾曰柂,在旁曰櫓。櫓,膂也,用膂力然後舟行也。《通鑑》呂蒙取荆州,使白衣搖櫓。

櫓子,果名。《桂海虞衡志》大如椀,數十房欑聚成毬,食之微甘。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