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避花瞋

出自:清代·朱祖谋《婆罗门引》

拼音:[zhī,zhǐ][bì][huā][chēn]

平仄:平仄平平

斜桥絮起,乱红牵恨点重茵。
慵莺尚语残春。
闻说凌波新步,遮断绣漪尘。
恣蜡镫罗带,斗取閒身。
长安丽人。
算醉醒,总迷津。
狼藉东风不管,只避花瞋
波帘翠颦,梦不散、相思堤上云。
钗钿约、总是愁根。

查看原文

字义

【只】

只【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正韻》諸氏切《集韻》《韻會》掌氏切,音紙。《說文》語已詞也。《詩·鄘風》母也天只,不諒人只。《左傳·襄二十七年》諸侯歸晉之德只。

《詩·王風》其樂只且。《箋》言其自樂此而已。

《小雅》樂只君子。《箋》只之言是也。

姓。《正字通》明有只好仁。

《廣韻》《集韻》章移切《韻會》支移切,音支。《廣韻》專辭。

《五音集韻》之日切,音質。本之爾切,無質音,今讀若質,俗音新增。

《韻會小補》章忍切,音軫,引集韻云:只通作軹,莊子大宗師,而奚來爲軹。○按《集韻》軹註,無只通作軹之明文,雖字義相同,實非一字,《韻會》小補非。

《楊氏轉註古音》引《楚辭》大招,白日昭只。只讀作馨,語餘聲。本作。

【避】

避【酉集下】【辵部】康熙筆画:20画部外筆画:13画

〔古文〕毗義切,音鼻。《玉篇》迴避也。《史記·藺相如傳》望見廉頗,引車避匿。《前漢·王吉傳》敘:避而入商雒深山。《後漢·郅惲傳》避地敎授。《註》隱遁也。

《正韻》通作辟。《論語》辟世、辟地、辟言、辟色,俱作辟。

【花】

花【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蘤《唐韻》《集韻》《正韻》呼瓜切,音譁。《正字通》草木之葩也。《歐陽修·花品序》洛陽人稱花曰某花某花,稱牡丹則直曰花。

地名。《廣州志》南海縣有花田。

姓。唐有花驚定。《杜甫詩》成都猛將有花卿。《通志·氏族略》宋有尚書郞花尹。

《韻補》音訶。《棗據詩》延首觀神州,廻晴盻曲阿。芳林挺修榦,一歲再三花。《說文》本作華。榮也。从艸,象華葉垂敷之形,亏象蔕萼也。《唐韻古音》按花字,自南北朝以上不見于書,晉以下書中閒用花字,或是後人攺易。唯《後漢書·李諧·述身賦》曰:樹先春而動色,草迎歲而發花。

云:肆雕章之腴旨,咀文藝之英華。花字與華用。而五經、諸子、楚辭、先秦、兩漢之書,皆古文相傳,凡華字未有攺爲花者。考太武帝始光二年三月初造新字千餘,頒之遠近,以爲楷式,如花字之比,得非造于魏晉以下之新字乎。

【瞋】

瞋【午集中】【目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昌眞切《集韻》《韻會》《正韻》稱人切,音嗔。《說文》張目也。《廣韻》怒也。《史記·項羽紀》項王瞋目叱之,樓煩目不敢視。《魏略·苛吏傳》濟隂王思瞋怒無度。

《埤雅》禽經曰:鴨以怒瞋視也。

《集韻》稱脂切,音鴟。義同。

癡鄰切,疢平聲。盛貌。

亭年切,音田。眠瞋,低目貌。

之刃切,音震。恚也。

試刃切,申去聲。與眒同。

他甸切,天去聲。與䀖睼同。《說文》祕書或从成从辰。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