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惯单衣露点

出自:清代·朱祖谋《过秦楼》

拼音:[jīn,jìn][guàn][dān,shàn,chán][yī][lòu,lù][diǎn]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

雨澈蝉音,叶温禽梦,竟日水窗吟断。
题门字少,坐佛斋空,著意玩他炉篆。
多事料理闲身,期客绳床,憎人腰扇。
要披襟独往,栖心閒地,自饶疏散。
休再说、赐葛含风,倾杯承露,梦绕翠寒亭畔。
流尘巷色,飘鼓街声,不称曳筇心眼。
楼望帘栊未灯,连海元云,云涯人远。
坐清宵不去,禁惯单衣露点

查看原文

注释

【单衣】1.单层无里子的衣服。 2.古代官吏的服装。或为朝服。
【露点】“露点温度”的简称。空气湿度表示法之一。即在气压不变和水汽无增减的情况下,未饱和湿空气因冷却而到达饱和(结露)时的温度。当气压一定时,露点的高低仅与空气中的水汽含量有关。水汽含量愈多(少),露点愈高(低)。当空气饱和时,露点与气温相等。实际上,空气常处于未饱和状态,故露点常低于气温。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禁】

禁【午集下】【示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集韻》《韻會》居䕃切,今去聲。制也,勝也,戒也,謹也,止也。《易·繫辭》禁民爲非曰義。

天子所居曰禁。《蔡邕曰》漢制,天子所居門閤有禁,非侍御之臣不得妄入,稱禁中。避元后父名,攺省中。

承酒尊之器。《禮·禮器》大夫士棜禁。《疏》承尊者皆用禁,名之禁者,因爲酒戒也。

樂名。《周禮·春官·鞮鞻氏掌四夷之樂註》東方曰韎,南方曰任,西方曰侏離,北方曰禁。亦作僸。

《說文》吉凶之忌。

《小爾雅》禁,錄也。

姓。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居吟切,音金。力所勝也,當也,刧持也。《前漢·咸宣傳》猶弗能禁。

同紟。紟,帶也。《荀子·非十二子篇》其纓禁緩。

【惯】

慣【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1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古患切,音丱。習也。

通作貫。《詩·魏風》三歲貫女。本作摜。从手貫聲。今文作慣。

【单】

單【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都寒切《集韻》《韻會》多寒切,音丹。《說文》大也。

《書·洛誥》乃單文祖德。《傳》單,盡也。《詩·小雅》俾爾單厚。《箋》單,盡也。《禮·郊特牲》惟爲社事單出里。《鄭語》夏禹能單平水土。《晉語》單善而內辱之。

《揚雄·甘泉賦》單埢垣兮。《註》單,周也。

縣名。《前漢·地理志》牂牁郡母單縣。

《廣韻》單複也。《正字通》單者,複之對也。《杜甫詩》歲暮衣裳單。

《玉篇》一也,隻也。《詩·大雅》其軍三單。《箋》大國之制,三軍以其餘卒爲羨,單者無羨卒也。《禮·禮器》鬼神之祭單席。《史記·信陵君傳》今單車來代之。《後漢·耿恭傳》以單兵固守孤城。

《高彪傳》家傳單寒。

姓。《廣韻》可單氏,後攺爲單氏。

《集韻》唐干切,音壇。亦姓也。鄭有櫟邑大夫單伯。通作檀。

《廣韻》市連切《集韻》《韻會》時連切,音蟬。《廣韻》單于。《前漢·匈奴傳》單于者,廣大之貌也。言其象天,單于然也。

《爾雅·釋天》太歲在卯曰單閼。《釋文》單音蟬,又音丹,或音善。

《廣韻》《韻會》常演切《集韻》《正韻》上演切,音善。《玉篇》大也。

縣名。《前漢·地理志》山陽郡單父縣。《註》師古曰:音善甫。

姓。《廣韻》單襄公之後。《史記·儒林傳》桓生單次。《註》單音善,單姓,次名。

人名。《書序》咎單作明居。《傳》咎單,臣名,主土地之官。《註》單音善。

《集韻》齒善切,音闡。與嘽同。詳後嘽字註。

《集韻》黨旱切《正韻》多簡切,音狚。《集韻》本作亶,多穀也。一曰誠也,厚也。《書·洛誥》乃單文祖德。《釋文》單音丹,又丁但反,信也。《詩·小雅》俾爾單厚。《傳》單,信也,或曰厚也。《釋文》單,毛音都但反,鄭音丹。

《周頌》單厥心。《傳》單,厚也。《釋文》都但反。

通亶。《史記·歷書》端蒙單閼二年。《註》單閼,一作亶安。

《集韻》徒案切,音憚。與狐,邑名。

《集韻》《正韻》之膳切,音戰。單至,輕發之貌。

《集韻》《韻會》時戰切,音繕。單父,邑名。亦姓。

【衣】

衣【申集下】【衣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集韻》《韻會》·衣銘》衣服從其儀,君子德也。衣以飾外,德以飾內。

絲衣,祭服也。《詩·周額》絲衣其紑。

《博雅》寢衣,衾,服也。

《釋名》中衣,言在外小衣之外,大衣之中也。

心衣,抱腹而施鉤肩,鉤肩之閒施一襠,以養心也。

面衣。《晉書·惠帝紀》尚書高光進面衣。

耳衣。《唐·邊塞曲》金縫耳衣寒。

綴衣,掌衣服官名。《書·立政》王左右常伯、常任、準人、綴衣、虎賁。

白衣,未仕之稱。《後漢·崔駰傳》憲諫以爲不宜與白衣會。

牛衣,編亂麻爲之。卽今俗呼爲龍具者。《前漢·王章傳》章疾病,無被,臥牛衣中。

垣衣,苔也。《王融詩》垣衣不可裳。

姓。《通志·氏族略》見《姓苑》。《正字通》明有衣勉仁、衣祐。

人名。《高士傳》被衣,堯時人。蒲衣,舜時人。

靑衣,地名。《史記·彭越傳》處蜀靑衣。《註》今爲臨卭。

借服膺意。《書·康誥》紹聞衣德言。

《唐韻》於旣切,讀去聲。服之也。《玉篇》以衣被人也。《增韻》著衣也。《晏子·雜下篇》衣十升之布。《前漢·東方朔傳》身衣弋綈。

《韻補》於斤切。齊人言衣聲如殷,今姓有衣者,殷之謂歟。一作㐆。《通志·六書略》卽衣字,从向、身。

【露】

露【戌集中】【雨部】康熙筆画:20画部外筆画:12画

《唐韻》洛故切《集韻》《韻會》《正韻》魯故切,音路。《說文》潤澤也。从雨路聲。《玉篇》天之津液,下所潤萬物也。《釋名》露,慮也。覆慮物也。《大戴禮》陽氣勝,則散爲雨露。《五經通義》和氣津凝爲露。《蔡邕·月令》露者,隂之液也。《白虎通》露者,霜之始。《禮·月令》孟秋,白露降。《詩·召南》厭浥行露。《箋》厭浥然濕,道中始有露,謂二月中嫁娶時也。

《小雅》英英白雲,露彼菅茅。《屈原·離騷》朝飮木蘭之墜露。《前漢·鼂錯傳》覆露萬民。《註》如淳曰:覆,䕃也。露,膏澤也。《春秋緯》武露布,文露沉。《註》甘露降其國,布散者,人尙武,沉重者,人尙文。

《玉篇》露,見也。《集韻》彰也。《禮·孔子閒居》風霆流形,庶物露生。《疏》露見而生。《左傳·襄三十一年》其暴露之。《戰國策》諸侯見齊之罷露。《註》在野曰露。

《左傳·昭元年》勿使有所壅閼湫底,以露其體。《註》露,羸也。《疏》肌膚瘦,則骸骨露也。

《正字通》軍中捷書曰露布。《後漢·禮儀志》請驛馬露布。《文心雕龍》露布者,露版不封,布諸視聽。

臺名。《史記·孝文紀》常欲作露臺。

《史記·楚世家》蓽露藍縷。《註》服虔曰:蓽露,柴車素大輅也。《後漢·靈帝紀》得民家露車共乗之。

《揚子·方言》覆結或謂之承露。

《正字通》庫露,器名。《皮日休詩》襄陽作髹器,中有庫露眞。《註》玲瓏空虛,故曰庫露。今諺呼書格曰庫露格。

《前漢·董仲舒傳》玉杯蕃露。《註》皆其所著書名也。《字彙補》繁露,冕之繅旒也。董仲舒春秋繁露,程大昌演繁露,皆取此義。

《爾雅·釋草》蔠葵,繁露。《註》承露也,大莖小葉,華紫黃色。

《汲冢周書》渠叟以䶂犬。䶂犬者,露犬也。能飛,食虎豹。

白露、寒露,名。見《後漢·律曆志》。

《詩·邶風》胡爲乎中露。《傳》中露,衞邑也。

姓。《廣韻》史記三皇紀,其後有州甫甘、許戲露、齊紀怡、向申呂,皆姜姓之後,爲諸侯。《魯語》以露堵父爲客。《風俗通》漢有上黨都尉露平。

【点】

點【亥集下】【黑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集韻》《正韻》多忝切,音玷。《說文》小黑也。

《正韻》點注也。《爾雅·釋器》滅謂之點。《註》以筆滅字爲點。

《玉篇》檢點也。

《廣韻》點畫。

《正韻》更點。

《廣雅》污也。《太史公報任安書》適足以見笑而自點耳。

《集韻》之廉切,音詹。人名。魯有豐點,齊有鮑點。

《集韻》丁賀切,音哆。草葉壞也。《齊民要術》故墟種麻,有點葉夭折之患。

《集韻》都念切,音店。亦汙也。《束皙·白華詩》鮮侔晨葩,莫之點辱。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