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味此声希

出自:清代·史恩培《题徐友梅碧梧听雨图》

拼音:[cǐ][wèi][cǐ][shēng][xī]

平仄:仄仄仄平平

人生天地间,百年直须臾。
我生俦类间,七尺同骸躯。
置身冠盖间,苦为形所拘。
属耳笙琶间,易为声所濡。
讵知遭际同,各托情怀殊。
或从喧求寂,或必清始娱。
争似廓襟期,所至任菀枯。
抑且脱羁束,自顾忘腴癯。
何事非吾天,何地非吾庐。
何遇非吾乐,何曹非吾徒。
第未逢解人,畴复嘲迂儒。
吾乡迩郊畿,邻壤接津沽。
屋指东西陆,家称大小徐。
诸兄文福齐,二难乡科俱。
元方快登龙,仲氏怅飞凫。
讲席中州游,宦辙东海隅。
记主聚星堂,迭绘听雨图。
培娄当苍厓,芭蕉间碧梧。
咫尺具千里,峥嵘喻双株。
画笔羡干云,题句抵穿珠。
辁才钝且庸,座谈嗫复嚅。
恨未侍皋比,思将访许都。
写生宋与王,慕古欧与苏。
神交证丹铅,客程阻舟车。
快登北极台,俯瞰大明湖。
恰逢屋雪融,恍滴檐溜疏。
此味此声希,旧雨今雨符。
多恐柳阴浓,未及桐柯孤。
况隔杏坛遥,孰开蒋径芜。
安得足所经,遍假手为摹。
纵甘耳无闻,究喜身自如。
酒杯块磊浇,禅机色相虚。
放出野腔歌,泼开墨沈涂。
弹倦悔冯铗,吹滥讥齐竽。
转防知音知,相对同胡卢。

查看原文

字义

【此】

此【辰集下】【止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正韻》雌氏切《集韻》《韻會》淺氏切,音佌。《說文》止也。从止从匕。匕,相比次也。《徐曰》匕,近也。近在此也。《爾雅·釋詁疏》此者,彼之對。《詩·周頌》在彼無惡,在此無斁。《老子·道德經》去彼取此。

《六書故》此猶兹也,斯也。《大學》此謂知本。

【味】

味【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無沸切,音未。《說文》滋味也。《玉篇》五味,金辛木酸水鹹火苦土甘。《禮·王制》五味異和。

《老子·道德經》味無味。《列子·天瑞篇》有味者,有味味者。《後漢·郞顗傳》含味經籍。

五味,藥名。《抱朴子·僊藥篇》移門子服五味子十六年,色如玉女。《本草綱目》作菋。

《集韻》莫拜切,音。飮食之味。

莫珮切,音妹。器光澤也。

縣名。《前漢·地理志》益州郡味縣。《註》孟康曰:味音昧。

《釋文》亡曷反,音沫。《禮·檀弓》瓦不成味。《註》味當作沫。沫靧也。○按《集韻》《類篇》引《禮·檀弓》瓦不成味,作莫佩切,而《釋文》則止亡曷反一音,今兩存之。

【声】

声【丑集中】【士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4画

《字彙》同聖平聲。《說文》音也。《書·舜典》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傳》聲謂五聲,宮商角徵羽也。《禮·月令》仲夏之月,止聲色。《註》聲謂樂也。

凡響曰聲。《張載·正蒙》聲者,形氣相軋而成。兩氣者,谷響雷聲之類。兩形者,桴鼓叩擊之類。形軋氣,羽扇敲矢之類。氣軋形,人聲笙簧之類。皆物感之良能,人習而不察耳。《韻會》韻書平上去入爲四聲。

聲敎。《書·禹貢》東漸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曁聲敎,訖于四海。《左傳·文六年》樹之風聲。《註》因土地風俗,爲立聲敎之法。

聲譽。《孟子》故聲聞過情,君子恥之。《註》聲聞,名譽也。

宣也。《孟子》金聲而玉振之也。《註》聲,宣也。

《諡法》不生其國曰聲。《註》生于外家。《春秋·經傳集解》繼室以聲子,生隱公。《註》聲,諡也。

姓。

《韻補》叶尸羊切,音商。《韓愈·贈張籍詩》嬌兒未絕乳,念之不能忘。忽如在其側,耳若聞啼聲。

【希】

希【寅集中】【巾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少之稱也。《書·堯典》鳥獸希革。《傳》夏時鳥獸毛羽,希少改易。《論語》希不失矣。

《廣韻》望也。《後漢·黨錮傳》海內希世之流,遂共相標榜。《註》希,望也。

《廣韻》止也,散也,施也。

《揚子·方言》希,鑠摩也。燕齊摩鋁謂之希。

《史記·三皇紀》女媧氏有神聖德,代宓犧立,號曰女希氏。

姓。《三輔決錄》有希海,字子江。

《正韻》與黹同。《周禮·春官·司服》祭社稷五祀,則希冕。《疏》鄭讀希爲黹。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