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薇花绽矣

出自:清代·李良年《花犯 五日朱不为草堂饮》

拼音:[zǐ][wēi][huā][zhàn][yǐ]

平仄:仄平平仄仄

采桑残,缫车簌簌,山家了忙事。
安排重午,把酒读离骚,囗鱼不至。
故人风雨遥相忆。
枉琼笺一纸。
为报道、酴醾吹尽,紫薇花绽矣
携侣叩门恰斜阳,碧阑干记,少日传经地。
牙签乱,遗书万卷犹横几。
草木只今堪敬也,况风采、欧阳今两世。
四坐休辞酩酊,聚花前有几。

查看原文

注释

【紫薇】1.花木名。又称满堂红﹑百日红。落叶小乔木,树皮滑泽,夏﹑秋之间开花,淡红紫色或白色,美丽可供观赏。 2.见"紫微"。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紫】

紫【未集中】【糸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5画

《廣韻》將此切《集韻》蔣氏切,音呰。《說文》帛靑赤色。《釋名》紫,疵也,非正色。五色之疵瑕,以惑人者也。《論語》紅紫不以爲褻服。《郉昺疏》紫,北方閒色。《又》惡紫之奪朱也。《何晏註》紫,閒色之好者。

水名。《史記·司馬相如傳》紫淵在其北。《註》文穎曰:西河穀羅縣有紫澤,其水紫色。

姓。《廣韻》出《何氏姓苑》。

同孳。《荀子·非十二子篇》紫然洞然。《註》紫,與孳同。柔弱之貌。

【薇】

薇【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9画部外筆画:13画

《唐韻》《集韻》《正韻》無非切,音微。《玉篇》菜也。《說文》似藿菜之微者也。《詩·召南》言采其薇。《儀禮·公食大夫禮》鉶芼:牛藿、羊苦、豕薇皆有滑。

白薇,藥名。

蘼蕪,一名薇蕪。《張衡·南都賦》薇蕪蓀萇。

花名。《拾遺記》元熙元年,詔民閒園囿皆植紫薇,以爲壓勝。《唐書·百官志》中書知制浩,開元號紫薇省。

薔薇,見薔字註。

《唐韻》武悲切,音眉。《爾雅·釋草》薇垂水。《註》生於水邊。

薇銜,藥名。《集韻》或作。

【花】

花【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蘤《唐韻》《集韻》《正韻》呼瓜切,音譁。《正字通》草木之葩也。《歐陽修·花品序》洛陽人稱花曰某花某花,稱牡丹則直曰花。

地名。《廣州志》南海縣有花田。

姓。唐有花驚定。《杜甫詩》成都猛將有花卿。《通志·氏族略》宋有尚書郞花尹。

《韻補》音訶。《棗據詩》延首觀神州,廻晴盻曲阿。芳林挺修榦,一歲再三花。《說文》本作華。榮也。从艸,象華葉垂敷之形,亏象蔕萼也。《唐韻古音》按花字,自南北朝以上不見于書,晉以下書中閒用花字,或是後人攺易。唯《後漢書·李諧·述身賦》曰:樹先春而動色,草迎歲而發花。

云:肆雕章之腴旨,咀文藝之英華。花字與華用。而五經、諸子、楚辭、先秦、兩漢之書,皆古文相傳,凡華字未有攺爲花者。考太武帝始光二年三月初造新字千餘,頒之遠近,以爲楷式,如花字之比,得非造于魏晉以下之新字乎。

【绽】

綻【未集中】【糸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8画

《廣韻》丈莧切《集韻》直莧切《正韻》丈襇切,音袒。衣縫。《禮·內則》衣裳綻裂。《註》綻,猶解也。

《集韻》堂練切,音電。義同。亦作䋎。

【矣】

矣【午集中】【矢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說文》語已辭也。《徐曰》矣者,直疾。今試言矣,則出氣直而疾會意。《柳宗元曰》決辭也。

叶于姬切,音依。《詩·小雅》徹我牆屋,田卒汙萊。曰予不戕,禮則然矣。萊音釐。《正字通》通作巳。音以。與已別。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