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旗岂真王

出自:清代·李良年《义王宫妆楼今在官署中陈绿崖参藩置酒其上即席赋》

拼音:[yì][qí][qǐ,kǎi][zhēn][wáng,wàng]

平仄:仄平仄平平

炎曦昔颓照,太白西垂芒。
尺木祚云季,截险非巨防。
安东节初指,士马何飞扬。
子阳不解事,井底窥扶桑。
伏轼无左车,义旗岂真王
漼汜竟奚补,耳余亦分张。
翻然逐鹿者,一旅终夜郎。
残戮到原野,战地天萧凉。
宫门未摧徒,突兀城中央。
行人行叹息,指点能具详。
我来偶凭吊,长啸一慨慷。
如何使君署,却在妆楼旁。
石讶万夫舁。
材信千车装。
华榱间飞甍,一一摩青苍,苔阶见綦履,蔓草芜明珰。
尚想栖息时,燕雀方处堂。
垂翅涉交水,降幡溯沅湘。
蛾眉岂得贮,响屟余空廊。
呜呼十年间,事不关兴亡。
特笔在《春秋》,窈据诚不祥。
使君美风度,环除种垂杨。
洒墨作檐额,弹琴然妙香。
兹楼若增奇,洗濯生辉光。
结构岂殊昔,令名乃千霜。
今夕烟景佳,素侣纷携将。
明蟾正当槛,社燕初辞梁。
芙蕖何灼灼,零露沾人裳。
碧石怨西子,行云疑楚王。
何用感遗址,会须寻乐方。
诗成一笑粲,不饮负此觞。

查看原文

注释

【义旗】1.为正义而战的或起义的军队的旗帜。 2.借指义师。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义】

義【未集中】【羊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7画

《廣韻》《集韻》《韻會》宜寄切,音議。《說文》己之威儀也。从我羊。《註》臣鉉等曰:與善同意,故从羊。《釋名》義,宜也。裁制事物,使各宜也。《易·乾卦》利物足以和義。

《說卦傳》立人之道,曰仁與義。

《容齋隨筆》人物以義爲名,其別最多。仗正道曰義,義師,義戰是也。眾所尊戴曰義,義帝是也。與衆共之曰義,義倉,義社,義田,義學,義役,義井之類是也。至行過人曰義,義士,義俠,義姑,義夫,義婦之類是也。自外入而非正者曰義,義父,義兒,義兄弟,義服之類是也。衣裳器物亦然。在首曰義髻,在衣曰義襴,義領之類是也。合眾物爲之,則有義漿,義墨,義酒。禽畜之賢者,則有義犬,義烏,義鷹,義鶻。

義渠,戎國地。《史記·秦本紀》伐義渠,虜其主。《註》寧廣二州,春秋及戰國時爲義渠,戎國之地也。

姓。《前漢·酷吏傳》義縱,何東人。

與誼同。《前漢·董仲舒傳》漸民以仁,摩民以誼。

與儀通。《前漢·鄒陽傳》使東牟朱虛東褒義父之後。《註》應劭曰:邾儀父也。師古曰:義讀曰儀。

與宜同。《韻補》周官凡殺人而義者,史記君義嗣,魚羈切。

《韻補》叶牛何切。周官註:儀作義,古皆音俄。古文尚書:無偏無陂,遵王之義。陂音坡。◎按說文在我部。今從正字通倂入。

【旗】

旗【卯集下】【方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集韻》《韻會》渠之切《正韻》渠宜切,音奇。《說文》熊旗五游,以象罰星,士卒以爲期。《釋名》熊虎爲旗,軍將所建,象其猛如虎,與衆期其下也。《周禮·春官·司常》熊虎爲旗。《又》師都建旗。《註》畫熊虎者,鄕遂出軍賦,象其守猛莫敢犯也。

《左傳·閔二年》佩衷之旗也。《註》旗,表也。

星名。《史記·天官書》東北曲十二星曰旗。《註》兩旗者,左旗九星,在河鼓左也。右旗九星,在河鼓右也。皆天之鼓旗,所以爲旌表。

姓。《廣韻》齊卿子旗之後,漢有九江太守旗光。

與箕同。《荀子·富國篇》則國安於盤石,壽於旗翼。《註》旗,讀爲箕。箕翼,二十人宿名。

《韻補》叶渠尤切。《班固·西都賦》乗輚輅,登龍舟,張鳳蓋,建華旗。○按《說文》旗从㫃其聲,訓熊旗五游,以象罰星,士卒以爲期也。旂从㫃,斤聲,訓旗有衆鈴以令衆也。分旗,旂爲二。《正字通》云:周禮九旗所畫異物,所建異名,各有等差。雖旌旄之通稱,而制度自別,未可合爲一也。

【岂】

豈【酉集中】【豆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3画

《廣韻》袪俙切《集韻》《韻會》去幾切,音䔇。《說文》還師振旅樂也。

欲也,登也。《徐曰》今借此爲語詞。《玉篇》安也,焉也。《廣韻》曾也。《增韻》非然之辭。《書·五子之歌》怨豈在明。《詩·召南》豈不夙夜。《傳》豈不,言有是也。

《集韻》《正韻》通。軍勝之樂也。

樂也,和也。○按經傳凱歌、凱風、愷悌、樂愷皆借豈。古凱、愷、豈音義通,今分爲二。《字彙》〈山下一〉从耑省。〈口下丷一〉从豆省。俗作山頭,非。《同文舉要》豈同剴,亦非。

【真】

真【午集中】【目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5画

同眞。俗字。(眞)〔古文〕《唐韻》側鄰切《集韻》《韻會》《正韻》之人

【王】

王【午集上】【玉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0画

《廣韻》《集韻》《韻會》雨方切,音徨。《廣韻》大也,君也,天下所法。《正韻》主也,天下歸往謂之王。《易·坤卦》或從王事。

《隨卦》王用享于西山。《書·洪範》無偏無黨,王道蕩蕩。《詩·小雅》宜君宜王。《註》君,諸侯也。王,天子也。◎按秦漢以下,凡諸侯皆稱王,天子伯叔兄弟分封于外者亦曰王。

諸侯世見曰王。《詩·商頌》莫敢不來王。《箋》世見曰王。

凡尊稱亦曰王。《爾雅·釋親》父之考爲王父,父之妣爲王母。

法王,象王,皆佛號。《華嚴偈》象王行處落花紅。《岑參詩》况値廬山遠,抽簪禮法王。《註》法王,佛尊號也。

姓。

《諡法》仁義所往曰王。

王屋,山名。《書·禹貢》至于王屋。《疏》正義曰:王屋在河東垣縣東北。

弓名。《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往體寡,來體多,謂之王弓之屬。

王連,遠志也。見《博雅》夫王,芏草也。見《爾雅·釋草疏》。

王鴡,鳥名。《爾雅·釋鳥》鴡鳩,王鴡。《註》鵰類,今江東呼之爲鶚。

王鮪,魚名。《周禮·天官·人》春獻王鮪。《註》王鮪,鮪之大者。

蛇名。《爾雅·釋魚》蟒,王蛇。《註》蟒,蛇最大者,故曰王蛇。

蟲名。《爾雅·釋蟲》王蛈蜴。註:卽螲蟷,似䵹鼄,在穴中,有蓋。今河北人呼蛈蜴。《博雅》虎,王蝟也。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于放切,音旺霸王也。《正韻》凡有天下者,人稱之曰王,則平聲。據其身臨天下而言曰王,則去聲。《詩·大雅》王此大邦。《箋》王,君也。《釋文》王,于况反。《前漢·高帝紀》項羽背約而王君王於南鄭。《師古註》上王字,于放反。

《廣韻》盛也。《莊子·養生主》神雖王,不善也。《註》謂心神長王。《釋文》王,于况反。

音往。《詩·大雅》昊天曰明,及爾出王。《傳》王,往也。《朱註》音往。〇按王本古文玉字。註詳部首。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