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蠕有物舒而滋

出自:清代·允禧《春风篇》

拼音:[hán][rú][yǒu,yòu][wù][shū][ér][zī]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

天上有春风,鼓荡浩劫开鸿濛。
地上有春风,昭苏品汇杂包蒙。
人心有春风,消除泥滓如虚空。
今风接古风,一片春融融。
层冰消大壑,生意到微虫。
尘埃野马吹不尽,但见翠虚之府高畅春风中。
天根月窟秘真气,春风在天不在地。
披拂草木流山川,春风在地不在天。
春风天地俱无私,含蠕有物舒而滋
人心尚保春风时。

查看原文

字义

【含】

含【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胡男切,音涵。《說文》嗛也。《廣韻》銜也。《莊子·馬蹄篇》含哺而熙。

《禮·月令》羞以含桃,先薦寢廟。《註》含桃,櫻桃也。《釋文》含,亦作函。一說鸎鳥所含,故亦名鸎桃。

《正韻》包也,容也。《易·坤卦》含弘光大,品物咸亨。

《文言》含萬物而化光。《書·盤庚》惟爾含德。

《後漢·梁鴻詩》麥含含兮方秀。《註》含含,麥盛貌。

《廣韻》《集韻》胡紺切,涵去聲。《廣韻》本作琀。《集韻》通作唅。《禮·檀弓》邾婁考公之喪,徐君使容居來弔含。《疏》含,以玉實口也。《春秋·文五年》王使榮叔歸含。《註》珠玉曰含,含口實也。《周禮·春官·典瑞》共飯玉含玉贈玉。《註》含玉柱左右顚及在口中者。○按《禮·檀弓》《釋文》:含,和闇反。《春秋》《周禮》《釋文》:含,戸暗反。《春秋》亦作唅。

【蠕】

蠕【申集中】【虫部】康熙筆画:20画部外筆画:14画

《集韻》同蝡。《說文》動也。

國名。《綱目·集覽》柔飛,魏太祖改其號蠕蠕國。《南史·夷貊傳》蠕蠕爲族,蓋匈奴之別種也。

《韻會》而宣切,音瓀。《荀子·勸學篇》端而言,蠕而動。《註》蠕,微動也。

《集韻》汝朱切,音儒。蟲行貌。

【有】

有【辰集上】【月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唐韻》云久切《集韻》《韻會》《正韻》云九切,音友。《說文》不宜有也。《春秋傳》曰:日月有食之。从月又聲。《九經字樣》有,从月。从冃,譌。

《玉篇》不無也。《易·大有疏》能大所有。

《繫辭》富有之謂大業。

《詩·商頌》奄有九有。《傳》九有,九州也。

《左傳·桓三年》有年。《註》五穀皆熟書有年。

《玉篇》果也,得也,取也,質也,寀也。

姓。《論語》有子。《註》孔子弟子有若。

《集韻》尤救切。與又通。《書·堯典》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詩·邶風》不日有曀。《註》有,又也。

《韻補》叶羽軌切。《前漢·敘傳》文豔用寡,子虛烏有。寄言淫麗,託風終始。

叶演女切。《徐幹·齊都賦》主人盛饗,期盡所有。三酒旣醇,五齊惟醹。

【物】

物【巳集下】【牛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文弗切《集韻》《韻會》《正韻》文拂切,音勿。《說文》萬物也。牛爲大物。天地之數,起於牽牛,故从牛。勿聲。《玉篇》凡生天地之閒,皆謂物也。《易·乾卦》品物流形。

《无妄》先王以茂對時,育萬物。《周禮·天官·大宰》九貢,九曰物貢。《註》物貢,雜物,魚鹽橘柚。

《玉篇》事也。《易·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恆。《疏》物,事也。《禮·哀公問》敢問何謂成身,孔子對曰:不過乎物。《註》物,猶事也。《周禮·地官·大司徒》以鄕三物敎萬民,而賔興之。

《詩·小雅》比物四驪。《傳》物,毛物也。《又》三十維物,爾牲則具。《周禮·春官·雞人》掌共雞牲,辨其物。《註》謂毛色也。

《夏官·校人》凡軍事,物馬而頒之。《疏》物卽是色。《楚語》毛以示物。

《周禮·地官·卝人》若以時取之,則物其地,圖而授之。《註》物地,占其形色,知鹹淡也。草人,以物地相其宜而爲之種。《左傳·昭三十二年》物土方。《註》物,相也,相取土之方面。

《玉篇》類也。《左傳·桓六年》丁卯,子同生。公曰:是其生也,與吾同物。《註》物,類也。謂同日。

《周禮·天官·酒正》辨三酒之物。《疏》物者,財也。以三酒所成有時,故豫給財,令作之也。

《周禮·地官·司門》幾出入不物者。《註》不物,衣服視占不與衆同,及所操物不如品式者。

《周語》神之見也,不過其物。《註》物,物數也。

《廣韻》旗名。《周禮·春官·司常》雜帛爲物。

叶去聲。《唐韻正》符沸反。《揚子·太玄經》人人物物,各由厥彙。《阮籍·東平賦》及至分之國邑,樹之表物,四時儀其象,隂陽暢其氣。

叶微律切。《班固·東都賦》指顧倏忽,獲車己實。樂不極盤,殺不盡物。

叶微月切。《蘇軾·四達齋銘》孰如此閒,空洞無物。戸牖盍開,廓焉四達。達,陀悅切。

【舒】

舒【未集下】【舌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6画

《廣韻》商魚切《集韻》《韻會》《正韻》商居切,音書。《說文》伸也。《博雅》舒,展也。《揚子·方言》舒,勃展也。東齊之閒凡展物謂之舒勃。

《廣韻》緩也,遲也,徐也。《爾雅·釋詁》舒,敘也。《詩·大雅》王舒保作。《傳》舒,徐也。《釋文》舒,序也。《禮·玉藻》君子之容舒遲。《疏》舒遲,閒雅也。《淮南子·原道訓》柔弱以靜,舒安以定。《註》舒,詳也。

《爾雅·釋詁》緒也。《註》又爲端緒。

《韻會》散也,開也。

國名。《詩·魯頌》荆舒是懲。《疏》舒,楚之與國。《春秋·僖三年》徐人取舒。《註》舒國,今廬江舒縣。《韻會》唐置舒州,宋改安慶府。

《左傳·襄二十三年》明日將復戰,期于壽舒。《註》壽舒,莒地。

姓。唐舒元興。

鼎名。《左傳·定六年》文之舒鼎,成之昭兆,定之鞶鑑。《疏》舒鼎,鼎名。

《博雅》月御謂之望舒。《抱朴子·喻蔽卷》羲和昇光以啟旦,望舒曜景以灼夜。

《禮·內則》舒鴈翠,鵠鴞胖,舒鳧翠。《註》舒鴈,鵝也。舒鳧,鶩也。

《韻會》通作荼。《史記·建元以來侯表》荆荼是徵。《註》荼,音舒。

《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斵目必荼。《註》荼,讀爲舒。古文舒荼假借字。

《五音集韻》羊茹切。與豫同。《晉書·地理志》豫,飾也。言稟中和之氣,性理安舒。舒讀作豫。

《韻補》叶商支切,音詩。《越采葛婦歌》增封益地賜羽奇,几杖茵蓐諸侯儀。羣臣拜舞天顏舒,我王何憂不能移。

【而】

而【未集中】【而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0画

《廣韻》如之切《集韻》《韻會》人之切,也。

《玉篇》語助也。《詩·齊風》俟我於著乎而。

《書·洪範》而康而色。《傳》汝當安汝顏色。

《詩·小雅》垂帶而厲。《箋》而亦如也。

《詩·大雅》子豈不知而作。《箋》而,猶與也。

《禮·檀弓》而曰然。《註》而,猶乃也。

《韻會》因辭,因是之謂也。《論語》學而時習之。

《韻會》抑辭,抑又之辭也。《論語》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

《韻會》發端之辭也。

《集韻》奴登切,音能。《易·屯卦》宜建侯而不寧。《釋文》鄭讀而曰能,能猶安也。

【滋】

滋【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10画

〔古文〕音兹。水名。《說文》水出牛飮山白陘谷。

霸水之別名。《水經注》霸陵縣霸水,古曰滋水。

蒔也,長也,益也。《書·泰誓》樹德務滋。

液也。《禮·檀弓》必有草木之滋焉。

多也,蕃也。《左傳·僖十五年》物生而後有象,象而後有滋。

滋味也。《禮·月令》薄滋味,無致和。

濁也。《左傳·哀八年》武城人拘鄫人之漚菅者曰:何故使我水滋。

與孳孜通。

通作兹。《前漢·五行志》賦斂兹重。

《廣韻》疾之切,音慈。水名,出高麗山。《山海經》高是之山,滋水出焉。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