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章云雷拔地起

出自:清代·孙鼎臣《送陈颂南给谏还晋江》

拼音:[yù][zhāng][yún][léi][bá][dì,de][qǐ]

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道光中年数御史,高要之苏临桂朱。
复有陈侯起闽峤,矫若三凤翔天衢。
陈侯骨鲠绝代无,手拔鲸牙援虎须。
四夷仿佛想风采,键户著书犹老儒。
猛虎居山长藜藿,神鹰侧翅奔群狙。
豫章云雷拔地起,衮衣日月须人扶。
如何默默不得意,飘然竟鼓沧洲枻。
桑乾之水东北流,枯桑翻风白日愁。
河水十丈冻始合,劝君曷不须臾留。
留君掉头不肯住,刺桐城边海云暮。
东志聊为公理论,归田便拟张衡赋。
回首平生朋好违,长安市上晨星稀。
苏子还山卧不起,君又拂衣寻钓矶。
故人独有朱云在,酒炉饯别金鱼解。
我有珊瑚作钓钩,赠君钓鳌向东海。

查看原文

注释

【豫章】1.亦作"豫樟"。木名。枕木与樟木的并称。《左传.哀公十六年》:"子期曰:"昔者吾以力事君,不可以弗终。抉豫章以杀人而后死。""《战国策.宋卫策》:"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樟,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其北则有阴林巨树,楩楠豫章。"张守节正义:"案:《活人》云:"豫,今之枕木也。章,今之樟木也。二木生至七年,枕樟乃可分别。""唐杜甫《赠蜀僧闾邱师兄》诗:"豫章夹日月,岁久空深根。"唐白居易《寓意》诗之一:"豫樟生深山,七年而后知。"清钱芳标《长椿寺病马行》:"乃知不材造物怜,豫章见斫樗散全。"一说,指樟木。 2.比喻栋梁之材,有才能的人。 3.古台观名。 4.指宋黄庭坚。
【云雷】1.云和雷。 2.指云纹和雷纹。 3.《易.屯》﹕"《彖》曰﹕屯﹐刚柔始交而难生﹐动乎险中﹐大亨贞。"按﹐《屯》之卦象为《坎》上《震》下﹐《坎》之象为云﹐《震》之象为雷。因以"云雷"喻险难环境。 4.指不吉利的征兆。 5.《易.屯》﹕"《象》曰﹕云雷﹐《屯》﹐君子以经纶。"《屯》之卦象是为云雷聚﹐云行于上﹐雷动于下。按《象传》以雨比恩泽﹐以雷比刑。谓君子观此卦象和卦名﹐则善于兼用恩泽与刑罚﹐以经纬国家。 6.指经纬治理国家的人。 7.行云下雨。 8.比喻波涛。波涛翻卷如云﹐奔腾之声如雷﹐故称。
【拔地】高耸于地面:拔地而起|孤峰拔地。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豫】

豫【酉集中】【豕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音預。象類。《說文》象之大者,賈侍中說,不害於物。

《爾雅·釋詁》安也。《又》樂也。《玉篇》怠也,佚也。《正韻》悅也。《易·豫卦疏》謂之豫者,取逸豫之義,以和順而動,動不違衆,衆皆悅豫也。《書·太甲》無時豫怠。《詩·小雅》逸豫無期。

《增韻》遊也。《孟子》一遊一豫,爲諸侯度。《張衡·東京賦》度秋豫以收成。《註》秋行曰豫。

《爾雅·釋言》敘也。《疏》事豫備者亦有敘也。《玉篇》早也,逆備也。《易·旣濟》君子思患而豫防之。《禮·學記》禁於未發之謂豫。《中庸》凡事豫則立。《註》素定也。《玉篇》或作預。

《爾雅·釋詁》厭也。

參與也。《正韻》與與通。《後漢·東夷傳》楚靈會申,亦來豫盟。《宋書·王弘傳》以私賤無名之人,豫公家有實之任。

猶、豫,二獸名,性多疑。凡人臨事遲疑不決者,借以爲喩。《史記·呂后紀》計猶豫未有所決。《禮·曲禮》作猶與。《註》與,本亦作豫。《疏》猶,玃屬。與,象屬。二獸皆進退多疑,人多疑惑者似之。

州名。《書·禹貢》荆河惟豫州。《疏》西南至荆山,北距河水。《釋名》豫州在九州中,京師、東都所在,常安豫也。《晉書·地理志》豫,舒也,言稟中和之氣性理安舒也。舒音豫。《廣韻》秦爲三川郡。漢爲河南郡。後魏置同州,又攺爲豫州。

姓。《潛夫論》豫氏,本姬姓。晉智伯臣豫讓。

《集韻》詞夜切,音謝。與榭通。《儀禮·鄕射禮》豫則鉤楹內,堂則由楹外。《註》豫,讀如成周宣榭之榭,今言豫者,謂州學也。一云與堂序之序同。

《集韻》商居切,音書。與舒同。伸也。

【章】

章【午集下】【立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6画

《廣韻》《集韻》《韻會》諸良切《正韻》止良切,音彰。《說文》樂竟爲一章。从音从十。十,數之終也。

采也。《書·臯陶謨》五服五章哉。《周禮·冬官考工記》畫繢之事,靑與赤謂之文,赤與白謂之章。

明也。《易·垢卦》品物咸章。《書·洪範》俊民用章。

文章也。《詩·小雅》維其有章矣。《箋》禮文也。

篇章。《詩疏》詩有章句,總義包體,所以明情也。

成事成文曰章。《孟子》不成章不達。《周語》將以講事成章。

《周語》余敢以私勞,變前之大章。《註》表也,表明天子與諸侯異物也。

條也,程也。《史記·高祖紀》約法三章。《太史公自序》張蒼爲章程。《註》章。歷數之章術也。

大林木曰章。《史記·貨殖傳》千章金材。

《爾雅·釋山疏》山形上平者名章。

地名。《山海經》鮮山又東曰章山。

赤水之北有章尾山。《史記·楚世家》吳大敗楚于豫章。《前漢·地理志》勃海郡屬縣章武,章鄕,會稽郡屬縣句章,西河郡千章縣,廣平國斥章,東平國章縣。《後漢·光武紀》建武六年,改春陵鄕爲章陵縣。

官名。《周禮·春官》保章氏。《前漢·王子侯表》千章侯。《百官志》東閣主章令丞。《師古註》主章,掌大材也。《前漢·宣帝紀》元康元年置建章衞尉。

《爾雅·釋天》太歲在庚曰上章。

樂名。《禮·記註》大章,堯樂名。

印章。《漢官儀》吏秩比二千石以上,銀印龜鈕其文曰章,刻曰某官之章。

章奏。《獨斷》凡羣臣書通於天子者四,曰章,曰奏,曰表,曰駁議。

《左傳·僖五年》日南至。《疏》步曆之始,以朔旦冬至爲首,曆之上元,其年是十一月朔旦冬,至十九年閏月盡,復得十一月。朔旦冬至,故以十九年爲一章,積章成部,積部成紀。治曆者以此章部爲法,以知氣朔。

章甫,殷冠名。《禮·郊特牲》章甫,殷道也。

總章,舜明堂名。

建章,漢宫名。在長安。城西周迴二十餘里。

姓,秦將章邯。

諡法。《逸書》温克令儀曰章。

國名。《左傳註》謝,章,薛,舒,呂,祝,終,泉,畢,過,此十國皆任姓。

俗或謂舅曰章。

《六書音義》周章,怔營貌。

懼貌。亦作慞。

《字彙補》與樟同。《司馬相如·子虚賦》楩楠豫章。

與獐同。《周禮·冬官考工記》山以章。《註》讀爲獐。《韻會小補》又叶之風切,音中。《書·臯陶謨》天秩有禮,自我五禮有庸哉,同寅協恭和衷哉,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

之亮切。同障。《禮·雜記》四面有章。

【云】

云【子集上】【二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集韻》王分切《韻會》《正韻》于分切,音雲。《說文》山川氣也。象回轉形。後人加雨作雲,而以云爲云曰之云。《正字通》與曰音別義同。凡經史,曰通作云。

運也。《管子·戒篇》天不動,四時云下,而萬物化。《註》云:運動貌。

狎昵往復也。《詩·小雅》昏姻孔云。《朱傳》云:旋也。《左傳·襄二十九年》晉不鄰矣,其誰云之。《註》云:猶旋。旋歸之也。

語助。《詩·小雅》伊誰云憎。《史記·封禪書》秦文公獲若石云于倉北坂。

陸佃曰:云者,有應之言也。《左傳·襄二十六年》子朱曰:朱也當御。三云:叔向不應。

云云:衆語也。《前漢·汲黯傳》上曰,吾欲云云。《註》猶言如此如此也。

云云:山名。《前漢·郊祀志》封大山禪云云:《註》云云:太山下小山。

云爲。《易·繫辭》變化云爲。

姓。漢云敞。

與芸同。《莊子·在宥篇》萬物云云。《註》盛貌。老子作芸芸。

紛云:興作貌。《呂覽·圜道篇》雲氣西行云云然。《前漢·司馬相如傳》威武紛云。俗作紜。

《韻補》叶于先切,言也。《韓愈·剝啄行》我謝再拜,汝無復云。往追不及,來可待焉。

【雷】

雷【戌集中】【雨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音罍。《說文》本作靁。隂陽薄動靁雨生物者也。从雨畾聲。象回轉形。《易·說卦》震爲雷。《禮·月令》仲春,雷乃發聲。

《禮·曲禮》毋雷同。《註》雷之發聲,物無不同時應者。人之言當各由已,不當然也。

《司馬相如·大人賦》左冥而右黔雷。《註》黔雷,黔嬴也。天上造化神名。

《周禮·地官·鼓人》以雷鼓鼓神祀。《註》雷鼓,八面鼓也。

《韻會》雷門,會稽城門,有大鼓,聲聞百里。《前漢·王尊傳》毋持布鼓過雷門。

《南部新書》胡琴,大曰大忽雷,小曰小忽雷。

山名。《書·禹貢》壷口雷首。《疏》雷首,在河東蒲坂縣南。

澤名。《書·禹貢》雷夏旣澤。《傳》雷夏,澤名。

漢侯國名。在東海。見《史記·建元以來王子侯者年表》。

外國名。《前漢·西域傳》無雷國王冶盧城。

州名。《韻會》在廣西,其山爲雷所震,水流爲江。唐置雷州。

姓也。《前漢·淮南王安傳》郞中雷被。

音纍。《楚辭·九歌》駕龍輈兮乗雷,載雲旗兮委蛇。《晉語》靑陽。方雷氏之甥也。《註》方雷,西陵氏之姓。黃帝娶於西陵氏之子,曰纍祖,實生靑陽。雷纍同。○按晉語註,雷有纍音,非止叶音也。

《集韻》魯水切,音壘。推石下也。

《集韻》盧對切,音類。本作礧。或作壘礌檑。《埤蒼》推石自高而下也。《周禮·秋官·職金註》槍雷,椎椁之屬。《釋文》劉音誄。沈云:當爲礌,郞對反。《前漢·鼂錯傳·具藺石註》如淳曰:藺石,城上雷石。師古曰:雷,來內反。

《正字通》擊鼓曰雷。《古樂府》官家出遊雷大鼓。

【拔】

拔【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集韻》《韻會》蒲八切,辦入聲。《說文》擢也。《增韻》抽也。《易·乾·文言》確乎其不可拔。

《泰卦》拔茅茹,以其彙征吉。《後漢·蔡邕傳》連見拔擢,位在上列。《晉書·胡母輔之傳》甄拔人物。

《爾雅·釋詁》殲拔殄,盡也。

《增韻》攻而舉之也。《前漢·高帝紀》攻碭,三日拔之。《註》破城邑而取之,若拔樹木幷得其根本。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蒲撥切,音跋。回也。

《增韻》疾也。《禮·少儀》毋拔來。《疏》拔,速疾之意。《前漢·項傳贊》拔起隴畝之中。《註》疾起也。

挺也。特立貌。《杜甫詩》友于皆挺拔。

括也。矢末也。《詩·秦風》舍拔則獲。《疏》以鏃爲首,故拔爲末。

除也。《周禮·秋官·赤犮氏註》赤犮猶言捇拔。《疏》拔,除去之也。

與茇通。《前漢·禮樂志》拔蘭堂。《註》拔,舍止也。

《集韻》北末切,音撥。把也。

《集韻》《韻會》蒲蓋切,音旆。《詩·大雅》柞棫拔矣。《疏》拔然生柯葉也。

《集韻》《韻會》蒲昧切《正韻》步昧切,音佩。《詩·大雅·朱傳》挺拔而上,不拳曲蒙密也。

拂取也。

《唐韻》《集韻》房越切,音伐,草名。《爾雅·釋草》拔蘢葛。《註》似葛,蔓赤,葉多。

《集韻》筆別切。讀若分別之別。晉俗謂平地除曰拔。

《張華·鮑文泰誄》抱道冲虚,執義貞厲。栖遲無悶,不營不拔。厲音列。

【地】

地【丑集中】【土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埊列也。《白虎通》地者,易也。言養萬物懷任交易變化也。《釋名》地,底也,其體底下,載萬物也。《易·說卦傳》坤爲地。《內經》岐伯曰:地爲人之下,太虛之中。黃帝曰:馮乎。曰:大氣舉之。《周禮·地官》土訓掌道地圖,以詔地事,道地慝,以辨地物,而原其生,以詔地求。《博物志》地以名山爲輔佐,石爲之骨,川爲之脈,艸木爲之毛,土爲之肉。

第也,但也。《前漢·丙吉傳》西曹地忍之。

叶徒何切,音沱。《屈原·橘頌》閉目自愼,終不失過兮。秉德無私,參天地兮。《揚雄·羽獵賦》鳥不及飛,獸不得過,軍驚師駭,刮野埽地。○按吳棫收地入箇韻,音隋,則過可如字讀,沱隋亦平去閒耳。本作坔。

【起】

起【酉集中】【走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音杞。《說文》能立也。《釋名》起,舉也。平舉體也。《禮·曲禮》請業則起,請益則起。《孟子》雞鳴而起。

《書·益稷》元首起哉。《疏》言無廢事業。

《禮·孔子閒居》無聲之樂,氣志旣起。《註》起,猶行也。

《禮·儒行》雖危起居,竟信其志。《註》起居,猶舉事動作也。

《論語》起予者,商也。《疏》起,猶發也。

姓。《廣韻》出《何氏姓苑》。

《韻補》叶口舉切。《易林》明德訖終,虎亂滋起。叶上父。

叶去九切。《徐幹·齊都賦》羽族盛興,毛羣盡起。上蔽雲穹,下被臯藪。

,古文。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