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石互搏击

出自:近现代·常国武《游青城山后山》

拼音:[shuǐ][shí,dàn][hù][bó][jī]

平仄:仄平仄平平

青城天下幽,昔人久知处。
嗟予困尘网,凝想剩延伫。
聿在辛未年,时节正溽暑。
大江拂帆席,驾言探奥府。
叠嶂皆森罗,巍峨惊如许。
拔地还腾空,一一欲飞翥。
万夫当雄关,强对悉铩羽。
以我孱弱躯,巉岏宁能度。
行行入山深,时时闻鸟语。
栈木横云崖,奔泉啮石础。
水石互搏击,才吞旋复吐。
我自多情来,水竟无情去。
惟有无名花,与我相尔汝。
道周频牵裾,似怜我辛苦。
薄暮投山庄,半程此暂驻。
主人殊殷勤,兼味佐桂醑。
饮罢濯涧曲,栗冽沁肺腑。
四体诚乃疲,庶得销世虑。
中宵黑甜馀,众星竞窥户。
空谷何寂寥,凉风动高树。
皓月冷千山,流光谁与贮。
对影成三人,清辉平分取。
质明更跻攀,去天只尺五。
万象开宝奁,群峰在一俯。
拟上最高层,馀勇不可贾。
气喘同吴牛,力尽窘步武。
还踏青峦归,澄潭绿波注。
扁舟橹枝轻,幽壑云影护。
鯈鱼击空明,故故天光觑。
我虽非庄生,悬知其真趣。
兹游快平生,谁羡桃源渡。
愿共山灵约,俯仰与终古。
出山心惘然,重寻来时路。
大车扬飞尘,咫尺无净土。

查看原文

注释

【水石】1.指流水与水中之石。 2.犹泉石。多借指清丽胜景。
【搏击】1.猛禽等搏杀猎物:鹰鹘念搏击。 2.泛指搏斗、冲击:徒手搏击|搏击风浪。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水】

水【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正韻》式軌切《集韻》《韻會》數軌切,流,中有微陽之氣也。《徐鉉曰》衆屈爲水,至柔,能攻堅,故一其內也。《釋名》水,準也,準平物也。《白虎通》水位在北方。北方者,隂氣,在黃泉之下,任養萬物。水之爲言濡也。《書·洪範》五行,一曰水。《又》水曰潤下。《正義曰》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五行之體,水最微,爲一。火漸著,爲二。木形實,爲三。金體固,爲四。土質大,爲五。《易·乾卦》水流濕。《說卦》坎爲水。《管子·水地篇》水者,地之血氣,如筋脉之通流者也。《淮南子·天文訓》積隂之寒氣爲水。

六飮之一。《周禮·天官》漿人掌共王之六飮,水漿醴涼醫酏。

《禮·玉藻》五飮:上水、漿、酒、醴、酏。《註》上水,水爲上,餘次之。

《禮·曲禮》凡祭宗廟之禮,水曰淸滌。

明水,所以共祭祀。《周禮·秋官》司烜氏掌以夫遂取明火於日,以鑒取明水於月,以共祭祀之明齍明燭共明水。《註》鑒,鏡屬,取水者。世謂之方諸。

官名。《左傳·昭十七年》共工氏以水紀,故爲水師而水名。

《前漢·律歷志》五聲,羽爲水。

天水,郡名,漢武帝所置。

中水,縣名,屬涿郡。應劭曰:易見《前漢·地理志》。

黑水,國名,卽韐。

露爲上池水。《史記·扁鵲傳》飮是以上池之水。《註》上池水,謂水未至地,蓋承取露及竹木上水以和藥。

姓。

《韻補》叶式類切,音墜。《劉楨·魯都賦》蘋藻漂於陽侯,芙蓉出於渚際。奮紅葩之熩熩,逸景燭於崖水。

叶呼委切,音毀。《李白·游高淳丹陽湖詩》龜游蓮葉上,鳥宿蘆花裏。少女棹輕舟,歌聲逐流水。

《韻補》音準。引《白虎通》水之爲言準也。○按準乃水之義,非水之音。蓋沿《周禮·考工記》鄭註,準讀爲水而誤。今不從。

【石】

石【午集下】【石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碩。《增韻》山骨也。《釋名》山體曰石。《易·說卦傳》艮爲山,爲小石。《楊泉物理論》土精爲石,石氣之核也。氣之生石,猶人筋絡之生爪牙也。《春秋·說題詞》石,隂中之陽,陽中之隂,隂精補陽,故山含石。

樂器,八音之一。《書·益稷》擊石拊石。《註》石,磬也。

樂聲不發揚亦曰石。《周禮·春官·典同》厚聲石。《註》鐘太厚則如石,叩之無聲。

堅也。《前漢·揚雄傳》石畫之臣。《師古註》言堅固如石。亦作碩。

星亦稱石。《左傳·僖十六年》隕石于宋五,隕星也。

量名。十斗曰石。《前漢·食貨志》夫治田百畮,歲收畮一石半,爲粟百五十石。

官祿秩數稱石。《師古曰》漢制,三公號稱萬石,以下遞減至百石。

粗布皮革之數亦稱爲石。《唐書·張弘靖傳》汝輩挽兩石弓,不如識一丁字。

水亦稱石。《水經注》河水濁,淸澄一石水六斗泥。

酒亦稱石。《史記·滑稽傳》臣飲一斗亦醉,一石亦醉。

衡名。百二十斤爲石。《書·五子之歌》關石和鈞。《註》三十斤爲鈞,四鈞爲石。《禮·月令》仲春鈞衡石。《前漢·律歷志》石者,大也,權之大者。

州名。《廣韻》秦伐趙取離石,周因邑以名州。

姓。《左傳》衞大夫石碏。

複姓。孔子弟子有石作蜀。

叶常義切,音嗜。《宋玉·高唐賦》勢薄岸而相擊兮,隘交引而却會。崪中怒而特高兮,若浮海而望碣石。

叶石若切,音杓。《楚辭·惜誓》方世俗之幽昬兮,眩白黑之美惡。放山淵之龜玉兮,相與貴夫礫石。

《招魂》長人千仞,惟魂是索些。十日代出,流金礫石些。

叶七各切,音錯。《郭璞·爾雅贊》鰒似蛤,有鱗無殻。一面附石,細孔雜雜,或七或八。

【互】

互【子集上】【二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2画

《廣韻》胡誤切《韻會》《正韻》胡故切,音護。差也。

交互。《周禮·天官》司會以參互考日成。《又》鼈人掌取互物。《註》龜,鼈,蜃,蚌,甲㱿交合也。

《周禮·地官》牛人凡祭祀,供其牛牲之互。《註》互者,楅衡之屬,若今屠家縣肉格。

《周禮·秋官》野廬氏,凡道路之舟車轚互者,敘而行之。《疏》謂水陸之道,舟車往來,狹隘之所,更互如轚。

《周禮·秋官》修閭氏掌比國中宿互者。《註》宿,宿衞也。互謂行馬,所以障互禁止人也。

《前漢·劉向傳》向上封事言,兄弟據重,宗族磐互。

《左思·吳都賦》長干延屬,飛甍舛互。《註》棟宇交互也。

《後漢·蔡邕傳》初朝議,以州郡相黨,乃制婚姻之家,及兩州人士,不得對相監臨,至是復有三互法。《註》三互,謂婚姻之家及兩州人不得交互爲官。別作㸦。《北史·文苑傳序》彼此好尚㸦有異同,互、㸦形相近,故變作㸦,从互爲正。

【搏】

搏【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補各切《集韻》《韻會》《正韻》伯各切,音博。《說文》索持也。《禮·月令》孟秋務博執。一曰至也。《書·益稷》搏拊琴瑟。

拊也,拍也。《史記·李斯傳》彈箏搏髀。

手擊也。《釋名》指廣搏以擊之。《左傳·僖二十八年》晉侯夢與楚子搏。《史記·項羽紀》搏牛之蝱,不可以破蟣蝨。

取也。《史記·李斯傳》鑠金百鎰,盜跖不搏。《註》搏猶攫也,取也。凡鳥翼擊物,必轉足取攫,故人取物亦云搏也。

《唐韻》《集韻》匹各切,音粕。亦擊也。

《唐韻》《集韻》《韻會》方遇切,音付。亦擊取也。或作捕。

《集韻》符遇切,音附。捕也。

《集韻》蒲故切《正韻》薄故切,音步。與捕同。詳捕字註。

【击】

擊【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3画

《唐韻》古歷切《集韻》《韻會》吉歷切,音激。《說文》攴也。《徐曰》撲也。《廣韻》打也。《增韻》扣也。《易·蒙卦》擊蒙。《註》擊去童蒙,以發其昧。《史記·叔孫通傳》拔劒擊柱。

《酷吏傳》義縱以鷹擊毛摯爲治。

攻殺也。《楚語》刲羊擊豕。《註》擊,殺也。《前漢·高帝紀》急擊之勿失。

觸也。《莊子·田子方》目擊而道存矣。或作撽。

《集韻》《韻會》《正韻》敵切,音檄。與覡同。男巫也。《荀子·王制篇》知其吉凶妖祥,傴巫跛擊之事也。《註》擊讀爲覡。

《集韻》吉詣切,音訃。人名。春秋晉有屠擊。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