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敦脑儿蟠一龙

出自:清代·蒋湘南《望河有作》

拼音:[huǒ][dūn,duì][nǎo][ér][pán][yī][lóng]

平仄:仄平仄平平平平

半月登山日西向,仰看黄河在天上。
立马函关阵云起,俯看黄河落地底。
火敦脑儿蟠一龙,万里来壮秦关雄。
直下龙门勃然怒,中州土性失坚固。
下流更被淮河攻,复生神禹难为功。
书生慷慨思复古,河北当冲弃数府。
载之高地何用堤,顺轨应同关以西。
君不见转般仓置漕亦办,治河治淮两无患。

查看原文

注释

【一龙】《三国志·魏志·华歆传》"议论持平,终不毁伤人"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魏略》:"歆与北海邴原﹑管宁俱游学,三人相善,时人号三人为"一龙",歆为龙头,原为龙腹,宁为龙尾。"后用作典实。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火】

火【巳集中】【火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者,化也,隨也,陽氣用事萬物變隨也。《古史考》燧人氏初作火。《書·洪範》五行,一曰水,二曰火。

星名。《書·堯典》日永星火。《傳》火,蒼龍之中星。

大火,鶉火,辰次之名。

《禮·王制》昆蟲未蟄,不以火田。《前漢·成帝紀》火耕水耨。

《周禮·夏官·司爟》變國火以救時疾。《註》春取楡柳之火,夏取棗杏之火,季夏取桑柘之火,秋取柞楢之火,冬取槐檀之火。《論語》鑽燧改火。

盛陽曰炎火。《詩·小雅》田祖有神,秉畀炎火。《傳》炎火,盛陽也。《箋》螟螣之屬,盛陽氣嬴則生之。明君爲政,田祖之神不受此害,持之付與炎火,使自消亡。

官名。《左傳·昭十七年》炎帝氏以火紀,故爲火師,而火名。《疏》春官爲大火。夏官爲鶉火,秋官爲西火,冬官爲北火,中官爲中火。

《春秋·宣十六年》成周宣榭火。《左傳》人火也。凡火,人火曰火,天火曰災。

《南史·齊武帝紀》魏地謠言,赤火南流,有沙門從北齎此火至,色赤而微,云以療疾貴賤爭取之,多得其驗,咸云聖火。

《唐書·兵志》府兵,十人爲火,火有長。彍騎,十人爲火,五火爲團。《通典·兵制》五人爲烈,烈有頭目,二烈爲火,立火子,五火爲隊。

《司馬法》人人正正,辭辭火火。《註》言一火與一火猶人人殊之人人也。卽俗謂火伴。《古木蘭詩》出門看火伴。

人身有火。《本草綱目》心藏神爲君火。包絡爲相火。

隂火,海中鹽氣所生。凡海水遇隂晦,波如然火,有月卽不復見。《木華·海賦》隂火潛然。

山名。《山海經》崑崙之丘,其下有弱水之,淵環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輒然。

《正字通》陸游曰:火山軍,其地鋤深,則有烈燄,不妨耕種。

井名。《左思·蜀都賦》火井沈熒於幽泉。《註》火井,在臨邛縣。欲出其火,先以家火投之,須臾隆隆如雷聲,焰出通天,光輝十里,以筒盛接,有光無灰。

寒火。《抱朴子·地眞篇》南海蕭丘,火春生秋滅。生木小,焦黑。

火傳。《莊子·養生主》指窮放爲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

南方有食火之國,其人能食火炭。

《爾雅·釋魚》十龜,一曰火龜。《疏》龜生火中者。

火䑕。《山海經》火山國,其山雖霖,雨火常燃,火中白䑕,時出山邊求食,人捕得之,以毛作布,名火澣布。

姓。《明紀事本末》火濟,從諸葛亮南征孟獲有功,封羅甸國王。《正字通》洪武時,翰林火原潔。

《廣東通志》古人一年四時改火。今瓊州西鄕音謂一年爲一火,火音微。東鄕人謂一年爲喜,或爲之化,乃喜之變音。

叶虎洧切《詩·豳風》七月流火,八月萑葦。◎按唐韻正:火,古音毀,轉聲則爲喜,故灰字从火得聲。而左傳襄三十年:或叫于宋太廟,曰:譆譆出出,鳥鳴于亳社。如曰譆譆,則爲火之徵也。是直以爲火當讀作毀,非止叶音矣。

叶後五切。《韓愈·元和聖德詩》施令酬功,急疾如火。天地中閒,莫不順序。

叶虎何切。《莊子·外物篇》利害相摩生火寔多,衆人焚和,月固不勝火。《韻會小補》今人謂兔岐脣曰火。蓋古音也。《集韻》或作灬。

【敦】

敦【卯集下】【攴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怒也,詆也。一曰誰何也。

《五經文字》敦,厚也。《易·臨卦》敦臨吉。《疏》厚也。

《詩·邶風》王事敦我。《釋文》韓詩云:敦,迫也。鄭都回反,猶投擲也。

《爾雅·釋詁》敦,勉也。《疏》敦者,厚相勉也。《前漢·揚雄傳》敦衆神使式道兮。《註》師古曰:敦,勉也。

《爾雅·釋天》太歲在午曰敦牂。《史記·歷書註》敦,盛也。

《揚子·方言》敦,大也。

姓。《廣韻》敦洽,衞之醜人也。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都回切,音堆。《詩·豳風》敦彼獨宿。《傳》敦敦然獨宿也。

《詩·魯頌》敦商之旅。《箋》敦,治也。

《莊子·說劒篇》今日試使士敦劒。《註》敦,斷也。

《廣韻》度官切《集韻》《韻會》《正韻》徒官切,音團。《詩·豳風》有敦瓜苦。《傳》敦,猶專專也。《疏》敦,是瓜繫蔓之貌,言瓜繫於蔓,專專然也。《釋文》徒丹反。《朱傳》音堆。

《詩·大雅》敦彼行葦。《傳》聚貌。《釋文》徒端反。

《集韻》徒渾切,音屯。《詩·大雅》鋪敦淮濆。《箋》當作屯。《揚雄·甘泉賦》敦萬騎於中營兮。《註》敦與屯同。也。

《類篇》敦煌,郡名。

《集韻》《韻會》丁聊切,音雕。《詩·大雅》敦弓旣堅。《傳》敦弓,畫弓也。天子敦弓音彫。《疏》敦與彫,古今之異。

《詩·周頌》敦琢其旅。《疏》敦雕古今字。《朱傳》音堆。

《集韻》都內切,音對。《儀禮士昏禮》黍稷四敦皆蓋。《禮·明堂位》有虞氏之兩敦。《註》敦音對。黍稷器。《疏》敦與瑚璉簠簋連方,故云黍稷器也。

《周禮·天官·玉府》若合諸侯,則共珠槃玉敦。《註》敦,槃類,古者以槃盛血,以敦盛食。

《集韻》大到切,音道。幬,或作敦。覆也。《周禮·春官·司几筵》每敦一几。《註》敦讀曰燾。覆也。

《集韻》杜皓切,音稻。

同。

《集韻》《正韻》杜本切,音盾。《左傳·文十八年》天下之民。謂之渾敦。《註》謂驩兜渾敦,不開通之貌。《疏》混沌與渾敦,字之異耳。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都困切。通作頓。《爾雅·釋丘》丘一成爲敦丘。《疏》詩衞風氓篇,至于頓丘,是也。

《爾雅·釋天》太歲在子曰困敦。《註》敦,音頓。《史記·歷書註》困敦,混沌也。

《莊子·列禦》敦杖蹙之。《音義》敦,音頓。司馬云:豎也。

《集韻》主尹切,音準。淳,或作敦。《周禮·天官·內宰》出其度量淳制。《註》故書淳爲敦。杜子春讀敦爲純。純者,謂幅廣也。

《集韻》他昆切。憞,或省作敦。憞者,恨心不明也。

《韻補》叶都鈞切。《崔瑗·南陽文學頌》我國旣淳,我俗旣敦。

叶亭年切。《蘇軾·祭同安郡夫人文》嗣爲兄弟,莫如君賢。婦職旣備,母儀甚敦。

【脑】

腦【未集下】【肉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9画

《廣韻》奴皓切《集韻》《韻會》《正韻》乃老切,音惱。《說文》本作匘。頭髓也。

《廣韻》那到切《集韻》乃到切,。《廣韻》優皮也。《集韻》瀀澤也。

《韻會》或作。

【儿】

儿【子集下】【儿部】康熙筆画:2画部外筆画:0画

《集韻》《韻會》而鄰切,音仁。《說文》人也。《玉篇》仁人也。孔子曰:人在下,故詰屈。《戴侗·六書故》人儿非二字,特因所合而變其勢。合於左者,若伯若仲。合於下者,若兒若見。《鄭樵·六書略》人象立人,儿象行人。

《集韻》居拜切,音戒。仁人也。(兒)〔古文〕爾平聲。《說文》孺子也。象形。小兒頭囟未合。

《韻會》男曰兒,女曰嬰。

《韻會》兒,倪也。人之始,如木有端倪。

《倉頡篇》兒,嬬也。謂嬰兒嬬嬬然,幼弱之形也。

《韻會》姓也。漢有兒寬。

《唐韻》五稽切《集韻》《韻會》研奚切《正韻》五黎切,音霓。姓也。《前漢·藝文志》兒良一篇。《註》師古曰:六國時人也。《兒寬傳》兒寬,千乘人也。

《韻會》弱小也。通作倪。《孟子》反其旄倪。(兒)

【蟠】

蟠【申集中】【虫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2画

《唐韻》附袁切《集韻》符袁切,音煩。《爾雅·釋蟲》蟠,䑕婦。《註》甕器底蟲。

《韻會》蒲官切,音盤。伏也,曲也,屈也。《揚子·太經》龍蟠于泥。

委也。《禮·樂記》及夫禮樂之極乎天,蟠于地。

蟠木。《大戴禮》乗龍而至四海,東至于蟠木。通作盤。《袁公·諸葛亮贊》初九龍盤。

《集韻》蒲波切,音婆。《陸雲·贈鄭曼季詩》所謂伊人,在澗之阿。虎質山嘯,龍輝淵蟠。

【一】

一【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1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弌《唐韻》《韻會》於悉切《集韻》《正韻》益悉切,漪入聲。《說文》惟初大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廣韻》數之始也,物之極也。《易·繫辭》天一地二。《老子·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

《廣韻》同也。《禮·樂記》禮樂政,其極一也。《史記·儒林傳》韓生推詩之意,而爲內外傳數萬言,其語頗與齊魯閒殊,然其歸一也。

少也。《顏延之·庭誥文》選書務一不尚煩密。《何承天·答顏永嘉書》竊願吾子舍兼而遵一也。

《增韻》純也。《易·繫辭》天下之動貞夫一。《老子·道德經》天得一以淸,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爲天下正。

均也。《唐書·薛平傳》兵鎧完礪,徭賦均一。

誠也。《中庸》所以行之者,一也。

正一。《唐書·司馬承楨傳》得陶隱居正一法,逮四世矣。

一一。《韓非子·內儲篇》南郭處士請爲齊宣王吹竽。宣王悅之,廩食以數百人。湣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韓愈詩》一一欲誰憐。《蘇軾詩》好語似珠穿一一。

《星經》天一星,在紫微宮門外。太一星,在天一南半度。

太一,山名,卽終南山。一名太乙。

三一。《前漢·郊祀志》以太牢祀三一。《註》天一,地一,泰一。泰一者,天地未分元氣也。

尺一,詔版也。《後漢·蕃傳》尺一選舉。《註》版長尺一,以寫詔書。

百一,詩篇名,魏應璩著。

姓,明一炫宗。

三字姓。北魏有一那婁氏,後改婁氏。

一二三作壹貳叄。《大學》壹是皆以修身爲本。《史記·禮書》總一海內。《前漢·霍光傳》作總壹。《六書故》今惟財用出納之簿書,用壹貳叄以防姦易。

《韻補》叶於利切,音懿。《左思·吳都賦》藿蒳豆蔲,薑彙非一。江蘺之屬,海苔之類。

叶弦雞切,音兮。《參同契》白者金精,黑者水基。水者道樞,其數名一。

【龙】

龍【亥集下】【龍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竜音籠。《說文》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廣雅》有鱗曰蛟龍,有翼曰應龍,有角曰虯龍,無角曰螭龍,未升天曰蟠龍。《本草註》龍耳虧聰,故謂之龍。《易·乾卦》時乗六龍以御天。

星名。《左傳·僖五年》龍尾伏辰。《疏》角亢氐房心尾箕爲蒼龍之宿。

《襄二十八年》龍,宋鄭之星也。

山名。龍門,在河東,見《禹貢》。龍山,見《山海經》。封龍,見《括地志》。

邑名。《左傳·成二年》齊侯伐我北鄙,三日取龍。《註》龍,魯邑。在泰山博縣西南。

《前漢·地理志》燉煌郡有龍勒縣。

官名。《左傳·昭十七年》太皡氏以龍紀,故爲龍師,而龍名。

句龍。《左傳·昭二十九年》共工氏有子曰句龍。

馬名。《周禮·廋人》馬八尺以上爲龍。《禮·月令》駕蒼龍。

龍輔,玉名。《左傳·昭二十九年》公賜公衍羔裘,使獻龍輔於齊侯。

草名。《詩·鄭風》隰有游龍。《陸璣·草木疏》一名馬蓼,生水澤中,今人謂之小葒草。

神名。《山海經》有神名燭龍。《屈原·離騷》日安不到,燭龍何照。

姓。漢有龍且。

複姓。夏關龍逢,卽豢龍氏後。漢御史擾龍羣,卽劉累之後。

人名。奢龍,黃帝臣。《管子·五行篇》奢龍辨乎東方,故使爲土師。

舜臣名。《書·舜典》帝曰:龍命汝作納言,夙夜出納朕命。

《廣雅》龍,君也。

《廣韻》通也。

《玉篇》寵也。《詩·商頌》何天之龍。我龍受之。《毛傳》讀如字。《朱傳》寵也。

《玉篇》和也,萌也。

《正韻》與寵同。《詩·商頌·何天之龍釋文》鄭讀作寵,榮名之謂也。○按朱傳作叶音。

《正韻》音曨。《孟子》有私龍斷焉。

《集韻》《韻會》莫江切,音厖。《集韻》黑白雜色也。《周禮·冬官考工記》玉人上公用龍。《註》謂雜色,非純玉也。

叶蒲光切,音龐。《易·坤卦》故稱龍焉。叶上嫌於無陽。《揚雄·解嘲》以鴟梟而笑鳳凰,執蝘蜒而嘲龜龍。《說文》从肉飛之形,童省聲。《徐鉉曰》象宛轉飛動之貌。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