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麓

出自:近现代·黄公渚《梅花引 竹窝道中》

拼音:[dōng][shān][lù]

平仄:平平仄

东山麓
西溪曲。
琅玕绿净千竿竹。
云溶溶。
水瑽瑽。
坐爱枫林,停车落照红。
盘纡小径羊肠窄。
山馆参差依绝壁。
市声哗。
几人家。
烟柳荒台,载酒十年赊。

查看原文

注释

【东山】《诗·豳风》篇名。相传是周公东征归来后周人的作品,写久戍在外的士兵在归途中和到家后的感想,其中既有胜利返回的喜悦,也有家园荒芜的感叹。
【山麓】山脚:山麓炊香有人家。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东】

東【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正韻》德紅切《集韻》《韻會》都籠切,音蝀。《說文》動也。陽氣動,于時爲春。《書·堯典》平秩東作。《孔傳》歲起於東,而始就耕也。《淮南子·天文訓》東方木也,其帝太皡。

《史記·曆書》日起於東,月起於西。《鄭樵·通志》日在木中曰東,在木上曰杲,在木下曰杳。木,若木也,日所升降。

《詩·大雅》東有啓明。

《爾雅·釋地》東至于泰遠。

姓。《聖賢羣輔錄》舜友東不訾。

叶當經切,音丁。《詩·小雅》念我土宇,我生不辰。逢天僤怒,自西徂東。

叶都郞切,音當。《楊泉·蠶賦》粵召僕夫,築室于旁。于旁伊何,在庭之東。○按《說文》東自爲部,今倂入。

【山】

山【寅集中】【山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0画

《廣韻》所閒切《集韻》《韻會》師閒切《正韻》師姦切,起之形。《釋名》山,產也。產萬物者也。《易·說卦》天地定位,山澤通氣。《書·禹貢》奠高山大川。《爾雅·釋山》河南華,河西嶽,河東岱,河北恆,江南衡,《周禮》謂之鎮。《鄭註》鎮名山安地德者也。

《山海經》山分東西南北中五經。南則自蜀中西南至吳越諸山界。西則自華隂嶓冢以至崑崙積石諸山,今隴西甘肅玉門外,其地也。北則自狐岐大行以至王屋孟門諸山,是禹貢冀雍兩州之境也。東則自泰岱姑射沿海諸境,則禹貢靑州齊魯之地也。見《讀山海經語》。

連山,古易名。《周禮·春官》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註》似山之出內氣也。

姓。古烈山氏之後。

公山,複姓。

《集韻》《韻會》所旃切,音仙《詩·小雅》幽幽南山。叶上干,干音堅。

《孔子·丘陵歌》喟然迴慮,題彼泰山。鬱確其高,梁甫迴連。○按山在刪韻,古轉聲寒刪先通,則非止叶音矣。

叶疏臻切,音甡。《班固·東都賦》吐燄生風,欱野歕山。叶下振。《正字通》本部與土阜石三部通者,互見。

【麓】

麓【亥集下】【鹿部】康熙筆画:19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㯟《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盧谷切,音祿。《釋名》山足曰麓。麓,陸也。言水流順陸,燥也。《周禮·地官·林衡》掌巡林麓之禁令而平其守。《註》平林麓之大小及所生者,竹木生平地曰林,山足曰麓。《詩·大雅》瞻彼旱麓。《傳》旱,山名。麓,山足也。

《說文》麓,守山林吏也。

錄也。《書·舜典》納于大麓,烈風雷雨弗迷。《傳》納舜使大錄萬幾之政。《註》亦曰山足。

與鹿通。《春秋·僖十四年》沙鹿崩。《穀梁傳》林屬於山爲鹿。

叶錄直切,音力。《易林》被服文德,升入大麓,四門雍肅,登受大福。福,音逼。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