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矛头米

出自:近现代·黄公渚《六州歌头 书扪舌录后》

拼音:[niàn][máo][tóu,tou][mǐ]

平仄:仄平平仄

燕云北望,返璧是何年。
铜驼圮,金鳌黯,莽烽烟。
事难言。
多少新亭恨,三辅地,衣冠族,成大错,支残局,遂偏安。
降将纷纷十万,横磨剑、一夕萧然。
只三河年少,矢尽继空弮。
被发伊川。
岂关天。
念矛头米,盾头墨,空慷慨,欲心燃。
南烬录,东华纪,北盟编。
蔚奇观。
此是千秋业,备心史,副名山。
宜窃愤,非吾党,莫轻传。
闻道划江议定,甘小腆、宁阻投鞭。
镇填胸块垒,起坐不能眠。
泪涌如泉。

查看原文

注释

【矛头】矛的尖端,比喻攻击的目标或方向:矛头所向|矛头向外。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念】

念【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奴店切《集韻》《韻會》《正韻》奴玷切,。《爾雅·釋詁》思也。《疏》常思也。《釋名》念,黏也。意相親愛,心黏著不能忘也。《書·大禹謨》念兹在兹。

《小爾雅》無念,念也。《詩·大雅》無念爾祖。

姓。西魏太守念賢。

《轉注古音》叶人九切,音狃。《書·洪範》汝則念之。叶下咎受。《六書精蘊》人當念所當念者,故从今。《正譌》俗作念,非。念字原字今下作丅。

【矛】

矛【午集中】【矛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謀。《說文》酋矛也。建於兵車,長二丈,象形。《徐曰》鉤兵也。《書·牧誓》立爾矛。《傳》矛長,故立之於地。《詩·秦風》厹矛鋈錞。《傳》三隅矛也。《禮·曲禮》進矛戟者前其鐓。《疏》矛如鋋而三廉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廬人》酋矛常有四尺,夷矛三尋。《註》八尺曰尋,倍尋爲常。酋夷,長短名。《史記·仲尼弟子傳》越使大夫種以屈盧之矛賀吳王。《尉繚子制談篇》殺人於五十步之內者,矛戟也。《揚子·方言》矛,吳揚江淮南楚五湖之閒謂之鍦,或謂之鋋,或謂之鏦。

言不相副曰矛盾。《韓非子·難一篇》楚人譽其盾之堅曰:物莫能陷也。

譽其矛之利曰: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此矛盾之說也。

星名。《史記·天官書》杓端有兩星,一內爲矛招搖,一外爲盾天鋒。《註》招搖爲天矛,近北斗者也。

藥名。《本草綱目》衞矛,一名鬼箭。《李時珍曰》齊人謂箭羽爲衞,此物幹有直羽如箭羽,矛刃自衞之狀,故名。

【头】

頭【戌集下】【頁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音投。《說文》首也。《禮·玉藻》頭容直。《釋名》頭,獨也,於體高而獨也。

古者謂一人爲一頭。《春秋元命苞》十紀,其一曰九頭紀,卽人皇氏。人皇兄弟九人故也。

《儀禮·士相見禮》贄,冬用雉,夏用腒,左頭奉之。《註》頭,陽也。《疏》執禽者左首。雉以不可生服,故殺之。雖死猶尚左,以從陽也。

人名。《左傳·僖二十四年》晉侯之豎頭須,守藏者也。《註》豎,小吏,名頭須。

藥名。《本草綱目》百頭,貫衆也。一名鴟頭。《陶弘景曰》葉似大蕨,毛芒似老鴟頭。

《唐韻》《正韻》古音徒。《古詩》東方千餘騎,夫壻居上頭。何用識夫壻,白馬從驪駒。《王延壽·魯靈光殿賦》上紀開闢,邃古之初。五龍比翼,人皇九頭。

與兜通。《山海經》讙頭國。《註》讙兜,堯臣,有罪投南海而死,帝憐之,使其子居南海而祠之。《博物志》作讙兜國。

【米】

米【未集上】【米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0画

《廣韻》《正韻》莫禮切《集韻》《韻會》母禮切,八,侍御七。《周禮·地官》舍人掌米粟之出入。《註》九穀六米。《疏》九穀六米者,九穀之中,黍、稷、稻、粱、苽、大豆六者皆有米,麻與小豆、小麥三者無米,故云九穀六米。

姓。唐有米嘉榮。

學名。《禮·明堂位》米廩,有虞氏之庠也。

《本草》蛇牀,一名蛇米。《廣東新語》薏苡,一名米,亦曰薏珠子。

《日本土風記》倭國十二支之巳曰米。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