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靺鞨

出自:近现代·黄公渚《锦帐春 岛国秋深,寄怀朱庐天水》

拼音:[hóng,gōng][mò][hé]

平仄:平仄平

一障乘边,三年作掾。
忆低草、牛羊隐见。
白铜鞮,红靺鞨,助吟情汗漫。
锦囊搜遍。
红柳新霜,断蓬风展。
料荒侥、应无归雁。
陇头秋,劳顶月,度关山梦远。
辘轳千转。

查看原文

注释

【靺鞨】1.我国古代少数民族名。周时称肃慎,汉魏时称挹娄,北魏时称勿吉﹑隋唐时称靺鞨,五代时称女真。分布在松花江﹑牡丹江流域及黑龙江下游,东至日本海。 2.亦称"靺羯芽"。宝石名。即红玛瑙,色红,隐晶质,产靺鞨,故称。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红】

紅【未集中】【糸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3画

《廣韻》戸公切《集韻》《韻會》《正韻》胡公切,音洪。《說文》帛赤白色。《釋名》紅,絳也。白色之似絳者。《論語》紅紫不以爲褻服。《疏》紅,南方閒色。

地名。《左傳·昭八年》大蒐于紅。《註》紅,魯地。

草名。《爾雅·釋草》紅,蘢古。《註》俗呼紅草爲蘢鼓,語轉耳。

《集韻》沽紅切《正韻》古紅切,音公。與功通。《史記·文帝紀》服大紅十五日,小紅十四日。《註》服虔曰:當言大功、小功。

與工通。《前漢·酈食其傳》紅女下機。《註》師古曰:紅,讀曰工。

《集韻》古巷切,音降。絳或作紅。《前漢·外戚恩澤侯表》孝平二十二人,有紅侯。《註》師古曰:疑紅字當爲絳。劉攽曰:今有紅縣,音降。紅亦有降音。

【靺】

靺【戌集中】【革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5画

《廣韻》莫撥切,音末。《玉篇》靺鞨,蕃人,出北土。

《隋書·禮儀志》赤舄、絳靺。

【鞨】

鞨【戌集中】【革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9画

《廣韻》胡葛切《集韻》《韻會》《正韻》何葛切,音曷。《玉篇》靺鞨。《廣韻》靺鞨,蕃人名。《唐書·北狄傳》黑水靺鞨,居肅愼地,亦曰挹婁。元魏時曰勿吉。

紅靺鞨。《唐寶記》靺鞨國產寶石,大如栗。中國謂之靺鞨。

《廣雅》鞨,履也。

《廣韻》《集韻》食列切,音舌。《廣韻》治皮。亦作㓭。《集韻》又作碟。

《集韻》士列切,音。

《正韻》莫轄切,音帓。《揚子·方言》鞨巾,俗人帕頭是也。《列子·天問篇》北國之人,鞨巾而裘。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