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深不穿隧

出自:明代·凌义渠《趵突泉涸久复涌顿还旧观》

拼音:[xué][shēn][bù,fǒu][chuān][suì]

平仄:平平仄平仄

澄泓听视内,寻脉孰源委。
甃石护以栏,晴雷殷赑屃。
晓暾素气浮,急雨光珠碎。
妄作海眼观,穴深不穿隧
清济恒伏流,隐显非一类。
堪嗟己卯春,泉灵忽中閟。
岂止地肺渴,得无天帝醉。
蓄泄若有神,兹理讵茫昧。
朅来正秋初,再见惊破溃。
响震空外流,屏恶兼洗秽。
渐占年用康,弃戈畜牯㹀。
运会无终极,回环判荣悴。
对之忘百忧,一笑发浓寐。

查看原文

字义

【穴】

穴【午集下】【穴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胡決切,音坹。《說文》土室也。《易·繫辭》上古穴居而野處。《詩·大雅》陶復陶穴。《箋》未有寢廟,故覆穴而居。

《玉篇》孔穴也。《孟子》鑽穴隙相窺。

《廣韻》窟也。《易·需卦》出自穴。

訓爲側。《爾雅·釋水》氿泉穴出。穴出,仄出也。

官名。《周禮·秋官》穴氏掌攻蟄獸。《疏》凡獸皆藏穴中,故以穴爲官名,使取蟄獸。

地名。《書·禹貢》鳥鼠同穴。《爾雅·釋地》岠齊州以南戴日爲丹穴。《左傳·文十一年》潘崇伐麇,至于鍚穴。《註》鍚穴,麇地。《水經注》中廬縣之西山謂之馬穴山。《左思·蜀都賦》嘉魚出于丙穴。《註》丙穴,在漢中沔陽縣北。

《韻會》古穴切。《前漢·天文志》暈適背穴。《註》孟康曰:穴,或作鐍,其形如鐍。如淳曰:凡氣在日上爲冠爲戴,在旁直射爲珥,在旁如半環向日爲抱,向外爲背,有氣刺日爲鐍。鐍,抉傷也。

叶胡桂切。《曹植·七啓》采英奇于側陋,宣皇明于巖穴。此甯子商歌之秋,而呂望所以投綸而逝。

《集韻》戸橘切。《淮南子·原道訓》水居窟穴,人民有室。《孔融詩》言多令事敗,器漏苦不密。河潰蟻孔端,山壞由猿穴。

【深】

深【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水名。《說文》水出桂陽南平,西入營道。

邃也。《增韻》深者,淺之對。《詩·邶風》深則厲,淺則揭。

深微也。《易·繫辭》惟深也能通天下之志。

藏也。《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必深其爪。

衣名。《禮·深衣疏》衣裳相連,被體深邃,故謂之深。

州名。《韻會》後漢博陸郡,隋置深州。《廣輿記》今屬眞定府。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式禁切,音諗。度淺深曰深。《周禮·地官》以土圭測土深。

【不】

不【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逋沒切,補入聲。不然也,不可也,未也。《禮·曾子問》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則有變乎,且不乎。

《周禮·夏官》服不氏,掌養猛獸而敎擾之。《註》服不服之獸者。

《廣韻》《韻會》分物切。與弗同。今吳音皆然。

《韻會》俯九切,音缶。與可否之否通。《說文》鳥飛上翔,不下來也。从一,一猶天也。象形。

《玉篇》甫負切《廣韻》甫救切,缶去聲。義同。

《廣韻》甫鳩切《集韻》《韻會》《正韻》方鳩切,音浮。夫不,䳡也。亦作鳺鴀。《爾雅·釋鳥》䳡其鳺鴀。《郉疏》陸璣云:今小鳩也。一名䳕鳩,幽州人或謂鷱鴡,梁宋閒謂之隹,揚州人亦然。

未定之辭也。《陶潛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

姓。《晉書》汲郡人不準。◎按《正字通》云:不姓之不,轉注古音,音彪。

《正韻》芳無切。與柎通。花萼跗也。《詩·小雅》鄂不韡韡。《鄭箋》承華者,鄂也。不當作柎。鄭樵曰:不象萼蔕形。與旉通。《陸璣詩疏》柎作跗。《束皙·補亡詩》白華絳趺。《唐詩》紅萼靑趺皆因之。

華不注,山名,在濟南城東北。《左傳·成二年》晉卻克戰于鞌,齊師敗績。逐之,三周華不注。《伏琛齊記》引摯虞畿服經,不,與詩鄂不之不同。李白詩:兹山何峻秀,彩翠如芙蓉。蓋因華跗而比擬之。胡傳讀不如卜,非。

《古詩·日出東南隅行》使君謝羅敷,還可共載不。羅敷前致辭,使君亦何愚。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〇按愚當讀若吾,疑模切,與敷不夫叶。敷不夫本同模韻,《正字通》不改音符,叶夫愚,非是。

與丕同。《書·大誥》爾丕克遠省。馬融作不。《秦·詛楚文》不顯大神巫咸。《秦·和鐘銘》不顯皇祖。與詩周頌不顯不承同。不顯不承,猶書云丕顯丕承也。

《韻補》叶補美切,音彼。《荀子·賦篇》然易知,而致有理者與。君子所敬,而小人所不者與。所不謂小人所鄙也。《正字通》不字在入聲者,方音各殊,或讀逋入聲,或讀杯入聲。司馬光切韻圖定爲逋骨切,今北方讀如幫鋪切,雖入聲轉平,其義則一也。

【穿】

穿【午集下】【穴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昌緣切,音川。《說文》通也,穴也。《詩·召南》誰謂䑕無牙,何以穿我屋。《前漢·食貨志》彭吳穿穢貊,朝鮮置滄海郡。《註》本皆荒梗,始開通之,故言穿。

《增韻》委曲入也,鑽也,鑿也。《前漢·溝洫志》穿渠漑田。

《廣韻》孔也。《史記·鄧通傳》孝文夢欲上天,有一黃頭郞從後推之,上顧見其衣裻帶後穿。《後漢·耿恭傳》衣屨穿決。

國名。《爾雅·釋地八狄疏》六曰穿胷。

《本草》百穿,蜂房也。

《拾遺記》江東謂正月二十日爲天穿日,用紅縷繫餅置屋上,謂之補天穿。

《廣韻》尺絹切《集韻》《韻會》《正韻》樞絹切,音釧。貫也。《前漢·司馬遷傳》貫穿經傳。

叶樞倫切,音春。《揚雄·長楊賦》逮至聖文,隨風乗流,方垂意於至寧,躬服節儉,綈衣不敝,革鞜不穿,大厦不居,木器無文。《註》寧,讀近寅。穿,樞倫切。

《韻會小補》於權切,音淵。火起貌。

【隧】

隧【戌集中】【阜部】康熙筆画:21画部外筆画:13画

〔古文〕徐醉切,音遂。《玉篇》墓道也。《左傳·隱元年》闕地及泉,隧而相見。《註》隧,若今延道。

《僖二十五年》晉侯朝王,王饗醴,命之宥,請隧弗許。《註》闕地通路曰隧。《周禮·春官·冢人》及竁以度爲丘隧。《註》隧,羨道也。

道也。《詩·大雅》大風有隧。《禮·曲禮》出入不當門隧。《魯語》具舟除隧。《前漢·匈奴傳》起亭隧。《註》隧,謂開小道而行,避敵鈔也。

《左傳·襄七年》叔仲昭伯爲隧正。《註》隧正,主役徒。

《周禮·冬官考工記·鳧氏》于上之攠,謂之隧。《註》隧在鼓中,窐而生光,有似夫隧。

草名。《爾雅·釋草》出隧,蘧蔬。《疏》菌類也。一名出隧,一名蘧蔬。

《正字通》高麗國左有大穴,曰神隧。

地名。《戰國策》吳見伐齊之便,而不知干隧之敗也。《註》干隧,吳地。

縣名。《前漢·地理志》河閒國武隧縣。

轉也,回也。《莊子·天下篇》若磨石之隧。《註》隧,音遂,回也。

《集韻》直類切,音懟。落也。與墜同。《荀子·儒效篇》至共頭而山隧。《班固·幽通賦》眷峻谷曰勿隧。《註》可以免於顚隧。《前漢·王莽傳》不隧如髮。

《集韻》雖遂切,音粹。與邃同。深遠也。《周禮·冬官考工記·輿人》參分車廣,去一以爲隧。《註》鄭司農云:隧謂車輿深也,讀如鑽燧攺火之燧。康成謂:讀如邃宇之邃。

《集韻》杜罪切,音隧者,井堙木刊。《註》隧,徑也。徐邈讀上聲。《廣韻》俗作璲。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