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毫顿阁缣缃

出自:近现代·姚鹓雏《霜花腴 题片玉山庄词存,即似叔建》

拼音:[yín][háo][dùn][gé][jiān][xiāng]

平仄:平平仄平平平

碎金片玉,对短檠、芸签暗炯英光。
填海精禽,集池鸾凤,枌榆代有秦黄。
锦心绣肠。
祓酽愁、风月千场。
放闲身、布袜芒鞋,梦无青琐老沧江。
哀乐未妨人觉,尽移宫换羽,细按霓裳。
忧积潘帷,寒生姜被。
吟毫顿阁缣缃
敬拈瓣香。
喜定文、还付东阳。
更双飞、燕子名篇,小山丛桂芳。

查看原文

注释

【吟毫】写诗的笔。
【缣缃】1.供书写用的浅黄色细绢。 2.指书册。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吟】

吟【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唫㕂《唐韻》《集韻》《韻會》《正韻》魚音切,音崟。《說文》呻也。《廣韻》歎也。

《增韻》哦也,咏也,鳴也。《莊子·德充符》倚樹而吟。《戰國策》晝吟宵哭。《楚辭·漁父》行吟澤畔。《荀子·不苟篇》盜跖吟口。《註》吟咏長在人口也。《後漢·梁冀傳》口吟舌言。《註》謂語吃不能明了。

姓。《正字通》唐嘉州刺史吟約。

音含。《前漢·郊祀歌》靈安留,吟靑黃。《註》服虔曰:吟音含。○按師古云:服說非也。吟,歌誦也,靑黃,四時之樂也。然服有此音,今存之。

《集韻》牛錦切,音僸。《揚雄·解嘲》蔡澤雖噤吟,而笑唐舉。《註》師古曰:噤吟,頷頤之貌。吟,魚錦反。

《集韻》宜禁切,音。長咏也。《韓愈·同宿聮句》白鶴叫相喑。喑或作吟,吟去聲。

音噤。《史記·淮隂侯傳》雖有舜禹之智,吟而不言。《註》吟,巨蔭反。

音琴。亦見《史記·淮隂侯傳索隱註》。《說文》或作䪩訡。《集韻》亦作欽。

【毫】

毫【辰集下】【毛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胡刀切,音豪。長銳毛也。《老子·道德經》合抱之木,生於毫末。《前漢·鮑宣傳》有益毫毛。

言物細曰秋毫,言毫至秋極纖細也。《孟子》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莊子·知北遊》秋毫爲小,待之成體。《前漢·高帝紀》沛公入關,秋毫無犯。

《謝察微·算經》十絲曰毫,十毫曰釐。《禮·經解》差若毫釐,謬以千里。《晉書·虞預傳》毫釐之失。

筆謂之毫。《陸機·文賦》或含毫而邈然。《唐書·劉知幾傳》每記事載言,則閣筆相視,含毫不斷。

蘸筆曰濡毫,落筆曰揮毫。

姓。漢毫康,封安陽侯。

修毫,狗名。《西京雜記》李亨好馳駿狗,有修毫、釐睫、白望、靑曹之名。《說文》作豪。籀文作毫。《正字通》毫、豪雖通,然《山海經》豪豬可借毫,孟子《豪傑》之士,《淮南子》智過百人謂之豪,當用豪,俗溷爲一,非。

《姓譜》毫、豪分二姓。

【顿】

頓【戌集下】【頁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二曰頓首。《註》頓首,拜頭叩地也。

《博雅》頓,僵也。

《揚子·方言》頓愍,惛也。江湘之閒謂之頓愍。南楚飮毒藥懣亦謂之頓愍,猶中齊言眠眩也。

《增韻》貯也,宿食所也。《隋書·煬帝紀》每之一所,輒數道置頓。

《增韻》次也。

食一次也。《世說新語》襄陽羅友,嘗伺人祠乞食。往太蚤,主人問何得在此。答曰:聞卿祠,欲乞一頓食耳。《杜甫詩》頓頓食黃魚。

陡頓,遽也。《列子·天瑞篇》一氣不頓盡,一形不頓虧。

壞也。《左傳·襄四年》甲兵不頓。《註》頓,壞也。正義曰:頓,謂挫傷折壞,今俗語委頓是也。

止也。《史記·王翦傳》三日三夜不頓舍。

捨也。《曹植·七啟》頓網縱綱。《註》頓,捨也。縱,緩也。

地名。《詩·衞風》送子涉淇,至于頓丘。《傳》丘一成爲頓丘。《前漢·地理志》頓丘縣屬東郡。《師古註》以丘名縣也。丘一成爲頓丘,謂一頓而成也。

國名。《春秋·僖二十五年》楚人圍,其後南徙,故號南頓。

姓。《魏志·華陀傳》有頓子獻。

《集韻》徒困切《正韻》杜困切,音鈍。《集韻》不利也。《前漢·賈誼傳》芒刃不頓。《註》頓,讀曰鈍。

《韻會》《正韻》當沒切,音咄。《前漢·匈奴傳》單于太子曰冒頓。《註》冒,音墨。頓,音毒。

【阁】

閣【戌集上】【門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古洛切《集韻》剛鶴切《韻會》《正韻》葛鶴切,音各。《說文》所以止扉者。从門,各,意兼聲。《徐曰》按:杙長者謂之閣,所以止扉。卽今云門頰,扇所附著也。《正字通》按爾雅釋宮:樴謂之杙,在牆者謂之楎,在地者謂之臬,大者謂之栱,長者謂之閣。

《博雅》閣載也。

《集韻》一曰觀也。一曰藏之所。《玉篇》樓也。揚雄校書于天祿閣。《正字通》漢宮殿疏:麒麟閣、天祿閣,蕭何造以藏祕書,延賢士。唐制:宣政,前殿也,謂之衙,衙有仗。紫宸,便殿也,謂之閣。朔望不御前殿而御紫宸,謂之入閣。

食閣,木板爲之,所以食物也。《又》天子閣,左達五,右達五。《註》天子尊庖㕑遠,故左夾室五閣。右夾室五閣。

閣道,樓陛也。《前漢·司馬相如傳》輦道纚屬。《註》輦道,閣道也。《戰國策》故爲棧道木閣,而迎王與后於城陽山中。

甬路,亦名飛閣,複道也。《史記·高祖紀·輒燒絕棧道註》棧道,閣道也。崔浩云:險絕之處,傍鑿山巖,而施版梁爲閣。《正字通》馬鳴閣道,利州棧道也。今保寧府廣平縣,其閣梁,一頭入山腹,一頭立柱水中。張良燒絕秦棧道,卽此。地輿志昭化縣有馬鳴閣。劒州有劒閣。

《周禮·秋官·野廬氏註》車有轘轅坻閣。《疏》坻閣,道路之名也。

星名。《史記·天官書》六星絕漢,抵營室,曰閣道。《註》閣道,北斗之輔。

《詩·小雅》約之閣閣。《毛傳》猶歷歷也。《詩詁》端直貌。

蛙聲。《韓愈·雜詩》蛙黽鳴無謂,閣閣祗亂人。《註》閣閣,如其聲。喻羣言害道也。

姓。《急就章》有閣幷訢。《正字通》唐御史閣輔。

《韻補》叶于六切,音哊。《司馬相如·上林賦》離宮別館,彌山跨谷。高廊四注,重坐曲閣。叶下屬宿。

【缣】

縑【未集中】【糸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0画

《廣韻》古甜切《集韻》《韻會》堅嫌切《正韻》古嫌切,音兼。《說文》幷絲繒也。《釋名》縑,兼也,其絲細緻,數兼于布絹也。細緻染縑爲五色,細且緻,不漏水也。《前漢·外戚篇》媪爲翁須作單縑衣。《註》縑,卽今之絹也。

【缃】

緗【未集中】【糸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9画

《廣韻》息良切《集韻》《韻會》思將切,音襄。《說文·新附字》帛淺黃色也。《釋名》緗,桑也。如桑葉初生之色也。《後漢·輿服志》賈人緗縹而已。

《集韻》師莊切,音霜。義同。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