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逾知命岁

出自:宋代·洪刍《高宗皇帝挽词 其六》

拼音:[cái][yú][zhī,zhì][mìng][suì]

平仄:平平平仄仄

翼善能传圣,巍巍又见尧。
才逾知命岁,已禅拱辰朝。
玉册三加峻,琼宫十闰超。
大章传懿铄,稽古耀宗祧。

查看原文

注释

【知命】1.谓懂得事物生灭变化都由天命决定的道理。 2.《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后因以"知命"代称五十岁。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才】

才【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昨哉切《集韻》《韻會》《正韻》牆來切,音裁。《說文》艸木之初也。从丨,上貫一,將生枝葉。一,地也。《徐曰》上一,初生岐枝。下一,地也。《六書正譌》才,木質也。在地爲木,旣伐爲才,象其枝根斬伐之餘。从木省。別作材,非。

天地人爲三才。《易·繫辭》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兩之,故六。一曰能也。《禮·文王世子》必取賢斂才焉。《論語》才難,不其然乎。《前漢·武帝紀》其令州縣舉茂才異等。《唐書·百官志》擇人以四才。《邵堯夫曰》臨大事然後見才之難。才者,天之良質也,學者所以成其才也。

質也,力也。《詩·魯頌》思無期,思馬斯才。《傳》多材也。《孟子》非天之降才爾殊也。《近思錄》性出於天,才出於氣,氣淸則才淸,氣濁則才濁。

姓。明尙書才寬。

《集韻》通作材。《說文》材,水挺也。从木,才聲。《徐曰》木勁直可用,故曰入山掄可爲材者。人之有才,義出於此。

《正韻》與纔通。古用才爲纔始字。《晉書·謝混傳》才小冨貴,便豫人家事。

與裁通。《戰國策》惟王才之。

與財通。《前漢·揚雄傳》財足以奉宗廟。

《集韻》將來切,與哉同。亦始也。《爾雅·釋詁疏》哉,古文作才。以聲近,借爲哉始之哉。

作代切,音再。義同。

叶卽由切,音遒。《焦氏·易林》季子多才,使我不憂。

【逾】

逾【酉集下】【辵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㢏《唐韻》羊朱切《集韻》《韻會》容朱切《正韻》雲俱切,音俞。《玉篇》越也,遠也,進也。《書·禹貢》逾于洛。

《秦誓》日月逾邁。《正韻》或作踰、隃。

【知】

知【午集中】【矢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智平聲。《說文》詞也。从口从矢。《徐曰》知理之速,如矢之疾也。

《玉篇》識也,覺也。《增韻》喩也。《易·繫辭》百姓日用而不知。《書·臯陶謨》知人則哲,能官人。

漢有見知法。《史記·酷吏傳》趙禹與張湯論定諸律令,作見知法。《註》吏見知不舉劾爲故縱。

相交曰知。《左傳·昭四年》公孫明知叔孫于齊。《註》相親知也。

《昭二十八年》魏子曰:昔叔向適鄭,鬷蔑一言而善,執手遂如故知。《楚辭·九歌》樂莫樂兮新相知。

《爾雅·釋詁》匹也。《詩·檜風》樂子之無知。《註》匹也。

《廣韻》欲也。《禮·樂記》好惡無節於內,知誘於外。

猶記憶也。《論語》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猶主也。《易·繫辭》乾知大始。《左傳·襄二十六年》公孫揮曰:子產其將知政矣。《魏了翁·讀書雜抄》後世官制上知字始此。

《揚子·方言》愈也。南楚病愈者,或謂之知。《黃帝素問》二刺則知。《註》上古以小便利腹中和爲知。

藥名。《日華志》預知子,取綴衣領上,遇有蠱毒,則聞其有聲。

地名。《左傳·昭二十七年》公徒敗于且知。

《集韻》《韻會》知義切。《正韻》知意切。與智同。《易·臨卦》知臨大君之宜。《荀子·修身篇》是是非非謂之知。

姓。《左傳》晉有知季,卽荀首也。別食知邑,又爲知氏。

《諡法》官人應實曰知。

【命】

命【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眉病切,鳴去聲。《説文》使也。《書·堯典》乃命羲和。

《玉篇》敎令也。《書·大禹謨》文命敷于四海。《傳》言其外布文德敎命。《說命》王言惟作命。《易·泰卦》自邑告命。《增韻》大曰命,小曰令。上出爲命,下稟爲令。

《爾雅·釋詁》命,告也。

《易·乾卦》各正性命。《疏》命者,人所稟受。《說卦》窮理盡性,以至于命。《註》命者,生之極。《左傳·成十三年》民受天地之中以生,所謂命也,是以有動作禮義威儀之則,以定命也。《疏》命雖受之天地,短長有本,順理則壽考,逆理則夭折,是以有動作禮義威儀之法則,以定此命,言有法,則命之長短得定,無法,則夭折無恆也。

《詩·周頌》維天之命,於穆不已。《箋》命,猶道也。

《詩·周頌》夙夜基命宥密。《傳》命,信也。《疏》信順天命。

《周禮·春官·大祝》作六辭,以通上下親疏遠近。一曰祠,二曰命。《論語》爲命裨諶草創之。《疏》命,謂政令盟會之辭也。

《周禮春官大宗伯》典命。《註》命,謂遷秩羣臣之書。

星名。《周禮·春官·大宗伯》司命。《註》文昌第四星。

《周語》襄王賜晉惠公命。《註》命,瑞命。諸侯卽位,天子賜之命圭,以爲瑞節。

《周語》襄王賜。晉文公命。《註》命,命服也。諸侯七命,冕服七章。

《前漢·張耳傳》嘗亡命遊外黃。《註》師古曰:命者,名也。脫名籍而逃亡。

《前漢·李陵傳》射命中。《註》師古曰:所指名處,卽中之也。

《廣韻》計也。

《廣韻》召也。

叶眉辛切,音珉。《詩·鄘風》乃如之人也,懷昏姻也,大無信也,不知命也。

《大雅》保右命之,自天申之。○按《朱子》皆叶彌幷反,幷在庚韻,難與眞韻相叶,疑應作彌賔反。

叶漭去聲。《郭璞·山海經·不死國贊》有人爰處,員丘之上,赤泉駐年,神木養命。

《禮·大學》舉而不能先命也。《註》命讀爲慢,聲之誤也。《釋文》命音慢,武諫反。

【岁】

歲【辰集下】【止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音帨。《釋名》歲,越也,越故限也。《白虎通》歲者,遂也。《易·繫辭》寒暑相推而歲成。《書·洪範》五紀,一曰歲。《傳》所以紀四時。《又》王省惟歲。《傳》王所省職,兼總羣吏,如歲兼四時。

星名。《爾雅·釋天》唐虞曰載,夏曰歲,商曰祀,周曰年。《郭註》歲,取歲星行一次也。《疏》按《律歷志》分二十八宿爲十二次,歲星十二歲而周天,是年行一次也。《周禮·春官》馮相氏掌十有二歲。《又》保章氏以十有二歲之相,觀天下之妖祥。《疏》此太歲在地,與天上歲星相應而行。歲星右行於天,一歲移一辰,十二歲一小周,千七百二十八年一大周。太歲左行於地,一與歲星跳辰,年數同。歲星爲陽人之所見,太歲爲隂人所不覩,故舉歲星以表太歲。歲星與日同次之月,一年之中惟於一辰之上爲法。若元年甲子朔旦冬至,日月五星俱赴於牽牛之初,是歲星與日同次之月。十一月斗建子,子有太歲,至後年,歲星移向子上,十二月日月會於枵。十二月斗建丑,丑有太歲。推此已後皆然。

歲星木會在東方,爲靑龍之象,天之貴神福德之星,所在之國必昌。

《史記·天官書》歲星,一曰攝提,曰重華,曰應星,曰紀星,營室爲淸廟,歲星廟也。《孝經·鉤命決》歲星守心年穀豐。《左傳·昭三十二年》史墨曰:越得歲而吳伐之,必受其凶。

《岳珂·桯史》今星家以太歲爲凶星。《王充·論衡》抵太歲凶,負太歲亦凶。抵太歲名曰歲下,負太歲名曰歲破。

年穀之成曰歲。《左傳·哀十六年》國人望君,如望歲焉。《杜註》歲,年穀也。《前漢·武帝詔》爲歲事曲加禮。

周制有歲計、歲會。《周禮·春官》職歲。《註》主歲計者。《又》歲終,則令百官各正其治,受其會。三歲則大計羣吏之治,而誅賞之。《又》司會以參互攷日成,以月要攷月成,以歲會攷歲成。

《史記·天官書》臘之明日曰初歲。《四民月令》亦曰小歲。

始歲曰獻歲。《楚辭·招魂》獻歲發春。《註》獻,進也。歲始來進,春氣奮揚也。

《東京夢華錄》除夕夜,士庶之家圍爐團坐,達旦不寐,謂之守歲。

《風土記》除夜祭先,竣事,長幼聚飮,祝頌而散,謂之分歲。

《蘇軾·饋歲詩序》蜀中値歲晚閒遺,謂之饋歲。酒食相邀爲別歲。

萬歲,山名。在桂陽。《水經注》萬歲山生靈壽木,溪下卽千秋水。水側居民號萬歲村。

水名。《伏琛·三齊略記》曲城、齊城東有萬歲水,水北有萬歲亭。

湖名。《廣輿記》萬歲湖,在建昌府南豐縣。

宮名。《三輔黃圖》汾陽有萬歲宮。

木名。《爾雅·釋木疏》杻一名檍,今宮園種之,名萬歲木,取名於億萬也。

《集韻》相絕切,音雪。義同歱。《曹植·平原公主誄》城闕之詩,以日喩歲。况我愛子,神光長滅。歲亦讀雪。

《集韻》蘇臥切,音䐝。䮑歲,穀名。《說文》从步戌聲。律歷書名五行爲五步。一說从步者,躔度之行,可推步也。从戌者,木星之精,生於亥,自亥至戌而周天。戌與歲亦諧聲,別作嵗、歳,非。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