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扉在岩幽

出自:元代·李延兴《江皋图》

拼音:[héng][fēi][zài][yán][yōu]

平仄:平平仄平平

江晚月未上,白烟满芳洲。
雨止山气佳,衡扉在岩幽
浦迥沙漫漫,松深露浮浮。
水田早稻熟,稍欣获有秋。
旷爽来清风,朱夏炎歊收。
野人乐江居,垂轮水西头。
得鱼送邻家,酒好仍见留。
童丱喜相随,浩歌送蜚鸥。
古时放达人,傲睨轻王侯。
焉能繫尘鞅,憧憧为身谋。
我家汉水上,田园雅绸缪。
谷苗含惠泽,井洫交新流。
收穫赒族党,矢心良不媮。
一自来京都,星霜倏十周。
寄食仰俸粟,曷免生事忧。
药物縻病身,旷望增夷犹。
翩彼南飞鸿,肯寄音信否。

查看原文

注释

【岩幽】山岩幽深处。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衡】

衡【申集下】【行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0画

〔古文〕音行。《書·舜典》同律度量衡。《前漢·律歷志》衡,平也。所以任權而均物,平輕重也。《荀子·禮論》衡誠懸矣,則不可欺以輕重。

《書·舜典》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傳》璣衡,王者正天文之器,可運轉者。《漢書註》衡謂渾天儀也。

樓殿邊欄楯也。《前漢·袁盎傳》百金之子不騎衡。

勺柄,龍頭也。《周禮·冬官·玉人》大璋、中璋九寸,邊璋七寸,衡四寸。

眉目之閒也。《蔡邕·釋誨》揚衡含笑。《左思·魏都賦》盱衡而誥。

斗之中央也。《前漢·天文志》衡殷南斗。

橫也。《前漢·法志》合縱連衡。《師古曰》戰國時,齊楚韓魏燕趙爲縱,秦國爲衡。秦地形東西橫長,故爲衡也。

楅衡,所以楅持牛,使不得抵觸也。《周禮·地官》凡祭祀,飾其牛牲,設其楅衡。

《小爾雅》斤十謂之衡,衡有半謂之秤。

維持冠者曰衡。《左傳·桓二年》衡紞紘綖。

掌山林者謂之衡。《周禮·天官·太宰》虞衡作山澤之材。

阿衡,官名。《書·太甲》惟嗣王不惠于阿衡。

地名。《周語》以諸侯朝于衡雝。《註》衡雝,鄭地,在今河內。

山名。《爾雅·釋山》江南衡。《註》南岳衡山也。

水名。《水經注》衡水東經阜城縣故城。

姓。《通志·氏族略》伊尹爲湯阿衡,子孫因以爲氏。一云魯公子衡之後,以王父字爲氏。漢有衡威、衡驃卿。

與蘅通,杜衡也。《司馬相如·子虛賦》其東則有蕙圃、衡蘭。

《集韻》胡盲切。與橫通。《詩·齊風》衡從其畝。《疏》衡,古通橫。

《詩·陳風》衡門之下,可以棲遲。《註》衡木爲門也。

《毛詩古音攷》音杭。《小雅》:約軧錯衡,八鸞瑲瑲。《史記·自序》:維契作商,爰及成湯,太甲居桐,德盛阿衡。,非。

【扉】

扉【卯集中】【户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集韻》《韻會》甫微切《正韻》方微切,音非。《說文》戶扇也。《爾雅·釋宮》闔謂之扉。《又》以木曰扉,以葦曰扇。

【在】

丑集中】【土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昨宰切《集韻》《韻會》《正韻》盡亥切,裁上聲。《爾雅·釋訓》居也。《易·乾傳》在下位而不憂。

察也。《書·舜典》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禮·文王世子》食上必在視寒煖之節。

存也。《論語》父母在。

所在也。《前漢·武帝紀》徵詣行在。《蔡邕·獨斷》天子以四海爲家,謂所居爲行在所。

姓。晉汝南太守在育。

脾神曰常在,見《黃庭經》。

昨代切,音載。義同。

叶雌氏切。音此。善也。《詩·小雅》不屬于毛,不離于裏。天之生我,我辰安在。

叶才里切。示上聲。《屈原·離騷》吾令豐隆乗雲兮,求虙,今作在。《正字通》在,本昨代切,舊本泥韻書先才上聲訓居,次轉去聲訓所,不知所卽居,非上聲者訓居,去聲者訓所也。○按在有上去二聲。字書韻書皆然。《禮韻》原許通押,《字彙》分訓,似泥。《正字通》不从上轉去,亦非。

【岩】

岩【寅集中】【山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5画

《正字通》俗嵒字。巖俗省作岩。(巖)《唐韻》五銜切《集韻》魚銜切《韻會》疑銜切《正韻》魚咸切,音嵒。《說文》岸也。从山嚴聲。《增韻》石窟曰巖,深通曰洞。一曰險也。《左傳·隱元年》制巖邑也。《公羊傳·僖三十三年》殽之嶔巖,文王所避風雨也。

嶃巖,高峻貌。《司馬相如·上林賦》嶄巖嵾嵳。

巖廊,殿廡也。《漢武帝·策賢良制》虞舜之時,遊於巖廊之上。

地名。《書·說命》說築傅巖之野。《傳》傅巖,在虞虢之閒。

《集韻》魚杴切《韻會》疑杴切,音嚴。巖巖,高貌。《詩·魯頌》泰山巖巖,魯邦所詹。

《正字通》本作嚴。亦作巖。通作礹嵒碞。○按巖與嵒同。《說文》嵒,五咸切,山巖也。巖,五緘切,岸也。同字分訓巖,專訓岸,作。(巖)

【幽】

幽【寅集下】【幺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集韻》於虯切《韻會》幺虯切《正韻》於尤切,音呦。《說文》幽隱也。《易·履卦》幽人貞吉。《疏》幽隱之人,守道貞吉。《禮·儒行》幽居而不淫。《疏》君子雖復隱處,常自修整不傾邪也。《後漢·章帝章和元年詔》光照六幽。《註》謂六合幽隱之處也。

《爾雅·釋詁》幽,微也。《疏》幽者,深微也。《史記·樂書》極幽而不隱。

《玉篇》幽,深遠也。《易·繫辭》无有遠近幽深。《疏》言易之告人,无問遠之與近,及幽邃深遠之處,皆告之也。《詩·小雅》幽幽南山。《註》幽幽,深遠也。

《玉篇》幽,不明。《正韻》幽,闇也。《書·舜典》黜陟幽明。《註》黜退其幽者,升進其明者。《禮·檀弓》望反諸幽,求諸鬼神之道也。《註》鬼神處幽闇。

《正韻》幽,囚也。《史記·太史公自序》幽於縲紲。《楊惲報孫會宗書》身幽北闕。

州名。《書·舜典》肇十有二州。《傳》禹治水之後,舜分冀州爲幽州幷州。《爾雅·釋地》燕曰幽州。《疏》燕其氣深要,厥性剽疾,故曰幽。幽,要也。

地名。《左傳·莊十六年》同盟于幽。《註》幽,宋地。

國名。《山海經》大荒之中,有思幽之國,思士不妻,思女不夫。《註》言其人直思感而氣通,無配合而生子。

姓。《廣韻》出《姓苑》。

與黝通。《集韻》黝或作幽。《禮·玉藻》一命縕紱幽衡,再命赤紱幽衡。《註》幽,讀爲黝黑之黝。

叶於交切,音窔。《道藏歌》迴舞太空嶺,六氣運重幽。我際豈能窮,使爾終不彫。

《詩·小雅》隰桑有阿,其葉有幽。旣見君子,德音孔膠。《傳》幽,黑色。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