鲛女吹箫

出自:清代·赵庆熹《满江红 乙未腊月北行连日风雪舟阻孟河江口因如姜白石泊巢湖故事私祝江神倘得风平浪定当以平韵满江红为寿晓起天果大晴因填此阙》

拼音:[jiāo][nǚ,rǔ][chuī][xiāo]

平仄:平仄平平

天末灵旗,看一展云散雾消。
和春到、秣棱暗涨,瓜步寒潮。
万里楼台铺水墨,两山鬟髻露金焦。
趁晓来、排阵集神鸦,开画桡。
瑶车碾,珠佩摇,拥芝盖,泊兰皋。
有螺童击鼓,鲛女吹箫
明月西来留后约,大江东去认前朝。
愿顺风、飞梦过扬州,红板桥。

查看原文

注释

【鲛女】指鲛人。
【吹箫】1.吹奏箫管。 2.用伍子胥吴市吹箫乞食事,谓乞食。 3.汉刘向《列仙传.萧史》:"萧史者,秦穆公时人也,善吹箫,能致孔雀﹑白鹤于庭。穆公有女字弄玉好之,公遂以女妻焉。"后遂以"吹箫"为缔结婚姻的典实。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鲛】

鮫【亥集中】【魚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古肴切《集韻》《韻會》《正韻》居肴切,口之飾。《荀子·議兵篇》楚人鮫革犀兕以爲甲。《註》以鮫魚皮及犀兕爲甲。

官名。《左傳·昭二十年》澤之萑蒲,舟鮫守之。《註》舟鮫,官名也。《疏》鮫,大魚之名,澤中有水有魚,故以舟鮫爲官名也。

鮫人。《左思·吳都賦》訪靈夔於鮫人。《註》鮫人居水中。《述異記》鮫人水居如魚,不廢機織,眼泣則成珠。

【女】

女【丑集下】【女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茹上聲。《博雅》女,如也。言如男子之敎,人之陽曰男,隂曰女。《易·繫辭》坤道成女。《詩·小雅》乃生女子,載寢之地,載衣之裼,載弄之瓦。《禮·內則》女子生,設帨於門右。《淮南子·地形訓》土地各以類生,澤氣生女。

已嫁曰婦,未字曰女。《禮·曾子問》嫁女之家,三夜不息燭,思相離也。

星名。須女四星,主布帛,爲珍寶藏,一名婺女。十二月旦在北,二月旦中。

織女三星,天女也,主苽果絲帛,見《星經》。

水名。《山海經》嶧臯之山,其水出焉,東流注于激女之水。

女戰法》。

金女,西王母也,厥姓緱氏,見《集仙錄》。

靑女,霜神也,至秋三月地氣下藏,靑女乃出,以降霜雪,見《淮南子·天文訓》。

奼女,丹汞也。河上奼女,得火則飛,見《參同契》。

國名。女子國,在巫咸北。《郭璞·圖贊》女子之國,浴于黃水。乃媷乃字,生男則死。

東女國,女主號賔就。見《唐書·西域傳》。

扶桑東千里有女國,其人容貌端正,身體有毛,見《通考》。

姓。湯賢臣女鳩,女房,漢賢良女敦,晉大夫女叔寬。

梵言阿摩,此言女,言母。蘇弗室利,此言善女。

鸚䳇名雪衣女,見《漢武外傳》。鵲名神女,見《古今注》。蜆名縊女,見《爾雅·釋蟲》。螟蛉名戎女,見《毛詩·註疏》。

《集韻》《韻會》忍與切。同汝,對我之稱。

《廣韻》《集韻》《韻會》尼據切,茹去聲。以女妻人曰女。《書·堯典》女于時。

【吹】

吹【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正韻》昌垂切《集韻》姝爲切《韻會》樞爲切,音炊。《說文》噓也。《玉篇》出氣也。《莊子·逍遙遊》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詩·小雅》鼔瑟吹笙。

吹噓。《揚子·方言》吹,助也。《註》吹噓,相佐助也。

《集韻》亦作龡。《周禮·春官》笙師掌敎龡竽笙。

同炊。《荀子·仲尼篇》可炊而傹也。《註》炊與吹同。傹當爲僵。言可以氣吹之而僵仆。

《廣韻》《集韻》《韻會》。《廣韻》鼔吹也。《禮·月令》上丁,命樂正入學習吹。《又》季冬,命樂師大合吹而罷。《爾雅·釋樂》徒吹謂之和。《古今樂錄》漢樂有鼓吹鐃歌十八曲。

【箫】

簫【未集上】【竹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2画

〔古文〕。《禮·月令》仲夏之月,命樂師均琴瑟管簫。《蔡邕·月令章句》簫長則濁,短則淸。以蠟蜜實其底而增減之,則和管而成音,無所復調,當與琴瑟相參。《周禮·春官》笙師掌敎龡簫。《爾雅·釋言》大簫謂之言,小者謂之筊。《疏》李巡曰:大簫,聲大者言言也。小者聲揚而小,故言筊。筊,小也。郭璞曰:簫,一名籟。《莊子·寓言篇》顏成子遊謂南郭子綦曰:汝聞人籟,而未聞地籟。汝聞地籟,而未聞天籟。《註》郭象曰:籟,簫也。《前漢·元帝紀贊》鼓琴瑟,吹洞簫。《註》如淳曰:洞簫,簫之無底者。《段龜龍·涼州記》呂纂,咸寧二年,人發張駿冢,得玉簫。《丹陽記》江寧縣南三十里有慈姥山,積石臨江,上生簫管竹,圓緻異于他處,自泠倫採竹嶰谷,其後惟此簳見珍,故歷代常給樂府,而俗呼曰鼓吹山。《正韻》亦作箾。

弓末謂之簫。《禮·曲禮》凡遺人弓者,右手執簫,左手承弣。《註》簫,弭頭也。謂之簫,簫邪也。《正義》:簫,弓頭,頭稍剡差邪似簫,故謂爲簫也。

與篠通。《馬融·長笛賦》林簫蔓荆。《註》簫與篠通。

叶音脩。《劉邵·趙都賦》擊靈鼓,鳴籟簫。乘素波,鏡淸流。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