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露驾双騑

出自:近现代·章以荣《古别离》

拼音:[líng][lòu,lù][jià][shuāng][fēi]

平仄:平仄仄平平

征人戒永夜,断梦警鸣鸡。
搴帷瞻衡宇,月明星已稀。
晨风飘红烛,零露驾双騑
抚剑一长叹,欲别复依依。
佳人枕前起,红粉裛妆啼。
纤纤出素手,密密结我纚。
盈盈低翠黛,问我以归期。
哽结不能语,泪下忽沾衣。
衣沾谁为浣,去去复何疑。
死当同幽圹,生当长别离。

查看原文

注释

【零露】降落的露水。《诗.郑风.野有蔓草》﹕"野有蔓草﹐零露漙兮。"郑玄笺﹕"零﹐落也。"南朝宋鲍照《代蒿里行》﹕"驰波催永夜﹐零露逼短晨。"清谭嗣同《公宴》诗﹕"华月流绮疏﹐置酒临高台。剑佩拂零露﹐冠盖纷以来。"比喻容易消失的事物。宋张元干《沁园春》词﹕"富贵浮云﹐身名零露﹐事事无心归便归。"一说﹐露珠。见高亨《诗经今注》。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零】

零【戌集中】【雨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郞丁切,音靈。《說文》餘雨也。从雨令聲。

《玉篇》徐雨也。

《廣韻》落也。《詩·鄘風》靈雨旣零。《傳》零,落也。

《字彙》畸零,凡數之零餘也。

《後漢·高句驪傳》好祠鬼神,社稷零星。《註》風俗通曰:辰之神爲零星。

水名。《前漢·匈奴傳》零吾水上。

《前漢·司馬相如傳》通零關道。《註》徐廣曰:越嶲有零關縣。

《前漢·地理志》武陵郡零陽,零陵郡零陵。

《韻會》丁零,亦地名。通作靈令。

姓。《正字通》明成化舉人零混。

與苓通。《莊子·徐無鬼》豕零也。《註》進學解所謂豨苓也。

《廣韻》落賢切《集韻》《韻會》《正韻》靈年切,音蓮。《廣韻》先零,西羌也。《前漢·趙充國傳》先零豪言,願時渡湟水北。《註》零,音憐。

《廣韻》《集韻》。

【露】

露【戌集中】【雨部】康熙筆画:20画部外筆画:12画

《唐韻》洛故切《集韻》《韻會》《正韻》魯故切,音路。《說文》潤澤也。从雨路聲。《玉篇》天之津液,下所潤萬物也。《釋名》露,慮也。覆慮物也。《大戴禮》陽氣勝,則散爲雨露。《五經通義》和氣津凝爲露。《蔡邕·月令》露者,隂之液也。《白虎通》露者,霜之始。《禮·月令》孟秋,白露降。《詩·召南》厭浥行露。《箋》厭浥然濕,道中始有露,謂二月中嫁娶時也。

《小雅》英英白雲,露彼菅茅。《屈原·離騷》朝飮木蘭之墜露。《前漢·鼂錯傳》覆露萬民。《註》如淳曰:覆,䕃也。露,膏澤也。《春秋緯》武露布,文露沉。《註》甘露降其國,布散者,人尙武,沉重者,人尙文。

《玉篇》露,見也。《集韻》彰也。《禮·孔子閒居》風霆流形,庶物露生。《疏》露見而生。《左傳·襄三十一年》其暴露之。《戰國策》諸侯見齊之罷露。《註》在野曰露。

《左傳·昭元年》勿使有所壅閼湫底,以露其體。《註》露,羸也。《疏》肌膚瘦,則骸骨露也。

《正字通》軍中捷書曰露布。《後漢·禮儀志》請驛馬露布。《文心雕龍》露布者,露版不封,布諸視聽。

臺名。《史記·孝文紀》常欲作露臺。

《史記·楚世家》蓽露藍縷。《註》服虔曰:蓽露,柴車素大輅也。《後漢·靈帝紀》得民家露車共乗之。

《揚子·方言》覆結或謂之承露。

《正字通》庫露,器名。《皮日休詩》襄陽作髹器,中有庫露眞。《註》玲瓏空虛,故曰庫露。今諺呼書格曰庫露格。

《前漢·董仲舒傳》玉杯蕃露。《註》皆其所著書名也。《字彙補》繁露,冕之繅旒也。董仲舒春秋繁露,程大昌演繁露,皆取此義。

《爾雅·釋草》蔠葵,繁露。《註》承露也,大莖小葉,華紫黃色。

《汲冢周書》渠叟以䶂犬。䶂犬者,露犬也。能飛,食虎豹。

白露、寒露,名。見《後漢·律曆志》。

《詩·邶風》胡爲乎中露。《傳》中露,衞邑也。

姓。《廣韻》史記三皇紀,其後有州甫甘、許戲露、齊紀怡、向申呂,皆姜姓之後,爲諸侯。《魯語》以露堵父爲客。《風俗通》漢有上黨都尉露平。

【驾】

駕【亥集上】【馬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音嫁。《說文》馬在軛中。

馭也。《禮·曲禮》君車將駕。《正字通》唐制,天子居曰衙,行曰駕。

車乗也。漢制,六駕屬車八十一乗。《後漢·輿服志》天子出有大駕,有法駕,有小駕。

別駕,官名。《通典》漢別駕,從事史一人,刺史行部別乗一乗傳車,故稱曰別駕。唐攺郡丞爲別駕,德宗時復省,今府通判是也。

具車馬曰駕。《前漢·高帝紀》詔賢士大夫能從我游者,郡守身勸爲之駕,遣詣丞相。

騰駕也。《揚子·法言》仲尼駕說者也。如將復駕其所說,莫若使諸儒金口而木舌。《註》仲尼乗行而贊述之。金口木舌,鐸也。言莫如使諸儒宣揚之也。

陵駕也。《左傳·昭元年》子木之信稱於諸侯,猶詐晉而駕焉。《註》駕猶陵也。

人名。《左傳》魯大夫榮駕鵞。

《集韻》居牙切,音嘉。義同。

叶古慕切,音故。《古逸詩·驪駒歌》驪駒在門,僕夫具存。驪駒在路,僕夫整駕。

【双】

双【子集下】【又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2画

《韻會》雙,俗作双,非。(雙)《唐韻》所江切《集韻》《韻會》疎江切,音䉶。《說文》隹二枚也。从雔,又持之。《後漢·王喬傳》有雙鳧,從東南飛來。

《玉篇》兩也。《儀禮·聘禮》凡獻執一雙。

《玉篇》偶也。《詩·齊風》冠綏雙止。《箋》五人爲奇,而襄公往從而雙之。

獸名。《山海經》南海之外,赤水之西,流沙之東,有三靑獸相幷,名雙雙。《註》郭璞曰:言體合爲一也。公羊傳所云雙雙而俱至者,蓋謂此也。吳任臣云:獸經曰:文文善呼,雙雙善行。駢志云:雙雙合體,蛩蛩假足。麟書曰:雙雙俱來,孟極是覆。

鳥名。《公羊傳·宣五年》其諸爲其雙雙而俱至者與。《疏》舊說云:雙雙之鳥,一身二首尾,有雌雄,隨便而偶,常不離散,故以喩焉。○按公羊傳疏與山海經註異。

《正字通》溫庭筠詩:招客先開四十雙。王弇州註云:雙,五畝也。四十雙,二百畝也。或曰唐書南詔傳:官給田,四雙爲二百畝。

雲南雜志:俗耕田,三人使二牛,前牽,中壓,後驅,犂一曰爲一雙。

陶九成輟耕錄,謂一雙爲四畝,佛地以二畝爲一雙,蓋各從其方俗而名之,非有成數也。

姓。《正字通》南北朝孝子雙泰貞。

《集韻》朔降切,音淙。偶也。

叶所終反。《謝惠連·七夕詩》弄杼不成藻,聳轡騖前蹤。昔離秋已兩,今聚夕無雙。

【騑】

騑【亥集上】【馬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甫微切《集韻》匪微切,音非。《玉篇》驂馬也。《禮·曲禮註》車有一轅四馬。中兩馬夾轅,名服馬,兩邊名騑馬,亦名驂馬。

《廣韻》芳非切《集韻》《韻會》《正韻》芳微切,音霏。《集韻》騑騑,馬行不止貌。《詩·小雅》四牡騑騑。

《韻會》或作匪。《禮·少儀》車馬之美,匪匪翼翼。

《本草》馬三歲曰騑。

人名。《左傳·襄八年》騑也受其咎。《註》騑,子駟名。《音義》騑,芳非反。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