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知苕霅胜

出自:宋代·释道潜《过玉师室观霅川范生梅花》

拼音:[nǎi][zhī,zhì][tiáo,sháo][zhá][shèng]

平仄:仄平平平仄

桃李韵粗俗,江梅清独妍。
幽姿有时睹,如揖姑射仙。
从来丹青手,默数三四贤。
徐熙擅江左,赵子名西川。
中间复谁何,绝特推老边。
风流迨兹泯,范子俄超然。
乃知苕霅胜,秀气常回旋。
斯人非画师,势利不可镌。
兴来即挥毫,游戏三昧前。
一枝岂易得,答子能拳拳。
横斜有馀态,肌粉含霏烟。
我来玩几席,叹赏徒留连。
恨无处士诗,二妙相并传。

查看原文

注释

【苕霅】苕溪﹑霅溪二水的并称。在今浙江省湖州市境内。是唐代张志和隐居之地。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乃】

乃【子集上】【丿部】康熙筆画:2画部外筆画:1画

〔古文〕柰上聲。語辭。《莊子·逍遙遊》而後乃今培風。

承上起下之辭。《爾雅·序疏》若乃者,因上起下語。

繼事之辭。《書·堯典》乃命羲和。

辭之難也。《公羊傳·宣八年》而者何,難也。乃者何,難也。曷爲或言而,或言乃,乃難乎而也。

辭之緩也。《周禮·秋官·小司》乃致事。《註》乃,緩辭。

語已辭。《韓愈·鬭雞聮句》一噴一醒然,再接再礪乃。《註》用費誓礪乃鋒刃語也。

《王禕詩》兹焉舍我去,契闊將無乃。

爾汝之稱。《書·大禹謨》惟乃之休。《註》乃,猶汝也。

某也。《禮·雜記》祝稱卜葬虞子孫曰哀,夫曰乃。《註》乃某卜葬其妻某氏。

彼也。《莊子·大宗師》孟孫氏人哭亦哭,是自其所以乃。

《唐書·南蠻傳》昔有人見二羊海岸,彊者則見,弱者入山,時人謂之來乃。來乃者,勝勢也。

地名。《元史·地理志》新添葛蠻安撫司,都鎮馬乃等處。

果名。《桂海虞衡志》特乃子,狀似榧,而圓長端正。

《玉篇》或作廼。《詩·大雅》廼慰廼止,廼左廼右。《前漢·項籍傳》必欲烹廼公。

《正韻》依亥切,哀上聲。《字彙》款乃,棹船相應聲。黃山谷曰:款乃,湖中節歌聲。《正字通》款乃,本作欸乃。今行船搖櫓,戛軋聲似之。《柳宗元詩》欸乃一聲山水綠。《元結·湖南欸乃曲》讀如矮靄是也。《劉蛻·湖中歌》靄廼。《劉言史·瀟湘詩》曖廼皆欸乃之譌。◎按欸,亞改切,應也。後人因柳集註有云:一本作襖靄。遂直音欸爲襖,乃爲靄,不知彼註自謂別本作襖靄,非謂欸乃當音襖靄也。《正韻》上聲解韻乃音靄,引柳詩:欸乃讀如襖靄。而上聲巧韻襖部不收款。去聲泰韻,乃音愛,亦引柳詩:欸乃讀如懊愛。而去聲效韻奧部不收款。至若旱韻,收款音窾,絕不註明有襖懊二音,此可證款不音襖懊,而欸之譌作款明矣。

乃有靄音,無愛音。《正韻》增音愛,非。

《字彙》《正字通》旣明辨款不音襖,欸譌作款,而《字彙》欠部款音襖,棹船相應聲。《正字通》櫓聲,自相矛盾,尤非。

【知】

知【午集中】【矢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智平聲。《說文》詞也。从口从矢。《徐曰》知理之速,如矢之疾也。

《玉篇》識也,覺也。《增韻》喩也。《易·繫辭》百姓日用而不知。《書·臯陶謨》知人則哲,能官人。

漢有見知法。《史記·酷吏傳》趙禹與張湯論定諸律令,作見知法。《註》吏見知不舉劾爲故縱。

相交曰知。《左傳·昭四年》公孫明知叔孫于齊。《註》相親知也。

《昭二十八年》魏子曰:昔叔向適鄭,鬷蔑一言而善,執手遂如故知。《楚辭·九歌》樂莫樂兮新相知。

《爾雅·釋詁》匹也。《詩·檜風》樂子之無知。《註》匹也。

《廣韻》欲也。《禮·樂記》好惡無節於內,知誘於外。

猶記憶也。《論語》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猶主也。《易·繫辭》乾知大始。《左傳·襄二十六年》公孫揮曰:子產其將知政矣。《魏了翁·讀書雜抄》後世官制上知字始此。

《揚子·方言》愈也。南楚病愈者,或謂之知。《黃帝素問》二刺則知。《註》上古以小便利腹中和爲知。

藥名。《日華志》預知子,取綴衣領上,遇有蠱毒,則聞其有聲。

地名。《左傳·昭二十七年》公徒敗于且知。

《集韻》《韻會》知義切。《正韻》知意切。與智同。《易·臨卦》知臨大君之宜。《荀子·修身篇》是是非非謂之知。

姓。《左傳》晉有知季,卽荀首也。別食知邑,又爲知氏。

《諡法》官人應實曰知。

【苕】

苕【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徒聊切《集韻》《正韻》田聊切,音迢。《詩·陳風》邛有旨苕。《疏》苕苕,饒也。幽州人謂之翹,夏生,莖如勞豆而細,葉似蒺藜而靑,其莖綠色,可生食,如小豆藿。

《詩·小雅》《苕之華》芸其黃矣。《註》陵苕,一名䑕尾,生下濕水中,七八月中花紫,似今紫草花,可染皁,煑以沐髮卽黑。

《爾雅·釋草》連,異翹。《註》一名連苕。

水名。《山海經》龍首之山,苕水出焉。

苕苕,高貌。《水經注》虎牢臨河,苕苕孤上。《張衡·西京賦》壯亭亭以苕苕。

《詩·苕之華》,徐邈讀作時饒切,同軺。

【霅】

霅【戌集中】【雨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丈甲切《集韻》《韻會》《正韻》直甲切,音喋。《說文》霅霅,震電貌。

《說文》一曰衆言也。从雨,譶省聲。《韻會》衆聲。

《後漢·馬融·廣成頌》霅爾雹落。《註》霅,素洽反。廣雅曰:雨也。

《左思·吳都賦》靸霅驚捷。《註》靸霅,走捷貌。

《廣韻》霅陽,縣名。

《廣韻》水名,在吳興。《集韻》通作。

姓。《字彙補》博物志,孟舒,國名,人首鳥身,其先主爲霅氏。

《廣韻》胡甲切《集韻》轄甲切,音狎。《玉篇》衆言也。

《班固·答賔戲》煜霅其閒。《註》霅,下甲反。煜霅,光貌。

《集韻》域及切,音煜。霅霵,雨聲。

《廣韻》蘇合切《集韻》《韻會》《正韻》悉合切,音趿。《廣韻》雨霅霅。

《廣韻》之涉切《集韻》《韻會》《正韻》質涉切,音讋。《廣韻》霅霅,震電貌。

《集韻》色甲切,音啑。散也。《揚雄·甘泉賦》霅然陽開。《註》晉灼曰:散也。師古曰:霅,音所甲反。

《集韻》斬狎切,音眨。地名。霅陽障,在樂浪。

【胜】

胜【未集下】【肉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集韻》《韻會》桑經切,音星。《說文》犬膏臭也。从肉,生,意兼聲。一曰不熟也。徐引禮記,飯胜而苴熟。《禮·內則·秋宜犢麛膳膏腥釋文》腥,音星。雞膏也。說文作胜,云:犬膏臭也。

《集韻》七正切,音婧。《山海經》玉山有鳥焉,名曰胜遇。《註》音姓。

新佞切,音性。與腥同。星見食豕,令肉中生小息肉也。

《五音集韻》所庚切,音生。餼肉也。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