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枥駉駉俶傥才

出自:明代·王立道《医无闾行赠吕湛溪太仆》

拼音:[fú][lì][jiōng][jiōng][chù,tì][tǎng][cái]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医无闾,其山乃在幽州之阻、辽水之涯,盘纡峍屼几千仞,岿然上与北极通精光。
羲和望舒坐自诎,麾使日月东南骧。
忆昔康回怒倾地,此山自有神灵屃。
至今天险压秦关,河山百二誇幽冀。
圣王一出洗戈鋋,草木光华非昔年。
直使屯田通韎?,还看勒石拟燕然。
由来此地育龙媒,伏枥駉駉俶傥才
渥产尽惭称汗血,宛驹翻自愧驽骀。
沙苑云群亘千里,况有边庭岁开市。
帝念谁为景顺俦,特遣君行按东鄙。
嗟君裔本出非熊,坐语能教凡马空。
王良已去伯乐死,可怜騕袅嘶长风。
近传乐府歌天马,知君自是应图者。
骏骨已见千金收,肯使真龙弃中野。

查看原文

注释

【伏枥】1.亦作"伏历"。 2.马伏在槽上。指受人驯养。 3.喻指养育。 4.指蓄养在厩中的马匹。 5.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后用为壮志未酬,蛰居待时的典故。
【駉駉】马肥壮貌。亦指肥壮之马。
【俶傥】1.亦作"俶倘"。 2.卓异不凡。 3.豪爽洒脱。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伏】

伏【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房六切,音服。偃也。《禮·曲禮》寢毋伏。

《廣韻》匿藏也。《書·大禹謨》嘉言罔攸伏。《詩·小雅》潛雖伏矣。《史記·樂書》羽者嫗伏,毛者孕鬻。《前漢·趙廣漢傳》發奸摘伏如神。

屈服也。《左傳·隱十一年》許旣伏其罪矣。

三伏。《史記·秦本記》秦德公二年初伏。《註》六月三伏之節。始自秦德公。周時無伏。《釋名》伏者,金氣伏藏之日也。金畏火,故三伏皆庚。四氣代謝,皆以相生。至立秋以金代火,故庚日必伏。《註》夏至後三庚爲初伏,第四庚爲中伏,立秋後初庚爲末伏。

姓。漢有伏勝,伏隆。《氏族博考》伏宓同出伏羲氏。漢伏生,晉書作宓生。

乞伏,外國姓。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扶富切,浮去聲。禽覆卵也。《古今注》燕伏戊己。《前漢·五行志》丞相府史家雄雞伏子。

《集韻》鼻墨切。與匐通。《史記·范雎傳》膝行蒲伏。

叶必歷切,音壁。《賈誼·鵩賦》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憂喜聚門兮。吉凶同域。

【枥】

櫪【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20画部外筆画:16画

《唐韻》郞擊切《集韻》《韻會》《正韻》郞狄切,音歷。《說文》櫪㯕,椑指也。《徐鍇曰》以木椑十指而縛之。《廣韻》櫪,馬櫪也。《晉·桓溫風魏武詩》老驥伏櫪,志在千里。亦作歷。《前漢·梅福傳》伏歷千駟。

木名。《張衡·南都賦》楓柙櫨櫪。《李善註》與櫟同。

《韻會》引《韓愈·山石》詩時見松櫪皆十圍。

《正韻》蠶薄曰櫪。

【駉】

駉【亥集上】【馬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5画

《廣韻》古螢切《集韻》《韻會》涓熒切,音扃。《玉篇》與駫同,馬肥壯盛貌。《詩·魯頌》駉駉牡馬,在坰之野。《傳》良馬腹幹肥張。

《說文》牧馬苑也。○按《詩》在坰之野。《毛傳》林外謂之坰。坰非駉,駉非牧苑,《說文》引用誤。

【俶】

俶【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集韻》昌六切,音埱。《爾雅·釋詁》俶,始也。《書·胤征》俶擾天紀。《詩·小雅》俶載南畝。《儀禮·聘禮》燕與羞俶,獻無常數。《註》始獻四時新物,無常數也。

《爾雅·釋詁》俶,作也。《公羊傳·隱九年》三月庚辰大雨雪,何以書,記異也。何異爾,俶甚也。《詩·大雅》有俶其城。

整也。《張衡·思玄賦》元辰而俶裝。

善也。

《集韻》《正韻》他歷切。與倜同。《廣雅》俶儻,卓異也。《史記·魯仲連傳》好奇偉俶儻之書策。《司馬相如·子虛賦》俶儻瑰琦。

叶尺六切,音觸。《詩·大雅》令終有俶。叶下告。

【傥】

儻【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22画部外筆画:20画

《唐韻》他朗切《集韻》《韻會》坦朗切《正韻》他曩切,湯上聲。倜儻,卓異也。《史記·司馬相如傳》俶儻瑰瑋。《前漢·史丹傳》儻蕩不備。《註》豁達也。

《關尹子·一宇篇》心儻儻,物迭迭。《註》儻儻,猶儃儃。

或然之辭。儵忽不可期也。《莊子·天地篇》儻乎若行,而失道也。《繕性篇》軒冕在身,非性命也,物之儻來寄也。

《莊子·天下篇》時恣縱而不儻。《註》儻,苟也。

《韻會》通作黨。《前漢·董仲舒傳》黨可得見乎。《揚雄傳》黨鬼神可也。本作儻。俗作倘。

【才】

才【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昨哉切《集韻》《韻會》《正韻》牆來切,音裁。《說文》艸木之初也。从丨,上貫一,將生枝葉。一,地也。《徐曰》上一,初生岐枝。下一,地也。《六書正譌》才,木質也。在地爲木,旣伐爲才,象其枝根斬伐之餘。从木省。別作材,非。

天地人爲三才。《易·繫辭》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兩之,故六。一曰能也。《禮·文王世子》必取賢斂才焉。《論語》才難,不其然乎。《前漢·武帝紀》其令州縣舉茂才異等。《唐書·百官志》擇人以四才。《邵堯夫曰》臨大事然後見才之難。才者,天之良質也,學者所以成其才也。

質也,力也。《詩·魯頌》思無期,思馬斯才。《傳》多材也。《孟子》非天之降才爾殊也。《近思錄》性出於天,才出於氣,氣淸則才淸,氣濁則才濁。

姓。明尙書才寬。

《集韻》通作材。《說文》材,水挺也。从木,才聲。《徐曰》木勁直可用,故曰入山掄可爲材者。人之有才,義出於此。

《正韻》與纔通。古用才爲纔始字。《晉書·謝混傳》才小冨貴,便豫人家事。

與裁通。《戰國策》惟王才之。

與財通。《前漢·揚雄傳》財足以奉宗廟。

《集韻》將來切,與哉同。亦始也。《爾雅·釋詁疏》哉,古文作才。以聲近,借爲哉始之哉。

作代切,音再。義同。

叶卽由切,音遒。《焦氏·易林》季子多才,使我不憂。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