闾阎巳浚膏

出自:明代·安希范《送彭少尹转饷入都》

拼音:[lǘ][yán][sì][jùn,xùn][gāo,gào]

平仄:平平仄仄平

于役趋王事,无嗟转饷劳。
南风利舟楫,春水涨河漕。
仓庾多陈积,闾阎巳浚膏
知君爱民意,何以达天高。

查看原文

注释

【闾阎】1.里巷内外的门。后多借指里巷。 2.泛指民间。 3.借指平民。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闾】

閭【戌集上】【門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7画

《廣韻》力居切《集韻》《韻會》《正韻》凌如切,音臚。《說文》里門也。周禮五家爲比。五比爲閭。閭,侶也。二十五家相羣侶也。《書·武成》式商容閭。《傳》式其閭巷。《禮·內則》與其得罪於鄕黨州閭。《註》二十五家爲閭。《戰國策》齊桓公,宮中女市女閭七百。《註》閭里,中門也。《後漢·班固傳》閭閻且千。《註》字林曰:閭里,門也。

門名。《左傳·襄十八年》州綽門於東閭。《註》齊東門。《穀梁傳·成元年》客不說而去,相與立胥閭而語。《註》胥閭,門名。《釋文》閭,力居反。

仙所居。《史記·孝武紀》石閭者,在泰山下阯南方,方士多言此仙人之閭也。

亭名。《春秋·襄二十一年》邾庶其以漆閭丘來奔。《註》高平南,平陽縣西北有顯閭亭。

古官名。《周禮·地官·閭胥》閭胥各掌其閭之徵令。《離騷序》屈原與楚同姓,仕於懷王,爲三閭大夫。《史記·屈賈傳註》三閭之職,掌王族三姓。

石名。《五音集韻》尾閭。司馬云:閭者,聚也。水聚族之處,在扶桑東,一名沃焦。一石,方圓四萬里,厚四萬里,海水注者無不燋。

山名。《爾雅·釋地》東方之美者,有醫無閭之珣玗琪焉。《註》醫無閭,山名。今在遼東。

《揚子·方言》舟首謂之閤閭。《註》今江東呼船頭屋謂之飛閭是也。

劒名。《荀子·性惡篇》干將,莫邪,鉅闕,辟閭,此皆古之良劒也。註:《新序》曰:辟閭、巨闕,天下之良劔也。

《五音集韻》草名。狀如艾蒿。《前漢·司馬相如傳》奄閭軒于。《註》奄閭,蒿也。子可治疾。

《正韻》閭,木名。《史記·司馬相如傳》仁頻、幷閭。《註》仁頻、幷閭俱註作椶。然攷之櫚皮作索,則椶應屬幷閭,仁頻作梹榔也。

《集韻》獸名。如驢,一角,岐蹄。《山海經》縣雍之山,其獸多閭麋。《註》郭曰,閭卽羭也。似驢而岐蹄,角如麢羊。一名山驢。

美女。《戰國策》閭姝、子奢莫如媒兮。《註》閭姝,荀子作閭娵。韋昭云:梁王魏翟之美女。

姓。《左傳·定十一年》宗子陽與閭丘明相厲也。《前漢·藝文志》閭丘子十三篇。《註》魏人。《正字通》將閭、閭葵,皆複姓。漢唐君:處士閭葵班。

人名。《史記·秦本紀》吳王闔閭。《前漢·武帝紀》東夷薉君南閭等。《註》南閭者,薉君之名。《史記·建元以來王子侯者年表》俞閭侯。

【阎】

閻【戌集上】【門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集韻》《韻會》余廉切,音鹽。《說文》里中門。《後漢·班固傳》閭閻且千。《註》字林曰:閻,里中門也。《史記·越世家》莊生雖居窮閻,然以廉直聞於國。

《玉篇》巷也。《博雅》閻謂之衖。

《揚子·方言》閻笘,開也。東齊開戸謂之閻笘。

勸也。《揚子·方言》食閻,勸也。南楚,凡已不欲喜,而旁人說之,不欲怒,而旁人怒之,謂之食閻。或謂之慫慂。

《廣韻》姓也。閻職。見《左傳·文十八年》閻敖,楚大夫。見《莊十八年》。

《集韻》《類篇》徐廉切,音燅。鬼閻,地名。在潁川。《左傳·昭二十年》戰於鬼閻。《註》潁川長平縣西北有閻亭。《釋文》閻,似廉反。

縣名。《左傳·昭九年》周甘人與晉閻嘉爭閻田。《註》閻嘉,晉閻縣大夫。《釋文》閻,以廉反。

《集韻》以贍切,音爓。《說文》好而長也。《五音集韻》美色也。

衣長也。《史記·司馬相如傳》眇閻易以戍削。《註》閻易,衣長貌。

《集韻》以冉切,音琰。地名。《左傳·昭二十年》鬼閻。《釋文》又以冉反。《集韻》或作壛。

【巳】

巳【寅集中】【己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詳里切《集韻》《韻會》象齒切《正韻》詳子切,音似。《說文》巳也。四月陽氣巳出,隂氣巳藏,萬物皆成文章,故巳爲蛇,象形。《史記·律書》巳者,言陽氣之已盡也。《前漢·律歷志》振美於辰,已盛於巳。《釋名》已也,如出有所爲,畢已復還而入也。《玉篇》嗣也,起也。《爾雅·釋天》太歲在巳曰大荒落。

《韻會》上巳,節名。《韓詩章句》鄭國之俗,三月上巳,之溱洧兩水之上,執蘭招魂續魄,祓除不祥。《宋書·禮志》自魏以後,但用三日,不以巳也。

《韻補》古巳午之巳,亦讀如已矣之已。《增韻》陽氣生于子,終于巳。巳者,終巳也,象陽氣旣極回復之形,故又爲終巳字。今俗以有鉤挑者爲終已字,無鉤挑者爲辰巳字,是蓋未知其義也。

【浚】

浚【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私閏切《集韻》《韻會》《正韻》須閏切,音峻。《說文》抒也。《徐曰》抒取出之也。《左傳·襄二十四年》浚我以生。《註》言取我財以自生也。

深也。《春秋·莊九年》冬浚洙。

《揚子·方言》稟浚,敬也。秦晉閒曰稟,齊曰浚。

須也。《書·臯陶謨》夙夜浚明有家。《傳》言早夜思之,須明行之也。馬融云:大也。

水名,在衞。《詩·地理攷》浚水出浚儀,東逕邶地,入濟。

邑名。《詩·邶風》在浚之下。《傳》浚,衞邑。

《集韻》祖峻切,音俊。浚稽,山名,在武威北。

《字彙補》七均切。與踆通。伏也。《劉歆遂初賦》鳥脇翼之浚浚。與濬通。

【膏】

膏【未集下】【肉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古勞切《集韻》《韻會》居勞切《正韻》姑勞切,之性,難正也。《註》膏,肉之肥者。《史記·田敬仲完世家》狶膏棘軸。《註》狶膏,豬脂也。

《博雅》人一月而膏。《左傳·成十年》居肓之上,膏之下。《註》心下爲膏。

《正韻》澤也。《博雅》膏,滑澤也。《易·屯卦》屯其膏。《疏》正義曰:膏謂膏澤也。

脣脂,以膏和丹作之,亦曰膏。《詩·衞風》豈無膏沐,誰適爲容。

甘也。《禮·禮運》天降膏露。《註》膏,猶甘也。

凡樹理之白者皆曰膏。《周禮·地官·大司徒》其植物宜膏物。《註》鄭司農曰:膏物,謂楊柳之屬,理致且白如膏。

五穀之滑者皆曰膏。《山海經》西南黑水之閒,有廣都之野,爰有膏菽,膏稻膏黍,膏稷。《註》郭曰:言味好,皆滑如膏。

《唐韻》古到切《集韻》《韻會》《正韻》居號切,音誥。潤也。《詩·曹風》芃芃黍苗,隂雨膏之。《釋文》膏,古報反。《禮·內則》脂膏以膏之。《釋文》膏之,古報反。◎按劉鑑經史動靜字音,凡脂膏之膏則讀平聲,用以潤物曰膏,則讀去聲。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