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蔡势烜赫

出自:清代·卢道悦《相国寺旧石》

拼音:[wáng,wàng][cài][shì][xuǎn][hè]

平仄:平仄仄仄仄

一官七载余,三来相国寺。
入门孤石存,慷慨笑相视。
叹此磊落材,沈埋清净地。
抑郁归僧房,精灵入梦寐。
修髯伟丈夫,长揖就客位。
气象既轩昂,言词复清利。
感君见爱深,为君说遭际。
家本大江东,来自宣和岁。
维时久太平,君王尚游戏。
园囿象山林,穷工极点缀。
西北献苍鹰,东南贡翡翠。
徵求及闾阎,草木皆为累。
乃随花石纲,挺身入大内。
重瞳顾之喜,声价迈俦类。
曾下米颠拜,遂入清流队。
王蔡势烜赫,莫能相招致。
承恩曾几时,沧桑出不意。
童贯开边衅,灭辽失长计。
金人遂渡河,长驱无所忌。
二帝继蒙尘,邦昌窃神器。
恐被伪命污,空门暂逃避。
初非爱金仙,迹与心相背。
谓我事浮图,贤者苦责备。
悠悠五百年,永为世人弃。
所望有心人,破格相磨砺。
载归上苑中,依然堪位置。
斯言感余心,顿下穷途泪。
方图倾所怀,梵钟惊午睡。

查看原文

字义

【王】

王【午集上】【玉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0画

《廣韻》《集韻》《韻會》雨方切,音徨。《廣韻》大也,君也,天下所法。《正韻》主也,天下歸往謂之王。《易·坤卦》或從王事。

《隨卦》王用享于西山。《書·洪範》無偏無黨,王道蕩蕩。《詩·小雅》宜君宜王。《註》君,諸侯也。王,天子也。◎按秦漢以下,凡諸侯皆稱王,天子伯叔兄弟分封于外者亦曰王。

諸侯世見曰王。《詩·商頌》莫敢不來王。《箋》世見曰王。

凡尊稱亦曰王。《爾雅·釋親》父之考爲王父,父之妣爲王母。

法王,象王,皆佛號。《華嚴偈》象王行處落花紅。《岑參詩》况値廬山遠,抽簪禮法王。《註》法王,佛尊號也。

姓。

《諡法》仁義所往曰王。

王屋,山名。《書·禹貢》至于王屋。《疏》正義曰:王屋在河東垣縣東北。

弓名。《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往體寡,來體多,謂之王弓之屬。

王連,遠志也。見《博雅》夫王,芏草也。見《爾雅·釋草疏》。

王鴡,鳥名。《爾雅·釋鳥》鴡鳩,王鴡。《註》鵰類,今江東呼之爲鶚。

王鮪,魚名。《周禮·天官·人》春獻王鮪。《註》王鮪,鮪之大者。

蛇名。《爾雅·釋魚》蟒,王蛇。《註》蟒,蛇最大者,故曰王蛇。

蟲名。《爾雅·釋蟲》王蛈蜴。註:卽螲蟷,似䵹鼄,在穴中,有蓋。今河北人呼蛈蜴。《博雅》虎,王蝟也。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于放切,音旺霸王也。《正韻》凡有天下者,人稱之曰王,則平聲。據其身臨天下而言曰王,則去聲。《詩·大雅》王此大邦。《箋》王,君也。《釋文》王,于况反。《前漢·高帝紀》項羽背約而王君王於南鄭。《師古註》上王字,于放反。

《廣韻》盛也。《莊子·養生主》神雖王,不善也。《註》謂心神長王。《釋文》王,于况反。

音往。《詩·大雅》昊天曰明,及爾出王。《傳》王,往也。《朱註》音往。〇按王本古文玉字。註詳部首。

【蔡】

蔡【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1画

〔古文〕音䌨。《說文》草也。《玉篇》草芥也。草際也。

《論語》臧文仲居蔡。《何晏註》蔡,國君之守龜,出蔡地,因以爲名焉。

山名。《書·禹貢》蔡蒙旅平。《疏》蔡,山名。

《禹貢》二百里蔡。《傳》蔡,法也。法三百里而差。

國名。《書·蔡仲之命疏》成王命蔡叔之子踐諸侯之位,作蔡仲之命。

姓。《史記》蔡澤,古作祭,《左傳》祭仲,《國語》祭公謀父,《後漢書》祭遵俱作蔡。

《集韻》七曷切,音攃。《前漢·李廣利傳》昧蔡爲宛王。

桑割切,音薩。放也。《左傳·昭元年》周公殺管叔而蔡蔡叔。《韻會》本作,言放之若散米。今作蔡。

《韻補》叶子例切,音祭。《王褒·九懷》水躍兮余旌,繼以兮微蔡。雲旗兮電騖,倏忽兮容裔。

【势】

勢【子集下】【力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11画

《唐韻》舒制切《集韻》《韻會》《正韻》始制切,音世。《說文》盛權力也。《孟子》好善而忘勢。

《廣韻》形勢。《易·坤卦》地勢坤。

《增韻》氣燄也。《書·君》毋倚勢作威。

《韻會》外腎爲勢。宮,男子割勢。

《韻補》叶式列切,音設。《木華·海賦》羣山旣略,百川潛渫。泱漭澹泞,騰波赴勢。

【烜】

烜【巳集中】【火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6画

《廣韻》况晚切《集韻》火遠切《正韻》况遠切,音咺。《易·說卦》日以烜之。《疏》烜,乾也。

《玉篇》火盛貌。

《廣韻》光明也。

《韻會》《正韻》引《詩》:赫兮咺兮。◎按《詩·衞風》本作咺。釋文韓詩作宣。《禮·中庸》引《詩》作喧。無作烜者。

《廣韻》許委切《集韻》《韻會》《正韻》虎委切,音毀。《周禮·秋官·司烜氏》掌以夫遂取明火于日,以鑒取明水于月,以共祭祀之明齍明燭,共明水。《註》烜,火也。讀如衞侯燬之燬。〇按《說文》爟或从亘作烜,古玩切。《集韻》《類篇》《正韻》仍之。《正字通》云:周禮夏官司爟與秋官司烜所掌不同,音切亦異。烜非爟字重文。《說文》合爲一誤。今《廣韻》二十九換止收爟字,無烜字。《集韻》《類篇》《正韻》俱仍《說文》之誤也。

《易·說卦》日以烜之。《陸德明·音義》况晚反,又香元反。

【赫】

赫【酉集中】【赤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正韻》呼格切《集韻》《韻會》郝格切,音煂。《說文》火赤貌。《博雅》赤也。《詩·邶風》赫如渥赭。《傳》赫,赤貌。

《詩·大雅》王赫斯怒。《箋》赫,怒意。

《詩·大雅》赫赫炎炎。《傳》赫赫,旱氣也。

《詩·大雅》赫赫明明。《傳》赫赫然盛也。

《屈原·離騷》陟陞皇之赫戲兮。《註》赫戲,光明貌。

《小爾雅》赫,顯也。《前漢·忠傳》使者所過,威權翕赫。《張九齡詩》兹邦稱貴近,與世常重赫。

《李白詩》烜赫耀旌旗。

《廣韻》赫,發也。

姓。

赫連氏,複姓。

《集韻》虛訝切,音罅。與嚇同。《詩·大雅》反予來赫。《傳》赫,炙也。《箋》口距人謂之赫。《釋文》毛許白反,鄭許嫁反。莊子所云以梁國嚇我是也。

《韻會》施隻切,音釋。《爾雅·釋訓》赫赫,迅也。《釋文》赫音釋。

《前漢·孝成趙皇后傳》赫嗁書。《註》鄧展曰:赫音兄弟鬩牆之鬩。應劭曰。赫蹏,薄小紙。晉灼曰:今謂薄小物曰鬩蹏。《類篇》或作爀。亦作䓇、焃。

《韻補》叶鬩各切。《荀勗大會行禮歌》明明天子,臨下有赫。來格祈祈,邦家是若。《正字通》火炙、日暴皆曰赫。《說文》專訓火赤泥。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