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昏可莽卤

出自:明代·曹于汴《挽张年伯母》

拼音:[chén][hūn][kě,kè][mǎng][lǔ]

平仄:平平仄仄仄

张郎寿其父,念不忘其母。
寿父既承欢,念母转悽苦。
宫袍岂不华,不及北堂舞。
空有紫泥章,灰飞一抔土。
人生值亲存,晨昏可莽卤

查看原文

注释

【晨昏】早上和晚上:常做夜班令人感觉晨昏颠倒,早晚不分|晨昏随侍在侧。
【莽卤】1.粗疏;马虎。 2.模糊不明。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晨】

晨【辰集上】【日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音辰。《說文》曟,或省作晨。房星爲民田時者。《周語》農祥晨正。《註》晨正謂立春之日,晨中於午也。

《廣韻》食鄰切《集韻》乗人切,音神。《說文》作䢅,早昧爽也。从臼从辰。辰,時也。《九經字樣》䢅,隷省作晨。《爾雅·釋詁》晨,早也。《釋名》晨,伸也。旦而日光復伸見也。《玉篇》明也。《周禮·秋官·司寤氏》禦晨行者。

《集韻》慈鄰切,音秦。關中語也。

《集韻》鷐通作晨。《爾雅·釋鳥》晨風,鸇。《註》鷂屬。《詩·秦風》鴥彼晨風。

《韻補》叶時連切。《陸機·挽歌》側聽隂溝涌,臥觀天井懸。廣宵何寥廓,大暮安可晨。

【昏】

昏【辰集上】【日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呼昆切,音閽。《說文》日冥也。从日、氐省。氐者,下也。一曰民聲。《爾雅·釋詁》昏,代也。《註》代,明也。《疏》日入後二刻半爲昏,昏來則明往,故云代明。《釋名》昏,損也,陽精損減也。《周禮·秋官·司寤氏註》日入三刻爲昏,不盡三刻爲明。《淮南子·天文訓》日至虞淵,是謂黃昏。至於蒙谷,是謂定昏。

《詩·邶風》宴爾新昏。《儀禮·士昏禮註》士娶妻之禮,以昏爲期,因而名焉。必以昏者,陽往而隂來,日入三商爲昏。

《左傳·昭二十五年》昏媾、姻亞。《註》妻父曰昏,重昏爲媾,婚父曰姻,兩婿相謂曰亞。

《書·益稷》下民昏墊。《傳》昏瞀墊溺。

《書·盤庚》不昏作勞。《傳》昏,彊也。

《書·牧誓》昏棄厥肆祀弗答。《傳》昏,亂也。《疏》昏閽於事必亂,故昏爲亂也。

《左傳·昭十九年》札瘥夭昏。《註》未名曰昏。《疏》子生三月父名之。未名之曰昏,謂未三月而死也。

《集韻》呼困切,音。暗也。亦姓。

《韻補》叶許云切。《曹大家ɡū·東征賦》悵容與而久住兮,忘日夕而將昏。到長垣之境界,察農野之居民。

叶許懸切。《馬融·廣成頌》子野聽聳,離朱目眩。隷首策亂,陳子籌昏。

【可】

可【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肯我切《集韻》《韻會》《正韻》口我切,音坷。《說文》肯也。《廣韻》許可也。《韻會》可者,否之對。《書·堯典》囂訟可乎。《文中子·事君篇》達人哉山濤也,多可而少怪。

僅可,未足之辭。《論語》子曰:可也。

《禮·內則》擇于諸母與可者。《註》諸母,衆妾也,可者,傅御之屬也。

所也。《禮·中庸》體物而不可遺。《註》體猶生也,可猶所也。不有所遺,言萬物無不以鬼神之氣生也。

姓。《正字通》唐諫議大夫可中正,宋紹興進士可懋。

《字彙補》苦格切,音克。《魏書·吐谷渾傳》可汗,此非復人事。《唐書·突厥傳》可汗猶單于也,妻曰可敦。

叶孔五切,音苦。《韓愈·元和聖德詩》負鄙爲難,縱則不可。出師征之,其衆十旅。

叶口箇切,軻去聲。《魏文帝·寡婦賦》伏枕兮不寐,逮平明兮起坐。愁百端兮猥來,心鬱鬱兮無可。

《集韻》歌古作可。註詳欠部十畫。

讀作何。《石鼓文》其魚隹可。《風雅廣逸註》隹可讀作惟何,古省文也。

【莽】

莽【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8画

《玉篇》《唐韻》《廣韻》莫朗切《集韻》《類篇》模朗切,音蟒。《說文》南昌謂犬善逐兔草中爲莽。

《揚子·方言》草,南楚之閒謂之莽。《孟子》在野曰草莽之臣。《趙岐註》莽亦草也。《屈原·離騷》夕攬洲之宿莽。《註》草冬生不死者。

《周禮·秋官·剪氏》掌除蠹物,以莽草薰之。《山海經》朝歌之山有草,名曰莽草,可以毒魚。

《拾遺記》有草名莽煌,炙人衣則焦,刈之爲席,方冬彌溫,以枝相摩則火出。

《爾雅·釋草》莽,數節。《疏》凡竹節閒促數者名莽。

《小爾雅》大也。

草深貌。《楚辭·天問》草木莽莽。

《莊子·則陽篇》君爲政焉勿鹵莽。《註》猶粗率也。

莽蒼,見蒼字註。

國名。《列子·周穆王篇》西極之南隅,名古莽之國。

姓。《前漢書武帝紀莽何羅註》孟康曰:本姓馬,明德皇后惡其先人有反者,易姓莽。

《廣韻》莫厚切,音某。義同。

《唐韻古音》莫補切,音媽。《楚辭·九章》陶陶孟夏兮,草木莽莽。傷懷永哀兮,汨徂南土。

《集韻》謨郞切,音茫。莽蒼,亦讀平聲。俗作莾、莽。

【卤】

卤【子集下】【卜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籀文西字,卽音魯。《說文》西方鹹地也。東方謂之㡿,西方謂之鹵。《廣韻》鹽澤也。天生曰鹵,人造曰鹽。《書·洪範疏》水性本甘,久浸其地,變而爲鹵。《易·說卦》兌爲剛鹵。

淳鹵。《左傳·襄二十五年》楚子木使表淳鹵。《註》淳鹵,埆薄之地,表異輕其賦稅。

地名。《春秋·昭元年》晉荀吳帥師敗狄于大鹵。《註》大鹵,太原晉陽縣。

《前漢·地理志》安定郡鹵縣。

代郡鹵成縣。

鹵簿。《漢官儀》天子車駕次第,謂之鹵簿。兵衞以甲盾居外爲前導,皆著之簿,故曰鹵簿。

鹵莽,輕脫苟且也。《莊子·則陽篇》昔予爲禾耕而鹵莽之,則其實亦鹵莽而報。

香草名。《爾雅·釋草》杜,土鹵。《註》杜衡也。似葵而香。《疏》杜一名土鹵。

《廣雅》鹵,薰也。

通櫓,大盾也。《前漢·項籍傳》流血漂鹵。《註》鹵,盾也。《左思·吳都賦》干鹵殳鋌。

通擄。獲也。《揚子·方言》鹵,奪也。《前漢·高帝紀》毋得掠鹵。

《衞靑傳》車輺畜產畢收爲鹵。

姓。《史記·游俠傳》太原鹵公孺。

《字彙》龍都切,音爐。同鑪。《道樞》玄和子曰:鼎鹵天地之象也。《註》鹵,爐也。《釋名》地不生物曰鹵。鹵,爐也。如爐火處也。(鹵)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