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宗绳厥武

出自:明代·曹于汴《赠王金旸计部回南寿其兄复姓孔氏》

拼音:[tóng,tòng][zōng][shéng][jué][wǔ]

平仄:平平平平仄

仲尼躬大道,天下一家也。
岂不有同宗,一家之亲者。
天下阐其学,譬如共陶冶。
同宗绳厥武,亲若在膝下。
伯鱼何异闻,诗礼之言雅。
金旸出孔氏,传神异土苴。
赠翁垂令德,昆弟如韶夏。
食指纷同鼎,末俗睇兹寡。
季也念伯氏,万里寿玉斝。
复姓追本支,先圣自歆嘏。
繄予钦其芬,翰墨为之洒。
谓疏非所亲,胡为思如泻。
大道在金旸,吾言当不假。

查看原文

注释

【同宗】1.宗法社会指同一大宗。 2.指同一家族或同姓。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同】

同【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正韻》徒紅切《集韻》《韻會》徒東切,音桐。《說文》合會也。《玉篇》共也。《廣韻》①也。《易·同人》天與火同人,君子以類族辨物。《書·益稷》敷同日奏罔功。

《廣韻》齊也。《書·舜典》同律度量衡。《詩·小雅》我馬旣同。

聚也。《詩·小雅》獸之所同。《傳》同猶聚也。

和也。《禮·禮運》是謂大同。《註》猶和也,平也。

《周禮·春官·大司樂》六律六同。《註》六律合陽聲者,六同合隂聲者。

《典同》掌六律,六同之和。《註》律以竹,同以銅。言助陽宣氣,與之同也。

《周禮·春官·大宗伯》時見曰會,殷見曰同。《詩·小雅》赤芾金舄,會同有繹。

《周禮·地官·小司徒·井牧其田野註》司馬法曰:十成爲終,十終爲同,同方百里。《疏》謂之爲同者,取象震雷百里所聞同,故名百里爲同也。

爵名。《書·顧命》上宗奉同瑁。《註》同,爵。瑁,圭也。

州名。《廣韻》漢馮翊地有九龍泉,泉有九源,同爲一流,因以名之。《韻會》後魏以灃水攸同名州。

《正韻》通也。《莊子·在宥篇》聞廣成子在于空同之上。《註》呂吉甫曰:空同之上,無物而大通之處也。

姓。《正字通》唐有同谷。

《盧仝詩》仝不仝,異不異,是謂大仝而小異。

通作童。《列子·黃帝篇》狀與我童者,近而愛之。狀與我異者,疏而畏之。

《釋文》徒貢切,音洞。與詷同。《禮·祭統》鋪筵設同几,爲依神也。《註》同之言詷也。《疏》同之言詷也者,若單作同字,是齊同之同,非詷共之詷。若詷共之詷,則言旁作同。漢魏之時,字義如此,今則總爲一字。

叶徒黃切,音唐。《。

【宗】

宗【寅集上】【宀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作冬切《集韻》《韻會》祖賨切《正韻》祖冬切,音㚇。《說文》尊祖廟也。《白虎通》宗者何,宗有尊也,爲先祖主也,宗人之所尊也。《郉昺曰》宗者,本也。廟號不遷,最尊者祖,次曰宗,通稱曰宗廟。《禮·祭法》有虞氏祖顓頊而宗堯,夏后氏祖顓頊而宗禹,殷人祖契而宗湯,周人祖文王而宗武王。《賈誼曰》祖有功,宗有德也。

流派所出爲宗。《禮·喪服小記》別子爲祖,繼別爲宗,繼禰爲小宗。《程頤曰》凡言宗者,以主祭祀爲言,人宗於此而祭祀也。

同姓曰宗。《詩·大雅》宗子維城。《註》同姓也。

《書·舜典》禋于六宗。《註》謂所尊祭者,其祀有六,寒暑日月星水旱也。賈逵曰:天宗三,日月星。地宗三,河海岱。司馬彪曰:天宗日月星辰寒暑之屬,地宗社稷五祀之屬。

秩宗,官名。《書·舜典》咨伯,汝作秩宗。《註》主郊廟之官,掌敘鬼神尊,故曰秩宗,周禮謂之宗伯。

曰祝宗。

《周禮·春官·大宗伯》賓禮親邦國,春見曰朝,夏見曰宗。

瞽宗,殷學名。

人物所歸往亦曰宗。《書·禹貢》江漢朝宗于海。《註》言百川以海爲宗也。《史記·孔子世家》孔子以布衣傳十餘世,學者宗之。

姓。

叶則郞切,音臧。《史記·司馬遷自敘》蠲除肉,開通關梁。廣恩施博,厥稱太宗。《說文》从宀从示。《徐曰》宗廟,神祇所居。示,古祇字。

【绳】

繩【未集中】【糸部】康熙筆画:19画部外筆画:13画

《廣韻》食陵切《集韻》《韻會》《正韻》神陵切,音乗。《說文》索也。《急就篇註》繩謂紨兩股以上。總而合之者也。一曰麻絲曰繩,草謂之索。《易·繫辭》上古結繩而治。《書·說命》惟木從繩則正。《禮·經解》繩墨之於曲直。《前漢·律歷志》規圓生矩,矩方生繩,繩直生準。

《書·囧命》繩愆糾謬。《疏》木不正者,以繩正之。繩謂彈正。

《詩·周南》宜爾子孫繩繩兮。《傳》繩繩,戒愼也。《朱傳》不絕貌。

《大雅》繩其祖武。《傳》繩,戒也。《朱傳》繩,繼也。

《禮·樂記》省其文采,以繩德厚。《註》繩,猶度也。《史記·樂書註》王肅曰:繩,法也。

《禮·深衣》負繩及踝以應直。《註》繩謂裻,與後幅相當之縫也。

《左傳·莊十四年》蔡侯繩息嬀,以語楚子。《註》繩,譽也。《小爾雅》繩之,譽之也。

《集韻》以證切,音孕。《周禮·秋官·薙氏》秋繩而芟之。《註》含實曰繩。

《集韻》弭盡切,音泯。繩繩,無涯際貌。一曰運動不絕意。

《集韻》石證切,音乗。也。

《韻補》叶乗融切。《琳武庫賦》陵九城而上躋,起齊軌兮玉繩。車軒轔於雷室,騎浮厲乎雲宮。《廣韻》俗作繩。

【厥】

厥【子集下】【厂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10画

〔古文〕氒〈氏下可〉居月切,音蕨。《說文》發石也。从厂,欮聲。《玉篇》短也。《爾雅·釋言》其也。《周禮·地官·鄕大夫之職》厥明。《註》其也。

《前漢·諸侯王表》漢諸侯王厥角稽首。《註》應劭曰:厥者,頓也。角者,頟角也。

姓。《韻會》京兆人,漢賜衡山王妾厥氏。

《韻會》九勿切,音。突厥世居金山,工於鐵作,金山狀如兜鍪。俗呼兜鍪爲突厥,因爲國號。

【武】

武【辰集下】【止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文甫切《集韻》《韻會》罔甫切,音舞。《玉篇》健也。一曰威也,斷也。《書·大禹謨》乃武乃文。

《伊訓》布昭聖武。

《左傳·宣十二年》楚子曰:止戈爲武。《又》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衆,豐財者也。武有七德。

諡法之一。《汲冢周書》剛彊理直曰武,威彊叡德曰武,克定禍亂曰武,民克服曰武,夸志多窮曰武。

周樂名。《前漢·禮樂志》武王作武。武,言以功定天下也。

《禮·樂記》始奏以文,復亂以武。《鄭註》文謂鼓,武謂金。《疏》金屬西方,可以爲兵刃,故爲武。鼓主發動衆音,無兵器之用,故爲文。

迹也。《詩·大雅》履帝武敏歆。《禮·曲禮》堂上接武,堂下布武。

《禮·曲禮》牛曰一元大武。《疏》牛肥則迹大。

《爾雅·釋詁》武,繼也。《詩·大雅》下武惟周。《箋》言後人能繼先祖者,惟有周也。

冠卷曰武。《禮·玉藻》縞冠武,居冠屬武。

《雜記》委武。《註》秦人曰委,齊東曰武。

冠名。《蔡邕·獨斷》武冠,或曰繁冠,今謂之大冠,武官服之。

水名。《前漢·地理志》東郡有東武陽縣。《應劭曰》武水之陽也。

:泰山郡南武陽縣,武水所出,南人泗。

關名。《地理通釋》《左傳·哀四年》:楚人謀北,方將通於少習,以聽命。《杜註》少習,商縣武關也。《輿地廣記》:商洛縣東有少習,秦謂之武關。《賈誼·新書》所謂建武關函谷臨晉關者,大抵爲備山東諸侯也。

武都,州名。《廣韻》本自白馬氐地,魏文徙武都郡於美陽,今好畤縣界,武都古城是也。後漢平仇池山築城,置武都鎭,卽今州是也。

《地理通釋》唐大中五年,以原州之蕭關置武州。

廣武,山名。在滎陽。《前漢·項籍傳》羽與漢王臨廣武,閒而語。

縣名,屬太原郡。

修武、陽武、原武,皆屬河內郡。

靈武,今陝西環縣,唐肅宗卽位於此。

湖名。《廣輿記》在黃州府黃陂縣,相傳黃祖習射處。

溪名。亦山名。《廣輿記》在辰州府盧溪縣。馬援門生善吹笛,援作歌和之曰滔滔武溪一何深,卽此。

武山,亦在盧溪縣。

眞武,湖名。《六朝事迹》吳後主寶鼎元年,開城北渠,引後湖水流入新宮。今城北十三里有古池,俗呼爲後湖是也。

星名。《夢溪筆談》北方眞武七宿,起於東井,終於角。

武。

姓。《廣韻》《風俗通》云:宋武功之後,漢有武臣。

漢複姓,六氏。漢有乗黃令武安恭,出自武安君白起之後。《風俗通》云:漢武强侯王梁,其後因封爲氏。世本云:夏時有武羅國,其後氏焉。《何氏姓苑》有廣武氏、武成氏、武仲氏,又《西秦錄》有武都氏。

與珷通。石似玉者。《史記·司馬相如傳》瓀石武夫。

《正韻》微夫切。與無通。《禮·禮器》周坐尸,詔侑武方。《鄭註》武,讀爲無。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