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钟史牒播芳尘

出自:清代·曾广钧《上颂醇亲王庚寅七月 其三》

拼音:[gē][zhōng][shǐ][dié][bō][fāng][chén]

平仄:平平仄平平平平

周家分陕尊燕鲁,今日亲贤属一人。
好取玉梅亭畔月,遍为赤柳塞边春。
雎麟官礼功无迹,凤鸟河图治已神。
仰赞慈猷宣圣德,歌钟史牒播芳尘

查看原文

注释

【歌钟】1.伴唱的编钟。 2.歌乐声。
【史牒】1.亦作"史谍"。 2.犹史册。
【芳尘】1.指落花。 2.指美好的风气﹑声誉。 3.指名贤的踪迹。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歌】

歌【辰集下】【欠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10画

〔古文〕可哥《唐韻》古俄切《集韻》《韻會》《正韻》居何切,音柯。《說文》詠也。《徐曰》長引其聲以詠也。《釋名》人聲曰歌。歌者,柯也。以聲吟詠上下,如草木有柯葉也。《揚子·方言》兗冀言歌,聲如柯。《書·舜典》詩言志,歌永言。《正義曰》直言不足以申意,故令歌詠其詩之義以長其言。《禮·樂記》詩言其志也,歌詠其聲也。《又》歌之爲言也,長言之也。言之不足,故長言之。

曲合樂也。《詩·魏風》我歌且謠。《傳》曲合樂曰歌,徒歌曰謠。《疏》正義曰:謠旣徒歌,則歌不徒矣,故曰曲合樂曰歌。歌謠對文如此,散則歌爲總名,未必合樂也。

《韓詩·章句》有章曲曰歌,無曰謠。

《古樂府註》齊歌曰謳,吳歌曰歈,楚歌曰豔。奏樂曰登歌,曰升歌。

鐘名。《左傳·襄十一年》鄭人賂晉侯歌鐘二肆,晉侯以樂之半賜魏絳。

山名。《廣輿記》歌山,在廣西平樂府富川縣。

朝歌,地名,紂所都也。漢爲縣,屬河內郡。見《前漢·地理志》。

叶古賀切,音過。《左貴·晉元后誄》內敷隂敎,外毗陽化。綢繆庶政,密勿夙夜。恩從風翔,澤隨雨播。中外禔福,遐邇詠歌。說見《顏氏·刊謬正俗》。

叶居之切,音姬。《屈原·遠遊》張樂咸池奏承雲兮,二女御九韶,歌,使湘靈鼓瑟兮,令海若舞馮夷。

叶斤於切,音居。《柳宗元·饒娥。

【钟】

鐘【戌集上】【金部】康熙筆画:20画部外筆画:12画

《唐韻》職容切《集韻》《韻會》諸容切,音鍾。《說文》樂鐘也。《廣韻》世本曰:垂作鐘。《釋名》鐘,空也。內空受氣多,故聲大也。《詩·周南》鐘鼓樂之。

《韻會》律名,黃鐘十一月,夾鐘二月,林鐘六月,應鐘十月。◎按《周》《禮》皆作鍾,古字通用。互詳前鍾字註。

地名。《春秋·桓十一年》公會宋公于夫鐘。《註》夫鐘,郕地。

山名。《廣輿記》鐘山屬金陵。《集韻》或作銿。

【史】

史【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㕜《唐韻》疎士切《集韻》《韻會》爽士切《正韻》師止切,蘇公,式敬爾繇獄,以長我王國。《詩·小雅》旣立之監,或佐之史。《禮·曲禮》史載筆,士載言。

《玉藻》動則左史書之,言則右史書之。

《周禮·天官·宰夫》八職,五曰府,掌官契以治藏,六曰史,掌官書以贊治。○按《周禮》凡官屬皆有府史。

《周禮·天官》女史掌王后之禮職。《春官》大史掌建邦之六典,小史掌邦國之志,內史掌王之八枋之灋,外史掌書外令。

御史,長史,刺史,漢官名。

太史,九河之一。《爾雅·釋水》太史。《疏》李巡云:禹大使徒衆,通其水道,故曰太史。

姓。《廣韻》周卿,史佚之後,出建康。

《廣韻》漢複姓,五氏:世本衞有史朝朱駒,漢書藝文志有靑史氏著書,又有新豐令王史音,吳有東萊太守太史慈,晉有東萊侯史光。

叶疎土切。《易林》重黎祖後,司馬大史。陵氏之災,罹宮悲苦。《說文》本作㕜。从又持中。中,正也。

【牒】

牒【巳集中】【片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徒叶切《集韻》《韻會》達協切,音疊。《說文》札也。从片,枼聲。《廣韻》書板曰牒。《左傳·昭十五年》右師不敢對,受牒而退。《疏》牒,札也。《戰國策》孟嘗君乃取所怨五百牒削之,不敢以爲言。《前漢·路溫舒傳》取澤中蒲,截以爲牒。《註》小簡曰牒。

《匡衡傳》但以無階朝廷故隨牒在遠方。《註》隨牒,謂隨選補之恆牒。

《玉篇》譜也。《史記·封禪書》有玉牒書。《太史公自序》取之譜牒。

《淮南子·本經訓》積牒旋石以備修碕。

《後漢·王符傳》皆服文組綵牒。《註》牒卽今疊布。

《揚子·方言》牀上板。衞之北郊,趙魏之閒謂之牒。

《增韻》官府移文謂之牒。

《韻會》訟辭亦曰牒。《說文》本作。《韻會》通作諜。

【播】

播【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2画

〔古文〕補過切,波去聲。《說文》種也。一曰布也。《廣韻》揚也。《詩·豳風》其始播百穀。《書·盤庚》王播告之修,不匿厥指。

放也,棄也。《書·泰誓》播棄犂老。

《多方》屑播天命。

散也。《書·禹貢》又北播爲九河。《禮·禮運》播五行于四時。《疏》播散五行之氣於四時也。《釋文》舒也。

《增韻》逋也,遷也。《書·大誥》予惟以爾庶邦,于伐殷逋播臣。

州名。西南徼外夜郞且蘭地,唐置播州。《韓愈·柳子厚墓誌》劉禹錫當詣播州,子厚願以柳易播。

明萬歷中,平播置遵義平越二府。

姓。播武,殷賢人。或云播軌。

《集韻》《韻會》《正韻》補火切,音跛。義同。《書舜典》,播時百穀。《釋文》播,波左反。

搖也。與簸通。《莊子·人閒世》鼓筴播精,足以食十人。《註》米曰精。播,搖動也。

《集韻》逋禾切。音波。澤名。在豫州。《史記·禹本紀》滎播旣都。《註》古文尚書作滎波。

《郭璞·木禾贊》爰有嘉穀,號曰木禾。匪植匪蓺,自然靈播。

《說文》通作譒。引書,王譒告之。今書作播。

【芳】

芳【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集韻》《正韻》敷方切,音妨。《說文》香草也。《屈原·離騷》雜杜蘅與芳芷。《註》杜蘅、芳芷,皆香草名。

《玉篇》芬芳,香氣貌。《司馬相如·美人賦》芳香芬烈。

《屈原·離騷》芳與澤其雜糅兮。《註》芳,德之臭也。《晉書·元帝紀》文景垂仁,傳芳于南頓。

《韻會》州名。地多芳草,置在常芳縣。

姓。《通志·氏族略》《風俗通》云:漢有幽州刺史芳垂敷。《韻學集成》作芳。芳字从屮作屮下方。

【尘】

尘【寅集上】【小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字彙補》古文塵字。註詳土部十一畫。(塵)〔古文〕。埃也。《爾雅·釋詁》久也。謂塵垢稽久也。《詩·小雅》無將大車,祗自塵兮。《後漢·班固傳》風伯淸塵。《拾遺記》石虎起樓四十丈,異香爲屑,風起則揚之,名芳塵。《嶺南表異錄》犀角爲簪梳,塵不著髮,名辟塵犀。

淫視爲遊塵,見《穀梁序疏》。

明窻塵,丹砂,藥名。《李白·草創大還詩》髣髴明窻塵。

《梵書·圓覺經》根塵虛妄。《註》根塵,六根之塵,謂眼、耳、鼻、舌、心、意。

《列仙傳》麻姑謂王方平曰:見東海三變爲桑田,今將行復揚塵乎。

姓,見《統譜》。

叶直連切,音廛。《班彪·北征賦》忽進路以息節兮,飮予馬兮洹泉。朝露漸予冠蓋兮,衣晻藹而蒙塵。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