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涛鲛浪

出自:近现代·罗元贞《青衫湿遍 死别》

拼音:[jīng][tāo][jiāo][làng]

平仄:平平平仄

西风引恨,中秋空度,又到重阳。
怕听满城风雨,况纷纷。
万木飞黄。
在人前,未便说心伤。
想龙山,吟到茱萸句,竟如闻,邻笛苍凉。
俯仰此身无头著,浑疑地老天荒。
东向遥天极目,鲸涛鲛浪,万里重洋。
缥缈玲珑倩影,五云浓,楼阁深藏。
欲扶摇,无计自彷徨。
细思量,疑梦还疑醉,怅人天,昆恨茫茫。
泪渍十年旧事,由它搅断回肠。

查看原文

注释

【鲸涛】惊涛,巨浪。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鲸】

鯨【亥集中】【魚部】康熙筆画:19画部外筆画:8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渠京切,音擎。《說文》本作䲔,海大魚也。《玉篇》魚之王。《古今注》鯨魚者,海魚也。大者長千里,小者數十丈。其雌曰鯢,大者亦長千里,眼如明月珠。互詳鯢字註。《後漢·班固傳》於是發鯨魚,鏗華鐘。《註》海岸中有大魚名鯨。

有獸名蒲牢。蒲牢素畏鯨魚,鯨魚擊蒲牢,蒲牢輒大鳴。凡鐘欲令其聲大者,故作蒲牢於其上,撞鐘者名爲鯨魚。

《西京雜記》漢武刻石爲鯨,置昆明池,每雷雨,魚常鳴吼,鱗鬣皆動。《杜甫詩》石鯨鱗甲動秋風。

《集韻》渠良切,音彊。義同。

【涛】

濤【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4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徒刀切,音陶。《說文》大波也。《郭璞·江賦》激逸勢以前驅,乃鼓怒而作濤。

《集韻》陳留切,音儔。義同。

是酉切,音受。與同。水名,在蜀。或作濤。

大到切,音導。與燾同。《說文》溥覆照也。

《韻補》叶陳如切,音除。《柳宗元詩》蒸蒸在家,其父世漁。飮酒不節,死於風濤。

【鲛】

鮫【亥集中】【魚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古肴切《集韻》《韻會》《正韻》居肴切,口之飾。《荀子·議兵篇》楚人鮫革犀兕以爲甲。《註》以鮫魚皮及犀兕爲甲。

官名。《左傳·昭二十年》澤之萑蒲,舟鮫守之。《註》舟鮫,官名也。《疏》鮫,大魚之名,澤中有水有魚,故以舟鮫爲官名也。

鮫人。《左思·吳都賦》訪靈夔於鮫人。《註》鮫人居水中。《述異記》鮫人水居如魚,不廢機織,眼泣則成珠。

【浪】

浪【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7画

《廣韻》魯當切《集韻》《韻會》盧當切《正韻》魯堂切,音郞。滄浪,水名。《水經注》水出荆山,東西流爲滄浪之水。

康浪,水名。《廣輿記》在靑州臨湽。

浪浪,流貌。《屈原·離騷》霑余襟之浪浪。

聊浪,放蕩貌。《揚雄·羽獵賦》聊浪乎宇內。

浶浪,驚擾貌。《張衡·西京賦》樛蓼浶浪。

博浪,地名。《前漢·地理志》河南陽武縣有博浪沙。

樂浪,漢郡名,卽古朝鮮國。

莊浪,縣名,屬平凉府。

《唐韻》來宕切《集韻》《韻會》《正韻》郞宕切,音閬。波也。水激石遇風則浪。

鼓也。《孔稚圭北山移文》浪栧上京。

謔浪,不敬也。《詩·邶風》謔浪笑傲。《註》浪,意萌也。

井名。《張僧鑒潯陽記》湓城有浪井。

姓。晉浪逢。

《集韻》里黨切,音朖。孟浪,猶較略也。一曰不精要之貌。《莊子·齊物論》夫子以爲孟浪之言。徐邈讀莽朗,向秀讀漫瀾。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