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楸满地黑

出自:近现代·林散之《东湖夜宿六七年由扬州归南京作》

拼音:[sōng][qiū][mǎn][dì,de][hēi]

平仄:平平仄仄平

境僻寒来早,星繁夜入冬。
松楸满地黑,灯火万家红。
名废因疏懒,身闲赖聩聋。
凉凉何所似,江海一归鸿。

查看原文

注释

【松楸】1.松树与楸树。墓地多植,因以代称坟墓。 2.特指父母坟茔。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松】

松【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㮤梥庺《唐韻》詳容切《集韻》思恭切《正韻》息中切,音淞。木也。《字說》松,百木之長,猶公,故字从公。《禮·禮器》如松柏之有心也,故貫四時而不改柯易葉。《史記·龜筴傳》千歲之松,上有兔絲,下有茯苓。《摭遺》吳鄧夫人傷臉,以琥珀屑滅痕。《註》琥珀,松脂入地千年所化。

甘松,香草名。《廣志》細葉,蔓生,可合諸香。

長松。《本草》一名仙茆,能治風。

州名。《韻會》本河關之西南羌也,唐置松州。

江名。松江,《禹貢》三江之一。或作淞。

【楸】

楸【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七由切《集韻》《韻會》《正韻》雌由切,音秋。《說文》梓也。《韻會》楸與梓本同末異,若檜之柏葉松身。《爾雅·釋木》槐,大而皵,楸。小而皵,榎。則楸又槐屬也。《埤雅》楸梧早脫,故楸謂之秋。楸,美木也。一作萩。《史記·貨殖傳》淮北常山巴南河濟之閒,千樹萩,其人與千戸侯等。《述異記》越人多橘柚園,歲出橘稅,謂之橙橘戸。中山又有楸戸,著名楸籍者也。《曹植·名都篇》走馬長楸閒。

苦楸。《詩·北山有楰疏》其樹葉木理如楸,山楸之異者,今人謂之苦楸是也。

楸枰,棊局也。《段成式·觀棊詩》閒對奕楸傾一壷。《沈彬詩》井里交連側局楸。

【满】

滿【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1画

〔古文〕音懣。《說文》盈溢也。《書·大禹謨》不自滿假。《傳》滿謂盈實。《正義》滿以器喩,故爲盈實。《管子·霸言篇》地大而不爲,命曰土滿。人衆而不理,命曰人滿。兵威而不止,命曰武滿。

姓,晉滿奮。

《集韻》莫困切,音悶。同懣。《說文》煩也。或省作滿。《前漢·霍光傳》憂滿不食。

《韻補》叶美辨切,音免。《蘇軾詩》南都從事亦學道,不恤枯腸誇腦滿。問羊他日到金華,應時相將遊閬苑。

【地】

地【丑集中】【土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埊列也。《白虎通》地者,易也。言養萬物懷任交易變化也。《釋名》地,底也,其體底下,載萬物也。《易·說卦傳》坤爲地。《內經》岐伯曰:地爲人之下,太虛之中。黃帝曰:馮乎。曰:大氣舉之。《周禮·地官》土訓掌道地圖,以詔地事,道地慝,以辨地物,而原其生,以詔地求。《博物志》地以名山爲輔佐,石爲之骨,川爲之脈,艸木爲之毛,土爲之肉。

第也,但也。《前漢·丙吉傳》西曹地忍之。

叶徒何切,音沱。《屈原·橘頌》閉目自愼,終不失過兮。秉德無私,參天地兮。《揚雄·羽獵賦》鳥不及飛,獸不得過,軍驚師駭,刮野埽地。○按吳棫收地入箇韻,音隋,則過可如字讀,沱隋亦平去閒耳。本作坔。

【黑】

黑【亥集下】【黑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呼北切《集韻》《韻會》《正韻》迄得切,音潶。《說文》火所熏之色也。韓康伯曰:北方隂色。《釋名》黑,晦也。如晦冥時色也。《易·說卦》坤其於地也爲黑。《書·禹貢》兗州,厥土黑墳。《禮·檀弓》夏后氏尚黑。

水名。《書·禹貢》華陽黑水惟梁州,黑水西河惟雍州。

《前漢·地理志》益州郡滇池縣有黑水祠。

黑齒,國名。《楚辭·招魂》雕題黑齒。

地名。《左傳·宣六年》公會晉侯宋公于黑壤。

黑子,今所謂黶子也。《前漢·高帝紀》左股有七十二黑子。

《賈誼傳》淮陽之比大諸侯厪如黑子之著面。

《周禮·天官·籩人》其實䵄蕡白黑。《註》黍曰黑。

《詩·小雅》以其騂黑。《傳》黑,羊豕也。

姓。周有黑肱,黑胎。

叶鬩各切,音壑。《史記·龜筴傳》天出五色,以辨白黑。地生五穀,以知善惡。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