衮衮向东倾

出自:元代·刘基《渡江云》

拼音:[gǔn][gǔn][xiàng][dōng][qīng]

平仄:仄仄仄平平

西风吹楚甸,四山净绿,万籁起秋声。
捲帘当晚霁,倚遍阑干,惨恻望乡情。
柴桑旧菊,为谁犹擢金。
愁他一江流水,衮衮向东倾
凄清,天边孤雁,甚处飞来,到中庭落影。
云路遥、归程难计,离恨空萦。
斜阳冉冉低乔木,但暝色、摇动檐楹。
还又见、花间露滴瑶琼。

查看原文

注释

【衮衮】〈书〉连续不断;众多。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衮】

衮【申集下】【衣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古本切,音滚。天子服也。《正韻》龍衣法服也。《說文》天子享先王,卷龍繡于下幅,一龍蟠阿上向。《詩·豳風》我覯之子,袞衣繡裳。《周禮·天官·司服》享先王,則袞冕。《註》兗,龍衣也。《儀禮·覲禮》天子袞冕負斧扆。《註》袞衣者,裨之上也。

與卷通。《禮·王制》三公一命卷。《註》卷,俗讀也,其通則曰袞。

袞袞。《晉書·王戎傳》裴頠論前言往行,袞袞可聽。

《韻會》亦作裷。《荀子·富國篇》天子袾裷衣冕。與袞同。

【向】

向【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正韻》亦作鄕。《禮·明堂位》刮楹達鄕。◎按明堂位註,鄕謂夾戸窻也。每室八窻,爲四達,則凡牖皆名鄕,不獨北出牖矣。

《廣韻》對也。《戰國策》西向事秦。《莊子·秋水篇》望洋向若而嘆。

或作嚮。《易·說卦》嚮明而治。亦作鄕。《禮·明堂位》南鄕而立。

《集韻》趣也。

《韻會》救也。

昔也。《莊子·寓言篇》若向也俯,而今也仰。亦通作鄕。《論語》鄕也,吾見於夫子而問知。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式亮切,音餉。《廣韻》姓也。《左傳·成五年》諸侯謀復會宋公,使向爲人辭以子靈之難。《釋文》向,舒亮反。

《玉篇》地名。《詩·小雅》皇父孔聖,作都于向。《註》向在東都畿內,今孟州河陽縣。《左傳·隱十一年》王與鄭人向。《註》軹縣西有地,名向上。《襄十一年》諸侯會于北林師于向。《註》在川郡有向鄕。

《集韻》國名。《春秋·隱二年》莒人入向。《註》向,小國也,譙國龍亢縣東南有向城。《史記·褚少孫補三皇紀》怡向申莒,皆姜姓之後,漢爲縣。《前漢·地理志》沛郡向縣。《註》向,故國,姜姓,炎帝後。

《集韻》《正韻》法志》作叔嚮,顏師古:音許兩反。

《正韻》古文嚮字。註詳十六畫。

【东】

東【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正韻》德紅切《集韻》《韻會》都籠切,音蝀。《說文》動也。陽氣動,于時爲春。《書·堯典》平秩東作。《孔傳》歲起於東,而始就耕也。《淮南子·天文訓》東方木也,其帝太皡。

《史記·曆書》日起於東,月起於西。《鄭樵·通志》日在木中曰東,在木上曰杲,在木下曰杳。木,若木也,日所升降。

《詩·大雅》東有啓明。

《爾雅·釋地》東至于泰遠。

姓。《聖賢羣輔錄》舜友東不訾。

叶當經切,音丁。《詩·小雅》念我土宇,我生不辰。逢天僤怒,自西徂東。

叶都郞切,音當。《楊泉·蠶賦》粵召僕夫,築室于旁。于旁伊何,在庭之東。○按《說文》東自爲部,今倂入。

【倾】

傾【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11画

《唐韻》去營切《集韻》《韻會》《正韻》窺營切,音卿。《說文》側也。

伏也,敧也。《禮·曲禮》傾則姦。《註》視流則容側,必有不正之心存乎胷中,此君子所以愼也。

圯也,空也。《淮南子·天文訓》天傾西北。

西傾,山名。《書·禹貢》西傾因桓是來。

通作頃。《詩·周南》不盈頃筐。

《韻補》叶曲陽切,音匡。《黃庭經》羅列六腑生三光,心精意專內不傾,上合三焦下玉漿。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