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鹰司鸷击

出自:元代·刘基《送张孟兼之山西按察司佥事任》

拼音:[cāng][yīng][sī][zhì][jī]

平仄:平平平仄平

平明集冠盖,祖帐清江濆。
天县赫曦日,山涌崔嵬云。
大舶发中流,碧水龙鳞纹。
宿雨霁初伏,川原无垢氛。
脩杨蓊深绿,禾黍气如饙。
芦荻响微风,鹳鹤鸣相闻。
市酒虽云薄,情至心自醺。
赠诗虽不多,芳意同兰薰。
丈夫树远业,儿女徒纷纷。
农夫务去草,稊稗职所耘。
苍鹰司鸷击,枭鸾慎其分。
利剑断犀兕,不数雀与鼢。
筹边有庙算,樽俎茂奇勋。
巍巍太行山,苍翠浮絪缊。
万古戒华戎,峻极通天文。
老罴当道卧,气詟狼虎群。
引领望征旆,迢迢隔河汾。
营平跃前烈,定远扬后芬。
制胜在两楹,岂必疲三军。
功成早归来,华衮昭玄纁。

查看原文

注释

【苍鹰】1.鸟名。即鹰。 2.比喻酷吏。
【鸷击】1.击搏。 2.鹰鹯之类猛禽的代称。 3.比喻猛烈。 4.古代借指御史中丞的职权。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苍】

蒼【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0画

〔古文〕音倉。《說文》草色也。《易·說卦傳》震爲蒼筤竹。《臨川吳氏註》蒼,深靑色。《詩·王風》悠悠蒼天。《禮·玉藻》大夫佩水蒼玉。《疏》似水之蒼而雜有文。

《博雅》茂也。《書·益稷篇》至于海隅蒼生。《傳》蒼蒼然生草木。

老也。《詩·秦風》蒹葭蒼蒼。《釋文》物老之狀。

《前漢·陳勝傳》蒼頭。《註》士卒靑帛巾。

《綱目集覽》蒼黃,急遽貌。

姓。《通志·氏族略》蒼氏。《註》《風俗通》云:八愷,蒼舒之後。

《韻會》采朗切,倉上聲。莽蒼,寒狀。一曰近郊之色。《莊子·逍遙遊》適莽蒼者,三飡而反。《唐書·韋述傳》蒼卒犇逼。《白居易詩》寒銷春蒼茫。亦作倉。《禮·月令》駕倉龍,服倉玉。《史記·蕭望之傳》倉頭廬兒。《直音》作蒼。蒼字从艸作。

【鹰】

鷹【亥集中】【鳥部】康熙筆画:23画部外筆画:12画

《廣韻》《集韻》《韻會》於陵切,音膺。《玉篇》鷙鳥。李時珍曰:鷹以膺擊,故謂之鷹。陸佃云:一歲曰黃鷹,二歲曰鴘鷹,鴘次赤也。三歲曰鶬鷹,今通謂之角鷹,頂有毛角微起。一曰題肩,一曰征鳥,一曰爽鳩。《左傳·昭十七年》爽鳩氏。《註》鷹也,一作鶆鳩。《爾雅·釋鳥》鷹鶆鳩。

《本草》虎鷹,翼廣丈餘,能搏虎。《裴氏新書》鷹在衆鳥閒,若睡寐然,故積怒而後全剛生焉。詩大雅:維師尚父,時維鷹揚。言其武之奮揚也。《正字通》鷹雄形小雌體大,生於窟者好眠,巢於木者常立,雙骹長者起遲,六翮短者飛急。禮月令,季夏,鷹乃學習。註:鶵學飛。

季秋,鷹乃祭鳥。註:欲食鳥,先殺鳥不食。毛氏曰:本作䧹,後人加鳥字,不知䧹已从隹矣。徐鍇曰:鷹隨人指縱,故从人。

【司】

司【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音思。《說文》臣司事於外者。《玉篇》主也。《書·大禹謨》兹用不犯于有司。

《高宗肜日》王司敬民。

《周官》欽乃攸司。《禮·曲禮》天子之五官,曰司徒、司馬、司空、司士、司,典司五衆。天子之六府,曰司土、司水、司木、司草、司器、司貨,典司六職。

州名。《晉書·地理志》司州,漢司隸校尉所部。魏氏置司州。

《廣韻》姓也。《左傳》鄭有司臣。

《正字通》司徒,司馬,司空,皆複姓。

《集韻》《韻會》《正韻》相吏切,音笥。義同。《前漢·敘傳》民具爾瞻,困于二司。《註》師古曰:司,先字反。《王粲·酒賦》酒正膳夫冢宰是司,虔濯器用,敬滌蘊饎。

與伺通。《前漢·高五王傳》魏勃常早掃齊相舍人門外,舍人怪之,以爲物而司之,得勃。

《灌夫傳》太后亦已使司。

《容齋隨筆》司有入聲。如白居易詩:四十著緋軍司馬,男兒官職未蹉跎。一爲州司馬,三見歲重陽。武元衡詩,惟有白鬚張司馬,不言名利尚相從是也。○按司字有平、去二聲。白、武二詩所用,當係去聲讀作入聲者,無據,不可從。

【鸷】

鷙【亥集中】【鳥部】康熙筆画:22画部外筆画:11画

《唐韻》《集韻》《韻會》脂利切《正韻》支義切,音至。《說文》擊殺鳥也。《玉篇》猛鳥也。《屈原·離騷》鷙鳥之不羣兮,自前世而固然。《王逸註》鷙,執也。謂能執伏衆鳥,鷹鸇之類也。《後漢·杜詩傳》湯武善禦衆,故無忿鷙之師。《註》鷙,擊也。

凡鳥之勇,獸之猛者,皆曰鷙。《禮·月令》鷹隼蚤鷙。《註》鷙,疾厲之氣也。亦作摯。《禮·曲禮》前有摯獸。

抵也。莊子馬蹄篇馬知介倪闉扼鷙曼。䆁文李云鷙,牴也。

《集韻》《類篇》陟栗切,音窒。《莊子·在宥篇》天下始喬詰卓鷙。《音義》卓鷙,行不平也。

疑也。《管子·五輔篇》下愈覆鷙而不聽從。《註》謂伺察而懷疑也。

《集韻》之列切,音晢。鳥擊也。

《集韻》《類篇》敕栗切,音抶。

陟利切,音致。義同。

【击】

擊【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3画

《唐韻》古歷切《集韻》《韻會》吉歷切,音激。《說文》攴也。《徐曰》撲也。《廣韻》打也。《增韻》扣也。《易·蒙卦》擊蒙。《註》擊去童蒙,以發其昧。《史記·叔孫通傳》拔劒擊柱。

《酷吏傳》義縱以鷹擊毛摯爲治。

攻殺也。《楚語》刲羊擊豕。《註》擊,殺也。《前漢·高帝紀》急擊之勿失。

觸也。《莊子·田子方》目擊而道存矣。或作撽。

《集韻》《韻會》《正韻》敵切,音檄。與覡同。男巫也。《荀子·王制篇》知其吉凶妖祥,傴巫跛擊之事也。《註》擊讀爲覡。

《集韻》吉詣切,音訃。人名。春秋晉有屠擊。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