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是胭脂染

出自:近现代·吴未淳《石榴》

拼音:[nǐ][shì][yān][zhī][rǎn]

平仄:仄仄平平仄

拟是胭脂染,幽庭数树丹。
绛衣宵润露,锦帐晓凝寒。
岂假朱幡护,无劳素手抟。
西风秋意紧,百子迸霜丸。

查看原文

字义

【拟】

擬【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4画

《唐韻》魚紀切《集韻》《韻會》偶起切,疑上聲。《說文》度也。《增韻》準擬揣度以待也。《易·繫辭》擬之而後言。《疏》擬度之而後言也。

像也,比擬也。《前漢·公孫弘傳》管仲相齊有三歸,侈擬於君。《註》擬,疑也,言相似也。《後漢·張衡傳》吾觀太,方知子雲妙極道數,乃與五經相擬。《集韻》或作譺。

作懝。《禮記》通作儗。《漢書》借作儀。

【是】

是【辰集上】【日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音姼。《說文》作昰。直也。从日正。《釋名》是,嗜也,人嗜樂之也。《玉篇》是,是非也。《禮·曲禮》夫禮者,所以定親疎、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也。

《博雅》是,此也。《易·乾卦》不見是而無悶。《又》是故居上位而不驕。

姓。《姓氏急就篇》是氏,吳有是儀,唐有是光。

《集韻》田黎切,音題。《公羊傳·僖十六年》是月者何,僅逮是月也。《註》是,月邊也。魯人語也。《釋文》是,如字。一音徒兮反。

與氏通。《前漢·地理志》氏爲莊公。《註》氏,與是同。古通用。

《韻補》叶市之切。《蔡邕·釋誨》予惟悼哉,害其若是。天高地厚,跼而蹐之。

【胭】

胭【未集下】【肉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6画

《廣韻》烏前切《集韻》因蓮切《正韻》因肩切,音烟。《說文》嗌也。《玉篇》胭喉也。

《廣韻》胭脂,與燕脂同。

【脂】

脂【未集下】【肉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旨夷切《集韻》《韻會》蒸夷切《正韻》旨而切,音祗。《說文》戴角者脂,無角者膏。《正字通》禽獸腴也。凝者爲脂,釋者爲膏。《詩·衞風》膚如凝脂。《傳》如脂之凝《史記·貨殖傳》販脂辱處也。

《釋名》脂,砥也。著面柔滑如砥石也。

《博雅》人二月而脂。《前漢·五行志》在人腹中,肥而包裹心者,脂也。

《正字通》燕脂,以紅藍花汁凝脂爲之,燕國所出。後人用爲口脂。《釋名》脣脂,以丹作之,象脣赤也。

以喻榮祿也。《揚子·太經》出泥入脂。《註》脂,榮祿也。卜從洿泥之中出,求榮祿之處也。

用以利物曰脂。《詩·衞風》載脂載舝。《傳》脂舝其車,以還我行也。

鳥名。《爾雅·釋鳥》桑扈,竊脂。《註》俗謂之靑雀,觜曲,食肉,好盜脂膏,因名竊脂。《詩·小雅·交交桑扈傳》桑扈,竊脂也。

草名。《抱朴子·僊藥卷》玉脂芝,生於有玉之山,常居懸危之處。

《正字通》藥名。赤石脂,可以塗屋。

五靈脂。

補骨脂。

《五音集韻》水名。

姓。《後漢·孔融傳》初,京兆人脂習元升與融相善。

《集韻》軫視切,音旨。手指也。與指同。

【染】

染【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而琰切,音冉。《說文》以繒彩爲色。从水杂聲。徐鍇引裴光遠云:从水,水者所以染。从木,木者桅茜之屬。从九,九者染之數也。《周禮·天官》染人掌染帛。《爾雅·釋器》一染謂之縓,再染謂之赬,三染謂之纁。

柔貌。《詩·小雅》荏染柔木。

《博雅》染耦,和諧也。

姓。《姓譜》晉染閔,五代染于。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而豔切,冉去聲。汚也,漬也。《書·胤征》舊染汚俗,咸與維新。《韻會》《周禮》染人有上、去二音。从九會意。俗从丸,非。○按《說文》收水部,今誤入。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