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姑峨峨插天起

出自:明代·罗亨信《盱江旧隐》

拼音:[má][gū][é][é][chā][tiān][qǐ]

平仄:平平平平平平仄

将军世业盱江上,宦游命写盱江图。
生绡半幅盈数尺,山川回合云模糊。
麻姑峨峨插天起,凤凰之山相迤逦。
彭蠡西环波不兴,目送孤帆数千里。
茅亭隐约绿阴中,客散亭空春昼融。
扁舟一叶系岸曲,故人载酒相过从。
将军提兵禦北塞,乡林迥隔烟霞外。
遥瞻先陇白云边,引领徘徊成感慨。
武馀看画益凄其,远道驰驱未得归。
天边忍见孤鸿度,旅馆愁闻乌夜啼。
人生忠孝期兼尽,华勋好立安边镇。
丈夫许国信不凡,会须管取黄金印。
业就名成衣锦归,松楸展祭敦典彝。
乡邦父老咸叹息,山川草木生光辉。

查看原文

注释

【麻姑】中国神话人物。东汉时应召降临蔡经家。能掷米成珠。相传在绛珠河畔以灵芝酿酒,以备蟠桃会上为西王母祝寿。故旧时为妇女祝寿多绘麻姑像以赠,称“麻姑献寿”。
【峨峨】1.亦作"峩峩"。 2.高貌。 3.盛壮,盛美。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麻】

麻【亥集下】【麻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集韻》莫遐切《韻會》《正韻》謨加切,音蟆。《玉篇》枲屬也。皮績爲布,子可食。《爾雅·釋草》枲麻。《疏》麻,一名枲。禹貢靑州云:厥貢岱畎絲枲是也。《禮·內則》女子執麻枲學女事,以共衣服。

大麻有實者名苴,無實者名枲。《本草》雄者名枲麻,牡麻,雌者爲苴麻,茡麻。

蕁麻。蕁本作䕭。見《本草圖經》。

《詩·豳風》禾麻菽麥。《禮·月令》食麻與犬。《黃帝素問》麻麥稷黍豆,爲五穀。《正字通》麻,卽油麻。

胡麻。《爾雅翼》胡麻,一名巨勝。《正字通》言其大而勝,卽今黑芝麻也。

疏麻。《楚辭·九歌》折疏麻兮瑤華。《註》疏麻,神麻也。

升麻、天麻,皆藥名。

樂器。鼗鼓名。《爾雅·釋樂》大鼗謂之麻,小者謂之料。《註》麻者,音槪而長也。

固麻。《南史·百濟傳》百濟國號王所都城曰固麻,邑曰簷魯,如中國言郡縣也。

《山海經》有壽麻國。

地名。《左傳·成十三年》晉師及秦師戰于麻隧。《註》秦地。

《後漢·蓋延傳》南伐劉永,進取麻鄕。《註》麻鄕,縣名。

姓。《風俗通》齊大夫麻嬰之後,漢麻達,註論語。

朝廷綸命曰麻。《翰林志》唐中書,用黃白二麻爲綸命,其後翰林專掌白麻,中書獨用黃麻。

《韻補》叶謨婆切。《詩·齊風》東門之池,可以漚麻。彼美淑姬,可與晤歌。

叶眉波切,音摩。《潘岳·河陽詩》曲蓬何以直,託身依叢麻。黔黎竟何常,政在成民和。《六書正譌》从,音派,麻片也。从广人在屋下,治麻之意。俗作麻,从木,非。

【姑】

姑【丑集下】【女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5画

《廣韻》古胡切《集韻》《韻會》《正韻》攻乎切,妹曰王姑。《詩·邶風》問我諸姑。

婦謂夫之女妹曰小姑。《新婦詩》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嘗。

《禮·檀弓》細人之愛人以姑息。《註》姑,且也。息,休也。○按尸子曰:紂棄黎老之言,用姑息之語。註:姑,婦女也。息,小兒也。

且也。《書·酒誥》姑惟敎之。

星名。《歲時記》黃姑牽牛星,一曰河鼓也。

國名。《左傳·昭九年》及武王克商,蒲姑,商奄,吾東土也。杜預註曰樂安博昌縣北有蒲姑城。

《尚書序》周公告召公,作將蒲姑。

有亳姑,亡。

山名。麻姑,在建昌南城縣西南。道書,三十六洞天之一,顏眞卿有麻姑壇記。李覯有麻姑山賦。

從姑山,在縣東南,以山次于麻姑因名。

姓。姑浮,越大夫。

作姑,邪道所出也。《後漢·王莽》傳》三萬餘人南出棗街作姑。

三姑,三尸也。《酉陽雜俎》人有三尸,上尸淸姑,中尸白姑,下尸血姑。

祀姑,幡名。《吳語》吳王與晉爭長,乃戒夜中官師擁鐸建祀姑。

金僕姑,矢名。《左傳·莊十一年》公以金僕姑射南宮長萬。

䑕姑,牡丹名。見《本草綱目》。

【峨】

峨【寅集中】【山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7画

《廣韻》五何切《集韻》《韻會》《正韻》牛何切,音莪。《說文》嵯峨,山高。《陸機·從軍行》崇山鬱嵯峨。

峨眉,山名,在四川嘉定州眉縣南百里,或作峩山,有三峰,曰大峩,中峩,小峩。《名山記》兩山相對如蛾眉,故名。

閩之歸化泰寧,粵之太平,豫之郟縣皆有蛾眉山,名同而地別。

峩峩,高貌。《詩·大雅》奉璋峩峩。《註》執圭璋助祭者,儀容峩峩然。

《陸機·答賈長淵詩》淑問峩峩。

《韻會》通作俄。《前漢·揚雄傳》俄軒冕,雜衣裳。

叶魚羈切,音宜。《劉向·九歎》懷芬香而挾蕙兮,佩江蘺之菲菲。握申椒與杜若兮,冠浮雲之峩峩。

叶阮古切,音五。《韓愈·元和聖德詩》瀆鬼濛鴻,嶽祇嶫峨。飫沃羶薌,產祥降嘏。嘏音古。《集韻》或作。

【插】

插【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楚洽切《集韻》《韻會》《正韻》測洽切,音鍤。《說文》刺肉也。《廣韻》刺入也。《前漢·高帝紀》羽檄徵天下兵。《註》魏武奏事云:今邊有警,輒露檄插羽。

《急就篇·師古註》插者,擔也。兩頭鑯銳,所以插刺禾束,而擔之也。《集韻》或作捷。

與鍤同。刺土器也。《戰國策》坐而織蕢,立則杖插。

《集韻》七接切,音妾。搢也。與扱同。

側洽切,音眨。攝也。从干从臼。俗作揷挿,非。

【天】

天【丑集下】【大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1画

〔古文〕腆平聲。《說文》顚也。至高在上,从一大也。《白虎通》鎭也,居高理下,爲物鎭也。《易·說卦》乾爲天。《禮·禮運》天秉陽,垂日星。荀子曰:天無實形,地之上至虛者皆天也。邵子曰:自然之外別無天。《程子遺書》天之蒼蒼,豈是天之形。視下亦復如是。《張子正蒙》天左旋,處其中者順之,少遲則反右矣。《朱子·語類》離騷有九天之說,諸家妄解云有九天。據某觀之,只是九重。蓋天運行有許多重數,裏面重數較軟,在外則漸硬,想到第九重成硬殻相似,那裏轉得愈緊矣。○按天形如卵白。細察卵白,其中之絪縕融密處確有七重,第八重白膜稍硬,最後九重便成硬殻。可見朱子體象造化之妙。今西洋曆說,天一層緩似一層,此七政退旋,所以有遲速也。

星名。《爾雅·釋天》天,根氐也。《周語》天根見而水涸。

古帝號。葛天氏,見《疏仡紀》。

神名。《山海經》形天與帝爭神,帝斷其首,乃以乳爲目,臍爲口,操干戚以舞。形一作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或作獸名,非。

地名。《蜀地志》蜀卭僰山後四野,無晴日,曰漏天。《杜甫詩》地近漏天終歲雨。

山名。《九州要記》凉州古武城有天山,黃帝受金液神丹于此。一曰在伊州。《註》天山,卽祁連山。

天,樂名。鈞天廣樂,見《史記·趙世家》。

署名。《唐六典》內閣惟祕書閣,宏壯曰木天。今翰林院稱木天署。

景天,草名。《陶弘景曰》以盆盛,置屋上,辟火灾。

髡》其人天且劓。

姓。漢長社令天高。見《姓苑》。○按先韻,古與眞文通,故天字皆从鐵因反。考之經史皆然,惟《易》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與庚靑通耳。《正字通》謂,至尊莫如天,天以下又莫如君父,字音必不可僭易攺叶,所論頗正大。,武后所造天字,似篆文天。

【起】

起【酉集中】【走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音杞。《說文》能立也。《釋名》起,舉也。平舉體也。《禮·曲禮》請業則起,請益則起。《孟子》雞鳴而起。

《書·益稷》元首起哉。《疏》言無廢事業。

《禮·孔子閒居》無聲之樂,氣志旣起。《註》起,猶行也。

《禮·儒行》雖危起居,竟信其志。《註》起居,猶舉事動作也。

《論語》起予者,商也。《疏》起,猶發也。

姓。《廣韻》出《何氏姓苑》。

《韻補》叶口舉切。《易林》明德訖終,虎亂滋起。叶上父。

叶去九切。《徐幹·齊都賦》羽族盛興,毛羣盡起。上蔽雲穹,下被臯藪。

,古文。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