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城细仗晓初移

出自:唐代·司空图《杨柳枝寿杯词十八首》

拼音:[tái,tāi][chéng][xì][zhàng][xiǎo][chū][yí]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乐府翻来占太平,风光无处不含情。
千门万户喧歌吹,富贵人间只此声。
撼晚梳空不自持,与君同折上楼时。
春风还有常情处,系得人心免别离。
灞亭东去彻隋堤,赠别何须醉似泥。
万里往来无一事,便帆轻拂乱莺啼。
台城细仗晓初移,诏赐千官禊饮时。
绿帐远笼清珮响,更曛晴日上龙旗。
桃源仙子不须夸,闻道惟栽一片花。
何似浣纱溪畔住,绿阴相间两三家。
偶然楼上卷珠帘,往往长条拂枕函。
恰值小娥初学舞,拟偷金缕押春衫。
池边影动散鸳鸯,更引微风乱绣床。
直待玉窗尘不起,始应金雁得成行。
稻畦分影向江村,憔悴经霜只半存。
昨日流莺今不见,乱萤飞出照黄昏。
客泪休沾汉水滨,舞腰羞杀汉宫人。
狂风更与回烟帚,扫尽繁花独占春。
游人莫叹易凋衰,长乐荣枯自有期。
看取明年春意动,更于何处最先知。
昔年行乐及芳时,一上丹梯桂一枝。
笑问江头醉公子,饶君满把麹尘丝。
渡头残照一行新,独自依依向北人。
莫恨乡程千里远,眼中从此故乡春。
絮惹轻枝雪未飘,小溪烟束带危桥。
邻家女伴频攀折,不觉回身罥翠翘。
处处萦空百万枝,一枝枝好更题诗。
隔城远岫招行客,便与朱楼当酒旗。
锦城分得映金沟,两岸年年引胜游。
若似松篁须带雪,人间何处认风流。
日暖津头絮已飞,看看还是送君归。
莫言万绪牵愁思,缉取长绳系落晖。
大堤时节近清明,霞衬烟笼绕郡城。
好是梨花相映处,更胜松雪日初晴。
圣主千年乐未央,御沟金翠满垂杨。
年年织作升平字,高映南山献寿觞。

查看原文

注释

【台城】1.古代守城拒敌的设备。 2.六朝时的禁城。
【细仗】仪仗名。古时皇帝出巡或朝会时所用。南北朝时,齐梁循宋之制,侍卫有细仗;北齐循后魏之仪,宫卫有细仗队。唐宋因南北朝之旧,制度尤为详备。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台】

台【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與之切《集韻》《韻會》盈之切《正韻》延知切,音怡。《爾雅·釋詁》台,我也。《又》予也。《書·禹貢》祇台德先。《湯誓》非台小子,敢行稱亂。

《說文》悅也。《史記·太史公自序》唐堯遜位,虞舜不台。

《揚子·方言》養也,晉衞燕魏曰台。

失也,宋魯之閒曰台。

《唐韻》土來切《集韻》《韻會》湯來切,音胎。《廣韻》三台星。亦作能。《周禮·春官·大宗伯司中註》司中三能,三階也。《疏》武陵太守星傳云:三台一名天柱,上台司命爲太尉,中台司中爲司徒,下台司祿爲司空,史漢皆作三能。

姓。北史有台氏。

天台,山名,在會稽。

州名。《韻會》本漢冶縣,宋爲赤城郡,唐攺台州。

《春秋·襄十二年》莒人伐我東鄙,圍台。《註》琅邪費縣南有台亭。《釋文》台,敕才反,又音臺,一音翼之反,三音皆可讀。

《集韻》堂來切,音臺。台背,大老也,通作鮐。《詩·大雅》黃耇台背。《箋》台之言鮐也,大老則背有鮐文。《釋文》台亦讀湯來反。

縣名。《前漢·地理志》元菟郡上殷台縣。《又》樂浪郡蠶台縣。

《集韻》台谷,地名。

《集韻》祥吏切,音寺。嗣古作台。《書·舜典》舜讓于德,弗嗣。《今文尚書》作不台。

【城】

城【丑集中】【土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是征切《集韻》《韻會》《正韻》時征切,音成。內曰城,外曰郭。《釋名》城,成也。一成而不可毀也。《古今注》盛也,盛受國都也。《淮南子·原道訓》夏鯀作三仞之城。一曰黃帝始立城邑以居。《白虎通》天子曰崇城。《史記·始皇本紀》帝築萬里長城。《前漢·元帝紀》帝初築長安城。城南爲南斗形,城北爲北斗形,因名斗城。

諸侯僭侈,建城踰制,謂之產城,若生子長大之義。《司馬法曰》攻城者,攻其所產。

《唐·李肇·國史補》元日冬至,大朝會,百官已集,宰相後至,列燭多至數百炬,謂之火城。《王禹偁·待漏院記》北闕向曙,東方未明。相君啓行,煌煌火城。

層城。《淮南子·地形訓》掘崑崙墟以下地,中有層城九重。《孫綽·天台賦》苟台嶺之可攀,亦何羨于層城。

官名。《左傳·文十六年》公子蕩爲司城。《註》宋桓公,以武公諱,司空攺司城。

宮名。《前漢·班倢伃傳》倢伃居增城舍。

山名。析城,在河東濩縣西。《書·禹貢》底柱析城。

赤城山,在會稽東南。《孫綽·天台賦》赤城霞起以建標。

墓地曰佳城。《博物志》夏侯嬰死,送葬至東都門外,馬踣地悲鳴,掘之,得石槨,銘曰:佳城鬱鬱,三千年見白日。吁嗟滕公,居此室。

姓。城渾。

司城,複姓。

叶辰羊切,音常。《韓愈·贈張籍詩》我友東來說,我家免禍殃。乗船下汴水,東去趨彭城。

【细】

細【未集中】【糸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5画

《廣韻》蘇計切《集韻》《正韻》思計切,。微也。《類篇》隷作細。《玉篇》小也。《書·旅獒》不矜細行。《註》輕忽小物。《左傳·襄二十九年》其細已甚。《註》譏其煩碎。

《北史·源思禮傳》何必大子細也。

【仗】

仗【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3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直亮切,長去聲。劒戟總名。唐制,殿下兵衞曰仗。《儀衞志》朝會之仗,三衞番上,分爲五仗,皆帶刀捉仗,列於東西廊下。每日以四十六人立內廊閣外,號曰內仗。朝罷放仗,天子出,則有細仗,黃麾仗。

《淮南子·原道訓》履危行險,無忘仗,道也。

憑倚也。《詩·大雅·有馮有翼疏》馮者,可以委仗。

與杖通。《前漢·李尋傳》近臣已不足杖矣。《註》杖通仗。

《集韻》《韻會》雉兩切《正韻》呈兩切,長上聲。義同。◎按兵杖、器仗之仗,上、去二聲通用。惟馮仗之仗無上聲。

【晓】

曉【辰集上】【日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2画

《唐韻》呼皛切《集韻》《韻會》《正韻》馨鳥切,囂上聲。《說文》明也。《玉篇》曙也。

《揚子·方言》知也。《史記·西南夷傳》指曉南越。

《前漢·元后傳》末曉大將軍。《註》曉,猶白也。

《揚子·方言》遇也。

嬴也。

《博雅》說也。

快也。

《玉篇》慧也。

【初】

初【子集下】【刀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䥚《唐韻》《集韻》楚居切《正韻》楚徂切,楚平聲。《說文》始也。从刀衣,裁衣之始也。《徐曰》禮之初,施衣以蔽形。《書·禹謨》率百官若帝之初。《蔡仲》愼厥初。

《禮·檀弓》夫魯有初。《註》初謂故事。

《列子·天瑞篇》太初者,氣之始也。《韓愈詩》賢愚同一初。《韻會》又姓。

【移】

移【午集下】【禾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弋支切《集韻》《韻會》余支切《正韻》延知切,音匜。《說文》禾相倚移也。《六書故》移秧也。凡種稻先苗之後移之。

《說文》一曰禾名。

遷也。《韻會》今遷徙之迻借作移。《書·多士》移爾遐逖。

《廣韻》易也,延也。《博雅》轉也。《書·畢命》世變風移。《禮·大傳》絕族無移服。《疏》在旁而及曰移。言不延移及之。

《玉藻》疾趨則欲發,而手足毋移。《疏》移謂靡匜搖動也。

《廣韻》遺也。《博雅》移,脫遺也。

官曹公府不相臨敬,則爲移書箋表之類也。《前漢·公孫弘傳》弘乃移病免歸。《註》移書言病。《後漢·光武紀》於是致僚屬作文移。《註》文書移於屬縣。

姓。《風俗通》漢弘農太守移良。

山名。《水經注》沅水源出許山,流注於熊溪,熊溪南帶移山,山本在水北,夕中風雨,旦而山移水南,故名。

通作施。《前漢·衞綰傳》劒者,人之所施易,獨至今乎。《如淳註》施,讀曰移。言劒者人所好,故多數移易貿換之也。

《集韻》《韻會》以豉切,音異。《禮·郊特牲》以移民也。《註》移之言羨也。《疏》以蜡祭豐饒,皆醉飽酒食,使人歆羨也。

《曹植·鷂雀賦》雀得鷂言,意甚不移目如擘椒,跳蕭二翅。《註》移,遷也。

《集韻》敞切,音侈。《禮·表記》衣服以移之。《註》移讀如水汜移之移。猶廣大也。

叶牛何切,音俄。《楚辭·七諫》淸泠泠而殲滅兮,溷湛湛以日多。梟鴞旣以成羣兮,鶴弭翼而屛移。

相关诗句
高映南山献寿觞 年年织作升平字 御沟金翠满垂杨 圣主千年乐未央 更胜松雪日初晴 好是梨花相映处 霞衬烟笼绕郡城 大堤时节近清明 缉取长绳系落晖 莫言万绪牵愁思 看看还是送君归 日暖津头絮已飞 人间何处认风流 若似松篁须带雪 两岸年年引胜游 锦城分得映金沟 便与朱楼当酒旗 隔城远岫招行客 一枝枝好更题诗 处处萦空百万枝 不觉回身罥翠翘 邻家女伴频攀折 小溪烟束带危桥 絮惹轻枝雪未飘 眼中从此故乡春 莫恨乡程千里远 独自依依向北人 渡头残照一行新 饶君满把麹尘丝 笑问江头醉公子 一上丹梯桂一枝 昔年行乐及芳时 更于何处最先知 看取明年春意动 长乐荣枯自有期 游人莫叹易凋衰 扫尽繁花独占春 狂风更与回烟帚 舞腰羞杀汉宫人 客泪休沾汉水滨 乱萤飞出照黄昏 昨日流莺今不见 憔悴经霜只半存 稻畦分影向江村 始应金雁得成行 直待玉窗尘不起 更引微风乱绣床 池边影动散鸳鸯 拟偷金缕押春衫 恰值小娥初学舞 往往长条拂枕函 偶然楼上卷珠帘 绿阴相间两三家 何似浣纱溪畔住 闻道惟栽一片花 桃源仙子不须夸 更曛晴日上龙旗 绿帐远笼清珮响 诏赐千官禊饮时 台城细仗晓初移 便帆轻拂乱莺啼 万里往来无一事 赠别何须醉似泥 灞亭东去彻隋堤 系得人心免别离 春风还有常情处 与君同折上楼时 撼晚梳空不自持 富贵人间只此声 千门万户喧歌吹 风光无处不含情 乐府翻来占太平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