镂心识

出自:近现代·王用宾《金缕曲》

拼音:[lòu][xīn][shí,zhì]

平仄:仄平平

词赋余情耳。
恨未能、题象郡柱,勒燕然字。
老大头颅虚自负,羞对林泉逸士。
功与过、俱难归己。
冠盖仓皇南渡后,问长淮、草木兵谁起。
夷甫辈,是何志。
湖山信美平如砥。
莽胡儿、临江饮马,不曾怀忌。
青眼高歌目余子,天造英雄时势。
风景纵、新亭无异。
急劫危棋犹缩手,忍炎黄、遗胄终陵替。
民族耻,镂心识

查看原文

注释

【镂心】1.比喻苦心钻研﹑构思。 2.谓铭记于心。
【心识】1.心志。 2.才智。 3.心智。 4.神志。 5.意识。 6.道家指与实体相对的精神。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镂】

鏤【戌集上】【金部】康熙筆画:19画部外筆画:11画

《唐韻》盧音漏。《說文》剛鐵可以刻鏤。《書·禹貢》厥貢璆鐵銀鏤砮磬。《傳》鏤,剛鐵。

《說文》一曰釜也。《博雅》鬴也。《揚子·方言》鍑,江淮楚之閒或謂之鏤。

《正韻》彫刻也。《爾雅·釋器》䤹也。《註》刻鏤物爲䤹。《又》金謂之鏤。《註》冶器之名。《詩·秦風》虎韔鏤膺。《箋》鏤膺,刻金飾也。《左傳·哀元年》器不彤鏤。《註》鏤,刻也。

《前漢·司馬相如傳》鏤靈山。《師古往》鏤,謂疏通之以開道也。

姓。出《姓苑》。

《唐韻》力朱切《集韻》《韻會》龍珠切,音慺。劒名。《史記·吳太伯世家》賜子胥屬鏤之劒。《註》屬鏤,劒名。

《韻補》叶凌如切,音廬。《王延壽·魯靈光殿賦》綠房紫菂,窋䆛垂珠。雲楶藻梲,龍角雕鏤。䆛字原从宀从吒作。

【心】

心【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息林切《集韻》《韻會》《正韻》思林切。《說文》人心,土藏,在身之中。象形。博士說以爲火藏。《徐曰》心爲大火,然則心屬火也。《玉篇》《廣韻》訓火藏。

《荀子·解蔽篇》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禮·大學疏》總包萬慮謂之心。

《釋名》心,纖也。所識纖微無不貫也。

本也。《易·復卦》復其見天地之心乎。《註》天地以本爲心者也。《正義曰》言天地寂然不動,是以本爲心者也。《禮·禮器》如松柏之有心也。《註》得氣之本也。《孔疏》得氣之本,故巡四時,柯葉無凋攺也,心謂本也。

中也。心在身之中。《詩序》情動于中。《正義曰》中謂中心。凡言中央曰心。《禮·少儀》牛羊之肺,離而不提心。《註》不提心,謂不絕中央也。《古歌》日出當心,謂日中也。《邵雍淸夜吟》月到天心處,言月當天中也。

東方五度,宿名。《史記·天官書》心爲明堂。

《禮·明堂位》夏后氏祭心。《註》氣主盛也。

《月令》季夏祭先心。《註》五藏之次,心次肺,至此則心爲尊也。

去聲。《吳棫·韻補》息吝切。《外紀》禹曰:堯舜之民,皆以堯舜之心爲心。下心字去聲。

叶思眞切,音新。《前漢·安世房中歌》我定歷數,人告其心。敕身齊戒,施敎申申。

叶先容切,音松。《詩·大雅》吉甫作頌,如淸風。仲山甫永懷,以慰其心。《前漢·禮樂志》流星隕,感惟風,籋歸雲,撫懷心。

叶思征切,音騂。《揚子·太經》勤于心否貞。

叶桑鳩切,音修。《荀子·解蔽篇》鳳凰秋秋,其翼若干,其聲若簫。有鳳有凰,樂帝之心。簫叶疏鳩切。

叶思敬切,音性。《王微觀海詩》善卽誰爲御,我來無別心。聊復寓兹興,兹興將何詠。《說文》長箋》借華心形,故惢字从心,就今文言也。若精蘊同文諸書,各以意闡古文,與今文稍遠,槪不泛引。《類篇》偏旁作忄。亦作㣺。◎按《字彙》《正字通》心俱音辛,誤。辛在眞韻,齊齒音也。心在侵韻,閉口音也。如心字去聲,音近信,然不得竟以信字音之者,蓋信字爲眞韻內辛字之去聲,乃齊齒音也。若侵韻內心字之去聲,乃閉口音,有音而無字矣。字有不可下直音者,此類是也。蓋齊齒之辛,商之商也,閉口之心,商之羽也。每一音中,具有五音,不可無別。

【识】

識【酉集上】【言部】康熙筆画:19画部外筆画:12画

〔古文〕音式。《說文》常也。一曰知也。《長箋》訓常無意義。《玉篇》識,認也。《增韻》能別識也。

見識也。《詩·大雅》不識不知,順帝之則。《左傳·襄二十九年》吳公子札聘于鄭,見子產如舊相識。《老子·道德經》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莊子·繕性篇》道固不小行,德固不小識。《揚子·法言》多聞見而識乎正道者,至識也。多聞見而識乎邪道者,迷識也。

草名。《大戴禮·夏小正》三月采識。識,草也。

州名。《唐書·地理志》識利州屬高麗降戸州。

姓。見《姓纂》。

《廣韻》《集韻》《韻會》職吏切,音志。與誌同。記也。《易·大畜》君子以多識前言往行,以畜其德。《書·益稷》書用識哉。《論語》女以予爲多學而識之者與。

《韻會》器之款鏤爲識。《史記·孝武紀》鼎文鏤無款識。《註》韋昭曰:款,刻也。師古曰:識,記也。楊愼曰:三代鐘鼎文,隱起而凸曰款,以象陽,中陷而凹曰識,以象隂。

《韻會》通作志。《周禮·春官》保章氏掌天星,以志星辰日月之變動。《鄭註》志,古文識字,記也。

《讀書通》通作幟。《後漢·虞詡傳》以采綖縫賊裾爲幟。《註》幟,記也。

《集韻》《韻會》式吏切,音試。義同。

《韻會》表識,謂有所標表,令異日可識知也。《左傳·宣十二年杜註》楚以茅爲旌識,謂以旌旗爲表也。《前漢·劉向傳》不可不識也。《師古註》墓須表識。俱音試。

《集韻》《類篇》昌志切,音熾。義同。

《釋名》識,幟也。有章幟可按視也。《前漢·王莽傳》旌旗表識。《師古註》識讀與幟同。

叶式列切,音刷。《崔駰·達旨》傳序歷數,三代興滅。大庭尚矣,赫胥罔識。

叶施灼切,音爍。《蘇軾·毛長官詩》宦遊逢此歲年惡,飛蝗來時半天黑。羨君封境稻如雲,蝗自識人人不識。《集韻》或書作。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