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喜脱喧嚣

出自:唐代·司空图《杂题九首》

拼音:[qiě,jū][xǐ][tuō][xuān][xiāo]

平仄:平仄平平平

病来胜未病,名缚便忘名。今日甘为客,当时注愍征。
暑湿深山雨,荒居破屋灯。此生无忏处,此去作高僧。
不须频怅望,且喜脱喧嚣。亦有终焉意,陂南看稻苗。
楼带猿吟迥,庭容鹤舞宽。日煞书因阅画,封药偶和丹。
宴罢论诗久,亭高拜表频。岸香蕃舶月,洲色海烟春。
驿步堤萦阁,军城鼓振桥。鸥和湖雁下,雪隔岭梅飘。
带雪南山道,和钟北阙明。太平当共贺,开化喝来声。
舴艋猿偷上,蜻蜓燕竞飞。樵香烧桂子,苔湿挂莎衣。
溪涨渔家近,烟收鸟道高。松花飘可惜,睡里洒离骚。

查看原文

注释

【且喜】犹言可喜﹑幸喜。
【喧嚣】1.叫嚷;喧闹:喧嚣一时|叫卖的小商贩喧嚣起来了。 2.声音嘈杂:车马喧嚣|随着人流走出热闹喧嚣的车站。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且】

且【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音跙。借曰之辭。《論語》且予之類是也。

未定之辭。《禮·檀弓》曾子曰:祖者,且也。且胡爲其不可以反宿。

又也。《詩·小雅》君子有酒,多且旨。

此也。《詩·周頌》匪且有且。《傳》非獨此處有此稼穡之事也。

姑且也。《詩·唐風》且以喜樂。

將也。《史記·項羽紀》范增謂項莊曰:若屬且爲所鹵。

苟且也。《莊子·庚桑楚》老子語南榮趎曰:與物且者,其身不容,焉能容人。《註》且者,姑與物爲雷同,而志不在也。

姓。宋且謹修,明且。俗誤讀苴。

通作俎。薦牲具。祭祀燕饗用之。

《集韻》《韻會》《正韻》子余切,音疽。《說文》薦也。

同趄。行不進也。《易·夬卦》其行次且。別作趦趄。

多貌。《詩·大雅》籩豆有且。

蝍蛆亦曰卽且。《史記·龜筴傳》騰蛇之神,而殆於卽且。

《爾雅·釋天》六月爲且。《郭註》闕詁。或云:一作焦月。六月盛熱,故曰焦。

巴且,見《司馬相如賦》。《史記》作猼且,卽巴焦。

語餘聲。《詩·鄭風》士曰旣且。《朱傳》音疽。語辭,與乃見狂且,其樂只且,匪我思且,椒聊且,曰父母且,諸且字皆語餘聲。

《集韻》《韻會》《正韻》叢租切。與徂同,往也。

《韻會》七序切,徐去聲。恭敬貌。《詩·周頌》有萋有且。《正字通》《說文》且从几,足有二橫。一,地也。象藉於地形。音阻。阻詛諧且爲聲,餘義皆假借。孫愐譌用子余切。《韻會》馬韻且引《說文》義同俎,譌轉魚韻,爲孫切所蔽,音同疽,音義相矛盾。

俎本作且,且字借義旣廣,故別加半肉作俎以別之。

【喜】

喜【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憘音蟢。《爾雅·釋詁》喜,樂也。《玉篇》悅也。《書·益稷》股肱喜哉。《易·否卦》先否後喜。

聞喜,縣名。

姓。《正字通》元順帝時喜同,明正統中喜寧。

《集韻》虛其切,音僖。末喜,有施氏女名。《晉語》夏桀伐有施氏,有施人以妹喜女焉。

《楚辭·天問》簡狄在臺嚳何宜,鳥致貽女何喜。《註》喜叶音羲。

《集韻》許記切,與憙同。好也。《詩·小雅》彤弓弨兮,受言載之。我有嘉賓,中心喜之。《註》載叶子利反,喜讀去聲。《前漢·廣陵王傳》何用爲樂心所喜,出入無悰爲樂亟。《註》韋昭曰:喜,許吏反。亟,丘吏反。

《集韻》《類篇》昌志切,音熾。與饎同。詳食部饎字註。

【脱】

脫【未集下】【肉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韻會》《正韻》徒活切,音奪。《說文》消肉臞也。《玉篇》肉去骨《韻會》一曰壤斷。《增韻》物自解也。《博雅》脫,離也。《爾雅·釋器》肉曰脫之。《註》剝其皮也。《疏》治肉,除其筋膜,取好者。

《韻會》免也。《前漢·高五王傳》自以爲不得脫長安。《註》脫,免也。

略也。《史記·禮書》凡禮始乎脫。《註》脫,猶疏略也。《後漢·向栩傳》及之官,時人謂其必當脫素從儉。《註》脫易素。

《博雅》脫,遺也。《禮·冠義知其能弟長而無遺矣註》遺,猶脫也。

過去也。《莊子·天地篇》老子曰:夫巧知神聖之人,吾自以爲脫焉。《註》脫,過去也。

除也。《公羊傳·昭十九年》復加一飯,則脫然愈。《註》脫然,疾除貌。

《韻會》誤也。

或然之辭。

草名。《爾雅·釋草》倚商,活脫。《山海經》升山,其草多寇脫。《註》寇脫草生南方,高丈許,似荷葉,而莖中有瓤,正白。

鳥名。《博雅》籠脫,鷂也。

山名。《山海經》東七十里,曰脫扈之山。

龍脫,地名。《史記·樊酈傳》戰龍脫。《註》在易州。

《廣韻》《集韻》《正韻》他括切《韻會》他活切,音捝。義同。

《集韻》欲雪切,音悅。蟲新出,皮悅好貌。司馬彪說。《莊子·至樂篇》蝴蝶,胥也。化而爲蟲,生於竈下,其狀若脫。《註》脫,新出皮也。

《集韻》吐外切。與娧同。娧娧,舒遲貌。一曰喜也。《詩·召南》舒而脫脫兮。《禮·儒行·麤而翹之又不急爲也註》又必舒而脫脫焉。《釋文》脫,吐外反。

《淮南子·精神訓》脫然而喜矣。《註》脫,舒也。

《韻補》叶音退。《孔稚圭·北山移文》若其亭亭物表,皎皎霞外,芥千金而不眄。屣萬乗其如脫。《註》脫,叶徒對反。

叶音託。《蘇軾·范景仁銘》君實旣來,遁歸於洛。縶而維之,莫之勝脫。

【喧】

喧【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9画

《廣韻》况袁切《集韻》《韻會》許元切,音萱。《玉篇》大語也。《集韻》與吅同。或作讙。

與咺同。《漢武帝·悼李夫人賦》悲愁於邑,喧不可止兮。《註》師古曰:朝鮮之閒,謂小兒泣不止,名爲喧,音許遠反。

【嚣】

囂【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21画部外筆画:18画

〔古文〕音枵。《說文》聲也,气出頭上。从㗊从頁。頁,首也。《玉篇》喧譁也。《集韻》聲也。《左傳·昭三年》湫隘囂塵。《釋文》囂,許嬌反,一音五高反。《詩·小雅》選徒囂囂。《傳》囂囂,聲也。《釋文》囂,五刀反,亦許驕反。

《孟子》人知之亦囂囂,人不知亦囂囂。《註》囂囂,自得無欲之貌。

人名。《史記·黃帝紀》嫘祖生二子,其一曰囂,是爲靑陽。

《集韻》《韻會》《正韻》牛刀切,音敖。義同。《周禮·秋官》銜枚氏掌司囂。《註》察囂譁者。《釋文》囂,五羔反。

《詩·小雅》讒口囂囂。《箋》囂囂,衆多貌。《釋文》五刀反,韓詩作嗸嗸。《前漢·董仲舒傳》此民之所以囂囂苦不足也。《註》師古曰:與嗸同。

《詩·小雅》我卽爾謀,聽我囂囂。《傳》囂囂猶嗸嗸也。《釋文》囂,五刀反。

《字彙》山凹之地曰囂。《梁宣帝七山寺賦》神囂嵒嵒而特立。

鳥名。《山海經》梁渠之山有鳥,狀如夸父,四翼一目犬尾,名曰囂。

獸名。《山海經》羭次之山有獸,狀如禺,長臂善投,名曰囂。

水名。《山海經》嶓冢之山,囂水出焉。

山名。《山海經》北囂之山無石,其陽多碧,其隂多玉。

《集韻》地名。通作隞敖。詳前嚻字註。○按《經傳》《釋文》囂多讀敖,惟《小雅》車攻及《左傳·昭三年》《釋文》兼敖枵二音。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