蹀躞垂杨下

出自:清代·严绳孙《醉公子》

拼音:[dié][xiè][chuí][yáng][xià]

平仄:平仄平平仄

郊外青骢马。
蹀躞垂杨下
怅望碧云重。
夕阳莲叶东。
最是销魂处。
禾黍离披去。
远客易惊秋。
风多莫上楼。

查看原文

注释

【蹀躞】〈书〉1.小步走路。 2.往来徘徊。
【垂杨】1.垂柳。古诗文中杨柳常通用。 2.词牌名。双调,一百字或九十八字。本咏垂杨,后为词牌名。参阅《词谱》卷二八。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蹀】

蹀【酉集中】【足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9画

《廣韻》徒協切《集韻》《韻會》達協切,音牒。躞蹀,行貌。《博雅》履也。《類篇》蹈也。《列子·黃帝篇》宋康王蹀足疾言。《淮南子·俶眞訓》足蹀陽阿之舞。《顏延之·赭白馬賦》望朔雲而蹀足。

《楚辭·涉江》衆踥蹀而日進兮。《註》踥蹀,行貌。

《張衡·南都賦》羅櫗躡蹀而容與。《註》躡蹀,小步貌。

《篇海》蹀躞,馬行貌。或作。

《集韻》託協切,音帖。義同。

【躞】

躞【酉集中】【足部】康熙筆画:24画部外筆画:17画

《廣韻》蘇協切《集韻》《韻會》《正韻》悉協切,音燮。蹀躞,行貌。《六書故》嗜進連步貌。

《米芾·書史》隋唐藏書,皆金題玉躞。《註》躞,軸心也。以玉爲之。

【垂】

垂【丑集中】【土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是爲切,音甀。自上縋下。《易·大傳》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詩·小雅》垂帶而厲。

布也。《後漢·鄧禹傳》垂功名於竹帛。

同陲。堂之盡處近階者。《書·顧命》一人冕執戣,立于東垂。一人冕執瞿,立于西垂。《史記·袁盎傳》臣閒千金之子,坐不垂堂。

邊垂。《左傳·成十三年》虔劉我邊垂。《前漢·谷永傳》方今四垂宴然。

地名。《春秋·隱八年》宋公衞侯遇于垂。《註》垂,衞地,濟隂句陽縣東北有垂亭。《宣八年》仲遂卒于垂。《註》齊地。

《集韻》馳僞切,音縋。鄉名。在縣。

《集韻》樹僞切《正韻》殊僞切,音瑞。《書·舜典》垂共工。陸德明讀。

將及也。杜甫有垂老別詩。

【杨】

楊【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與章切《集韻》《韻會》余章切《正韻》移章切,音陽。《說文》木名。《爾雅·釋木》楊,蒲柳。詳柳字註。

《詩·秦風》隰有楊。《崔豹·古今註》白楊葉圓,靑楊葉長,栘楊圓葉弱蔕,微風大搖。

有赤楊,霜降則葉赤,材理亦赤。

黃楊。《埤雅》黃楊性堅緻難長,歲長一寸,閏年倒長一寸。

《博雅》白楊刀也。

縣名。《前漢·地理志》楊縣屬河東郡。

姓。《姓苑》出弘農、天水二望。

叶以征切,音盈。《馬融·廣成頌》珍林嘉樹,建木叢生。椿梧栝柏,柜柳楓楊。

【下】

下【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丅遐上聲。在下之下,對上之稱。《易·乾·文言》本乎地者親下。

《說文》底也。《玉篇》後也。

賤也。

《儀禮·士相見禮》始見于君,執摯至下。《鄭註》下謂君所。《賈疏》不言所而言下者。凡臣視袷已下,故言下也。

《集韻》《韻會》亥駕切,遐去聲。《正韻》降也,自上而下也。《易·屯卦》以貴下賤。《詩序》君能下下。

《爾雅·釋詁》下,落也。《郉疏》下者,自上而落也。草曰零,木曰落。

去也。《周禮·夏官·司士》歲登,下其損益之數。

《韻補》叶後五切,音戶。《詩·召南》于以奠之,宗室牖下。與女叶。《吳棫曰》毛詩下字一十有七,陸德明皆此讀。《第·古音考》與吳同。

叶胡佐切,音賀。《曹丕·寡婦賦》風至兮淸厲,隂雲曀兮雨未下。伏枕兮忘寐,逮乎朝兮起坐。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