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高映楚天

出自:唐代·司空图《江行二首》

拼音:[fēng][gāo][yìng][chǔ][tiān]

平仄:平平仄仄平

地阔分吴塞,枫高映楚天。曲塘春尽雨,方响夜深船。
行纪添新梦,羁愁甚往年。何时京洛路,马上见人烟。
初程风信好,回望失津楼。日带潮声晚,烟含楚色秋。
戍旗当远客,岛树转惊鸥。此去非名利,孤帆任白头。

查看原文

注释

【楚天】长江中下游一带(古属楚国)的天空,也泛指南方的天空:暮霭沉沉楚天阔|极目楚天舒。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枫】

楓【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方戎切《集韻》《韻會》方馮切《正韻》方中切,。《爾雅·釋木》楓,欇欇。《郭註》樹似白楊,葉圓岐,有脂而香,今之楓香是也。《埤雅》枝善搖,故字从風,葉作三脊,霜後色丹,謂之丹楓,其材可以爲式。

《說文解字》楓木,漢宮殿中多植之,故稱楓宸。

《南方草木狀》楓香樹,子大如鴨卵,曝乾可燒,惟九眞郡有之。

《蜀本草》楓脂,入地千年化爲虎魄。

《本草圖經》引《述異記》:南中楓木之老者爲人形,亦呼爲靈楓,蓋癭瘤也。《譚景升化書》老楓化爲羽人,無情而之有情也。

孫炎云:欇欇生江上,有寄生枝,高三四尺,生毛,一名楓子,天旱,以泥泥之卽雨。

《集韻》悲廉切,音砭。義同。

《唐韻》方愔切,音近分。《張衡·西京賦》木則樅栝椶楠,梓棫楩楓。嘉卉灌叢,蔚若鄧林。

《唐韻》符咸切,音凡。《楚辭·招魂》朱明承夜兮時不可淹,臯蘭被徑兮斯路漸,湛湛江水兮上有楓。

《集韻》甫凡切,音䒦。與杋同。

【高】

高【亥集上】【高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0画

《廣韻》古勞切《集韻》《韻會》居勞切,,貴賤位矣。《註》高謂天體也。《又》崇高莫大乎富貴。

《史記·高祖紀註》張晏曰:禮諡法,無高以爲功,最高而爲漢帝之太祖,故特起名焉。

地名。《前漢·地理志》沛郡高縣。

姓。《史記·仲尼弟子傳》高柴。

《集韻》《韻會》居号切,音誥。度高曰高。《左傳·隱元年·都城過百雉註》一雉之牆,長三丈,高一丈。《釋文》高,古報反。

如字。

叶居侯切,音鉤。《柳宗元·柳評事墓銘》柳侯之分,在北爲高,充于史氏,世相重侯。

叶居何切。《蘇黃門·嚴顏》相傳昔者嚴太守,刻石千歲字已譌。嚴顏生平吾不記,獨憶城破節最高。《韻會》俗作髙。

【映】

映【辰集上】【日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廣韻》於敬切《集韻》《韻會》於慶切《正韻》於命切,英去聲。《說文》明也,隱也。《梁元帝·纂要》日在午曰亭,在未曰映。《潘岳·射雉賦》畏映日之儻朗。

《王羲之·蘭亭詩序》映帶左右。

《廣韻》烏朗切《集韻》倚朗切,音坱。《玉篇》映㬒,不明也。

【楚】

楚【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粗上聲。或作䠂。《說文》叢木也。一曰荆。《詩·小雅》楚楚者茨,言抽其棘。《註》楚楚,茨棘貌。

《詩·召南》翹翹錯薪,言刈其楚。《疏》荆屬。薪雖皆高,楚尤翹翹而高也。

《禮·學記》夏楚二物,收其威也。《註》楚,荆也。扑撻犯禮者。

萇楚,草名。羊桃也。《詩·檜風》隰有萇楚,猗儺其枝。

楚楚,鮮明貌。《詩·檜風》蜉蝣之羽,衣裳楚楚。

辛楚,痛也,別作憷。《陸機·與弟士衡詩》慷慨含辛楚。

國名。《書·禹貢》荆州之域,周熊繹始封。

三楚,地名。《史記·貨殖傳》淮北郡、汝南郡,西楚也。彭城以東,東海、吳廣陵,東楚也。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長沙,南楚也。

南方曰楚。《後漢·史岑出師頌》朔風變楚。《李善註》朔,北方也,楚,南方也。

姓。《左傳》晉龜卜楚丘,趙襄子家臣楚隆。

《唐韻》《韻會》瘡據切,粗去聲。楚利也。

木名。出歷山。

《類篇》山於切,音疎。《杜甫·送孟十二詩》秋風楚竹冷,夜雪鞏梅春。

叶弭沼切,音杪。《前漢·楚元王傳》太上四子,伯兮早夭。仲氏王代,斿宅是楚。

【天】

天【丑集下】【大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1画

〔古文〕腆平聲。《說文》顚也。至高在上,从一大也。《白虎通》鎭也,居高理下,爲物鎭也。《易·說卦》乾爲天。《禮·禮運》天秉陽,垂日星。荀子曰:天無實形,地之上至虛者皆天也。邵子曰:自然之外別無天。《程子遺書》天之蒼蒼,豈是天之形。視下亦復如是。《張子正蒙》天左旋,處其中者順之,少遲則反右矣。《朱子·語類》離騷有九天之說,諸家妄解云有九天。據某觀之,只是九重。蓋天運行有許多重數,裏面重數較軟,在外則漸硬,想到第九重成硬殻相似,那裏轉得愈緊矣。○按天形如卵白。細察卵白,其中之絪縕融密處確有七重,第八重白膜稍硬,最後九重便成硬殻。可見朱子體象造化之妙。今西洋曆說,天一層緩似一層,此七政退旋,所以有遲速也。

星名。《爾雅·釋天》天,根氐也。《周語》天根見而水涸。

古帝號。葛天氏,見《疏仡紀》。

神名。《山海經》形天與帝爭神,帝斷其首,乃以乳爲目,臍爲口,操干戚以舞。形一作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或作獸名,非。

地名。《蜀地志》蜀卭僰山後四野,無晴日,曰漏天。《杜甫詩》地近漏天終歲雨。

山名。《九州要記》凉州古武城有天山,黃帝受金液神丹于此。一曰在伊州。《註》天山,卽祁連山。

天,樂名。鈞天廣樂,見《史記·趙世家》。

署名。《唐六典》內閣惟祕書閣,宏壯曰木天。今翰林院稱木天署。

景天,草名。《陶弘景曰》以盆盛,置屋上,辟火灾。

髡》其人天且劓。

姓。漢長社令天高。見《姓苑》。○按先韻,古與眞文通,故天字皆从鐵因反。考之經史皆然,惟《易》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與庚靑通耳。《正字通》謂,至尊莫如天,天以下又莫如君父,字音必不可僭易攺叶,所論頗正大。,武后所造天字,似篆文天。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