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僮与羸骖

出自:宋代·刘挚《湖溪道中》

拼音:[jī][tóng,zhuàng][yǔ,yù,yú][léi][cān]

平仄:平平平平平

夜雨声绵绵,朝雨势未歇。
行役良间关,炎歊暂祛遏。
蘋藻香幽幽,陂池水活活。
咫尺迷见闻,淋漓彻衣褐。
坎泥甚胶凝,塍路无尺阔。
饥僮与羸骖,十步九颠蹶。
攲鞍髀欲僵,风盖手屡脱。
惊目不暇瞬,危魂亦已怛。
处险贵能安,欲速或未达。
圣禹尝輴行,文公尚胡拔。
彼勤事业大,吾劳簿书末。
香城到长堤,轩眉解蹙頞。
大道吾所归,宁为险途夺。

查看原文

注释

【羸骖】瘦弱的马。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饥】

饑【戌集下】【食部】康熙筆画:21画部外筆画:12画

〔古文〕《玉篇》紀衣切,音機。《說文》穀不熟爲饑。从食幾聲。餘詳飢字註。

【僮】

僮【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12画

《唐韻》徒紅切《集韻》《韻會》徒東切,音同。《說文》未冠也。

《前漢·衞靑傳註》僮者,婢妾之總稱。《史記·貨殖傳》卓王孫家僮八百人。《前漢·張安世傳》僮七百人,皆有手技。《玉篇》僮幼迷荒者。《詩·鄭風》狂僮之狂也且。《傳》狂行僮昏所化也。《廣雅》僮,癡也。今爲童。

無知貌。《揚子·太玄經》物僮然未有知。

竦敬貌。《詩·召南》被之僮僮,夙夜在公。

縣名。《前漢·地理志》徐,僮,取慮三縣名,屬臨淮郡。

姓。漢交趾刺史僮尹。《鄭樵·族略》卽童姓。或从人,以別其族。《韻會》《說文》童,孥也。僮,幼也。今以僮幼字作童,童僕字作僮,相承失也。

【与】

与【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3画

《廣韻》《集韻》《正韻》音予。《說文》黨與也。《戰國策》是君以合齊與强楚。《註》與,黨與也。《管子·八觀篇》請謁得于上,則黨與成于下。

《廣韻》善也。《禮·禮運》諸侯以禮相與。

《增韻》及也。《易·說卦》是以立天之道,曰隂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

許也,從也。《論語》吾與點也。《管子·形勢解》鬼神助之,天地與之。

待也。《論語》歲不我與。

《博雅》如也。《前漢·韓信傳》大王自料,勇悍仁彊孰與項王。《註》師古曰:與,如也。《司馬相如·子虛賦》楚王之獵,孰與寡人。

施予也。《禮·曲禮》與人者,不問其所欲。《周禮·春官·大卜》以邦事作龜之八命,一曰征,二曰象,三曰與。《註》與,謂予人物也。

助也。《戰國策》吾將深入吳軍,若扑一人,若捽一人,以與大心者也。《註》與,猶助也。

類也。《周語》夫禮之立,成者爲飫,昭明大節而已,少曲與焉。《註》與,類也,威儀少比類也。

以也。《詩·召南》之子歸,不我與。《朱註》與,猶以也,以謂挾己而偕行也。

和也。《戰國策》內猶亂,與猶和也。

用也。《詩·唐風》人之爲言,苟亦無與。《傳》無與,弗用也。

數也。《禮·曲禮》生與來日。《註》與,猶數也。

語辭。《禮·表記》君子與其有諾責也,寧有已怨。

容與,閑適貌。《莊子·人閒世》因案人之所感,以求容與其心。《註》以求從容自放,而遂其侈心也。《史記·司馬相如傳》楚王乃弭節,裴回翱翔容與。《註》索隱曰:言自得。

《正字通》大與,官名,主爵祿之官。

不與,國名。《山海經》有不與之國,烈姓黍食。

姓。

《廣韻》羊洳切《集韻》《韻會》《正韻》羊茹切,音豫。參與也。《正韻》干也。《中庸》夫婦之愚,可以與知焉。《周禮·冬官考工記》國有六職,百工與居一焉。

縣名。《史記·曹相國世家》參以中涓從,將擊胡陵方與。《註》索隱曰:地理志,二縣皆屬山陽。正義曰:與,音預。

《正字通》疑慮未決也。通作豫。《前漢·昌邑王傳》楊敞猶與無決。

《陳湯傳》士卒猶與。通作豫。

《集韻》《韻會》羊諸切《正韻》雲俱切,音余。語辭。《論語》其爲仁之本與。《禮·檀弓》曾子曰:微與。其嗟也可去,其謝也可食。《疏》微,無也。與,語助。

《詩·小雅》我黍與與,我稷翼翼。《箋》與與,翼翼,蕃廡貌。

《論語》與與如也。《註》威儀中適貌。

舒也。《前漢·禮樂志》朱明盛長,旉與萬物。《註》師古曰:敷與,言開舒也。與,弋於反。

人名。《書·舜典》垂拜稽首,讓于殳斨暨伯與。《傳》殳斨,伯與,二臣名。《釋文》與,音餘。

山名。同輿。《山海經》敦與之山。《註》按名勝志作敦輿山。《又》苦山之首,曰休與之山。《註》與或作輿。

《集韻》倚亥切,音欸。与也。◎按說文与訓賜予也,一勺爲与。與訓黨與也。今俗與字通作与。

【羸】

羸【未集中】【羊部】康熙筆画:19画部外筆画:13画

《廣韻》力爲切《集韻》《韻會》倫爲切,。《說文》瘦也。《註》臣鉉等曰:羊主給膳,以瘦爲病,故从羊。

《易·大壯》羝羊觸藩,羸其角。《疏》羸,拘纍纏繞也。

《易·井卦》羸其瓶凶。《疏》鉤羸其瓶而覆之也。

《集韻》靈年切,音蓮。羸。

【骖】

驂【亥集上】【馬部】康熙筆画:21画部外筆画:11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倉含切,音參。《玉篇》驂馬。《說文》駕三馬也。

車中兩馬曰服,兩馬驂其外小退曰驂。《詩·秦風》騧驪是驂。《儀禮·覲禮》使者降以左驂出。《註》騑馬曰驂。

驂乗。《左傳·文十八年》齊懿公納閻職之妻,而使職驂乗。《史記·漢文帝紀》代王令宋昌驂乗。《註》乗車之法,尊者居左,御者居中,又一人處車右,以備傾側,取三人爲名義也。

《爾雅·釋宮》七達謂之劇驂。《註》三道交復有一岐出者,今北海劇縣有此道。

《集韻》七紺切,音慘。騑也。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