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垣何闇汶

出自:清代·陆世仪《感遇诗 其七》

拼音:[sān][yuán][hé,hē,hè][àn][wèn,mén]

平仄:平平平仄平

仲冬霜雪降,寒月光逾凉。
独夜起徘徊,矫首中庭望。
三垣何闇汶,列宿纵横行。
天狼射丸丸,舒光异平常。
旄头当天明,弧矢驰不张。
天道不可知,叹息徒徬徨。

查看原文

注释

【三垣】中国古代所分的三个恒星组合区域的总称。即太微垣、紫微垣和天市垣的总称。太微垣包括室女、后发、狮子等星座的一部分;紫微垣包括北天极附近的天区;天市垣包括武仙、巨蛇、蛇夫、天鹅等星座的一部分。
【闇汶】1.昏暗,不明。 2.不光明,不正当。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三】

三【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弎《唐韻》《集韻》《韻會》蘇甘切《正韻》蘇監切,颯平聲。《說文》三,天地人之道也。謂以陽之一合隂之二,次第重之,其數三也。《老子·道德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史記·律書》數始於一,終於十,成於三。

《周禮·冬官考工記》凡兵無過三其身。

《左傳·昭七年》士文伯曰:政不可不愼,務三而已。一擇人,二因民,三從時。

《晉語》民生於三,事之如一。

《周語》人三爲衆,女三爲粲,獸三爲羣。

姓。明三成志。

漢複姓。屈原之後有三閭氏,三飯尞之後有三飯氏,三州孝子之後有三州氏。

去聲。《韻會》蘇暫切。《論語》三思而後行。

本作參。《博雅》參,三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參分其股圍。《前漢·與三同。

《韻補》叶疏簪切,音森。《詩·召南》摽有梅,其實三兮。下叶今。叁。

【垣】

垣【丑集中】【土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曰垣,高曰墉牆也。《釋名》援也。人所依阻,以爲援衞也。《詩·大雅》大師維垣。《左傳·襄三十一年》子產盡壤其館之垣,而納車馬焉。

星有上中下三垣。《史記·天官書》上垣太微宮垣十星,東垣北上相,名左掖門,西垣北上將,名右掖門。《唐書·權德輿傳》左右掖垣,承天子誥命,中垣紫微宮垣十五星,左右掖與太微垣同。《湘山野錄》藝祖居潛日,爲趙普飮,居席左。搏怒曰:紫微垣一小星,居上次,可乎。斥之,使居帝右。下垣天市宮垣二十二星。《癸辛雜誌》揚州分野,正値天市垣,所以人多好市。

古邑名。《一統志》垣卽周召分陝處,宋攺曰垣曲。

東垣,秦縣。《史記·高帝紀》代相豨反,帝親征,豨將以東垣降,因攺曰眞定。

玉名。《騈雅》嬰垣,美玉。《山海經》羭次之山,其陽多嬰垣之玉。

姓。漢西河太守垣恭。

《集韻》胡官切,音桓。義同。亦作。

《易林》噂噂所言,莫如我垣。歡嘉堅固,可以長安。◎按言垣本元韻,安字宜叶音鴛。《正字通》垣攺音延,安音煙,則言字錯入先韻矣。

叶夷然切,音延。《劉楨·贈徐幹詩》誰謂相去遠,隔此西掖垣。拘限淸切禁,中情無由宣。

【何】

何【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胡歌切《集韻》《韻會》《正韻》寒歌切,賀平聲。曷也,奚也,孰也,詰詞也。《書·臯陶謨》禹曰何。《詩·小雅》夜如何其。

誰何。猶言莫敢如何也。《賈誼·過秦論》利兵而誰何。

未多時曰無何,亦曰無幾何。《史記·曹參傳》居無何,使者果召參。

《前漢·袁盎傳》南方濕,君能日飮,無何,可免禍也。《註》無何,言更無餘事也。

《南史·西域傳》西域呼帽爲突何。

《古今樂錄》羊無夷伊那何,皆曲調之遺聲。

國名。《隋書》西域有何國。

姓。

娙何,漢女官名,秩比二千石。

《集韻》《正韻》下可切,賀上聲。同荷。儋也,負也。《易·噬嗑》何校滅耳。《詩·曹風》何戈與祋。《小雅》何簑何笠。《商頌》百祿是何。

通訶。《前漢·賈誼傳》大譴大何。《註》譴,責也。何,詰問也。

【闇】

闇【戌集上】【門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集韻》《韻會》烏紺切《正韻》胡紺切,音暗。《說文》閉門也。

《廣韻》冥也。《玉篇》幽也。《易·蒙卦疏》蒙者微昧闇弱之名,物旣蒙昧,惟願亨通,但闇者求明,明者不諮於闇,故云童蒙求我也。《禮·曲禮》孝子不服闇。《註》闇,冥也。不於闇冥之中從事。《書·大禹謨·蠢兹有苗昏迷不恭傳》昏,闇也。

《博雅》闇,夜也。《禮·祭義》夏后氏祭其闇。《註》闇,昏時也。《公羊傳·莊二十五年》以朱絲營社。或曰脅之,或曰爲闇恐人犯之,故營之。《註》爲天闇冥,恐人犯歷之,故營之。

《周禮·春官·眂祲》掌十輝之灋,以觀妖祥,辨吉凶,五曰闇。《註》闇,日月食也。

不明也。《莊子·齊物論》我與若不能相知也,則人固受其黮闇。《註》黮闇,不明貌。

蟲名。《博雅》闇,蜩也。

《集韻》《韻會》《正韻》鄔感切,音晻。隱晦貌。《禮·中庸》闇然而日章。《釋文》闇,於感反。

《集韻》乙減切,音黯。隱暗也。

《五音集韻》於錦切,音㱃。大水至也。

《集韻》《韻會》於金切,音音。默也。

烏南反。《儀禮·喪服·旣虞翦屛柱楣疏》闇謂廬也。廬有梁者,所謂柱楣也。《釋文》闇,烏南反。

【汶】

汶【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渂《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文運切,音問。水名。《書·禹貢》浮于汶,達于濟。

濟東北會于汶。《前漢·地理志》泰山郡萊蕪縣原山汶水出,西南入泲。《水經》汶水,出泰山萊蕪縣原山西南,過壽張縣,至安民亭入于濟。《註》汶出牟縣故城西南阜下,俗謂之胡盧堆。牟縣,古牟國,故俗謂是水爲牟汶。汶水又右合北汶水,水出太山天門下谷東流,西南逕汶陽縣,又西南逕桃鄕縣,自桃鄕四分,當其派別之處,謂之四汶口。左二水雙流至無鹽郈鄕平陸故城,合爲茂都澱。次一汶至壽張故城東,遂爲澤渚。右一汶逕壽張縣西南,注長直溝,西流入泲。《淮南子·地形訓》汶出弗其。《高誘註》弗其,山名,在朱虛縣東。◎按誘說乃東汶,非經所謂入濟者也。

《前漢·地理志》琅邪郡朱虛縣東泰山,汶水所出,東至安丘入維。《說文》維作濰。《水經》汶水出朱虛縣泰山。《酈道元注》伏琛晏謨言,水出縣東西峿山,山在小泰山東。地理風俗記曰:朱虛縣東四十里有峿城,亭故縣也。汶水逕峿城北,又北過淳於縣西。濰水過縣東,其城東北則兩川交會也。

《水經注》㟬崮水有二源雙會,東導一川,俗謂之汶水,東經蒙隂縣,注桑泉水,又東北流入於沂。

汶上,縣名。《廣輿記》本漢平陸,今屬兗州府。

《集韻》武粉切,音吻。義同。

《廣韻》《集韻》無分切,音文。黏唾也。

遼東有汶城。《盛輔之云》卽孤竹國也。音文。

《廣韻》武巾切《集韻》眉貧切《正韻》彌鄰切,音珉。與岷通。汶江也。《書·禹貢》岷嶓旣藝。《又》岷山導江。《史記》皆作汶。《山海經》大江出汶山。《輿地廣記》汶山在茂州汶山縣西北,俗謂之鐵豹嶺。禹之導江,發跡於此。

汶山,郡名。汶川,縣名。《蜀王本紀》禹本汶山郡廣柔縣人,生於石紐。廣柔隋攺曰汶川。《廣輿記》今屬成都府。

《集韻》謨奔切《韻會》謨昆切,音門。汶濛,玷辱也。《楚辭·漁父》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正字通》汶水,今一統志列爲三,曰塹汶,徐汶,靑汶。章本淸曰:入濟之汶,見禹貢,論語。汶上,書傳謂之北汶,卽今大淸河入濰之汶,見漢書。入沂之汶,見水經。齊有三汶,淸河爲大。述征記:泰山郡水皆名汶,有北汶、嬴汶、柴汶、牟汶,皆源別流同,又在三汶之外。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