蠹壁蛛丝掩绿琴

出自:清代·王采薇《空室》

拼音:[dù][bì][zhū][sī][yǎn][lǜ,lù][qín]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蠹壁蛛丝掩绿琴,碧苔红叶拾遗簪。
露寒花带啼痕长,月小帘围梦影深。
条脱寸宽辞病臂,秋千伴远系春心。
幽梅一树还窥户,似约幽人到绿岑。

查看原文

注释

【蛛丝】蜘蛛分泌物结成的丝。亦指蛛网。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蠹】

蠹【申集中】【虫部】康熙筆画:24画部外筆画:18画

〔古文〕螙《唐韻》《集韻》當故切《韻會》《正韻》都故切,音妒。《說文》木中蟲也。《莊子·人閒世》以爲門戸則液樠,以爲柱則蠹,是不材之木也。《註》蟲在木中謂之蠹。

《前漢·南粵傳》桂蠹一器。

《續博物志》積穀則生蠹。

蠹書。《穆天子傳》天子東遊,次雀梁,蠹書于羽陵。《註》暴書中蠹蟲,使不藏匿也。《徐陵·玉臺新詠序》辟惡生香,聊防羽陵之蠹。

《爾雅·釋蟲》蜭,毛蠹。《註》卽蛓也。《說文》作蠹,省作螙,象䖵在木中形。《集韻》亦作。《韻會》別作蠧,非。

【壁】

壁【丑集中】【土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3画

《唐韻》北激切《集韻》《韻會》《正韻》必歷切,音繴。《說文》垣也。《釋名》辟也,辟禦風寒也。《孔安國·尚書序》秦始皇焚書,我先人用藏其家書于屋壁。《水衡記》張僧繇于金陵安樂寺畫四龍于壁,不點睛,每曰點之卽飛去。人以爲誕,因點其一,須臾雷電破壁,一龍乗雲上天。

軍壘。《前漢·高帝紀》帝晨馳入韓信張耳壁,奪之軍。《周亞夫傳》吳楚反,亞夫救梁,引兵走昌邑,堅壁而守。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晉書·天文志》東壁二星主文籍,天下圖書之府。

地名。壁州,在三巴,本漢宕渠地,唐高祖武德初置,辟州節度使鄭畋有記。

赤壁,在蒲圻。《荆州記》蒲圻縣沿江南岸百里,名赤壁,昔周瑜破曹操處。黃州赤壁乃赤鼻山。《水經注》江水左逕赤鼻山,下爲赤鼻磯。蘇軾赤壁前賦及長短句,人道是三國周郞赤壁,蓋傳疑也。

凡石厓之峭削皆曰壁。《馬岌·石壁銘》靑壁千尋。《江淹詩》緬映石壁素。《神仙傳》帛和入西城山,王公令熟視石壁,二年漸覺有文字,三年得神丹方及五嶽圖。本作壁,十四畫。說文、經史皆同。字彙从省作壁,入十三畫,因之。壁字从作。

【蛛】

蛛【申集中】【虫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陟輸切《集韻》《韻會》追輸切,。北燕、朝鮮冽水之閒謂之蝳蜍。郭璞云:齊人又呼社公,亦言網公。其在地中布網者,名土䵹鼄。其作網絡幕草上者,名草䵹鼄也。《關尹子·三極篇》聖人師蜘蛛立網罟。《西京雜記》蜘蛛集而百事喜。《埤雅》蜘蛛布網如罾,其絲右繞。今磨旋蔓生皆循右而轉,亦自然之理。《爾雅翼》春月游絲有長數丈許者,皆蜘蛛所爲也。蝥字从敄从黽作。

【丝】

絲【未集中】【糸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6画

《廣韻》息兹切《集韻》《韻會》新兹切,婦化治絲枲。

《典絲》掌絲入而辨其物。《左傳·隱四年》猶治絲而棼之也。

《周禮·春官·大師》皆播之以八音:金石土革絲木匏竹。《註》絲,琴瑟也。

《禮·緇衣》王言如絲。《疏》微細如絲。《五經文字》絲作,譌。《韻會》俗作〈糹系〉,誤。○按《說文》絲自爲部,今倂入。

【掩】

掩【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集韻》《韻會》衣檢切《正韻》於檢切,淹上聲。《說文》斂也。小上曰掩。《增韻》遮也。《禮·月令》仲夏,君子齊戒,處必掩身。《註》掩,猶隱翳也。《又》孟冬是察阿黨,則罪無有掩蔽。

乗其不備而覆之曰掩。《禮·曲禮》大夫不掩羣。《疏》禽獸羣聚,則多不可掩取之。《前漢·貨殖傳》掘冢搏掩。《註》博擊掩襲,取人物也。一說博,六博也。掩,意錢之屬。一曰撫也。《爾雅·釋訓》矜憐撫掩之也。《郭璞註》撫掩猶撫拍,謂慰恤也。

閉也。《韓愈詩》獨宿門不掩。

《揚子·方言》止也。

同也。江淮南楚之閒曰掩。《韻會》或作揜。

《集韻》烏感切,庵上聲。覆取也。與揜同。

於贍切,淹去聲。繅絲以手振出緒也。或作。通作淹。

乙業切,音浥。打也。掩本字。字頭从作。

【绿】

綠【未集中】【糸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8画

《廣韻》力玉切《集韻》《韻會》龍玉切,音錄。《說文》帛靑黃色也。《釋名》綠,瀏也。荆泉之水於上視之,瀏然綠色,此似之也。《詩·邶風》綠兮衣兮。《博》綠,閒色。

《詩·衞風》綠竹猗猗。《傳》綠,王芻也。《釋文》爾雅作菉。

【琴】

琴【午集上】【玉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也。上圓下方,法天地也。五絃象五行,大絃爲君,小絃爲臣,文武加二絃,以合君臣之恩。《三禮圖》琴第一絃爲宮,次商角羽徵,次少宮,次少商。琴有絃有徽,有首有尾,有脣有足,有腹有背,有腰有肩有越。脣名龍唇,足名鳳足,背名仙人,腰名美女。越長者龍池,短者鳳沼。臨岳琴首,絚絃者也。岳山琴尾高起,絚絃者也。城路,岳山下路也。鴈足支肩下,繫絃者也。軫支足下,轉扭調絃者也。《正字通》琴名奇雅者,如伏羲,嬰䃌貢梓。帝命下相柏皇爲琴,曰丹維,曰祖牀。帝俊琴曰電母。俊之子晏龍琴曰菌首,曰白民。伊陟琴曰國阿。周宣王琴曰嚮風,銘曰情有耳,伏寇在。是祝琴曰太古。楚玉子無虧撫琴爲洞庭木秋之歌琴曰靑翻。崔駰琴曰臥冰。戴逵琴曰黑鵠。逵之子仲若琴曰躍魴。兄勃琴曰應谷。柳文暢琴曰春風。此數名可與號鍾,露越,綠綺,焦尾同備藻繪也。

地名。《公羊傳·定八年》甲起於琴如。《註》琴如,地名。

《山海經》西南黑水之閒有廣都之野,冬夏播琴。《註》郭曰:播琴猶播殖,方俗言耳。

姓。琴張,孔子弟子,字子開。見《左傳·昭二十年》。

人名。《山海經》赤水之西有先民之國,有芒山,有桂山,有榣山。其上有人,號曰太子長琴。

蟲名。《山海經》肅愼氏之國有蟲,獸首蛇身,名曰琴蟲。《註》郭曰:亦蛇類也。

琴城,冢名。《水經注》楚人謂冢爲琴,六安縣都陂中有大冢。民曰公琴,世傳卽臯陶之冢。

簷前鐵馬曰風琴。《王半山詩》風鐵相敲固可鳴,朔兵行夜響行營。如何淸世容高枕,翻作幽窻枕上聲。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