窈窕一庭幽

出自:清代·戴梓《秋海棠》

拼音:[yǎo][tiǎo,yáo][yī][tíng][yōu]

平仄:仄平平平平

窈窕一庭幽,嫣然态欲流。
夭夭含四出,寂寂媚三秋。
露冷脂凝泣,风轻翠剪柔。
美人春未识,应抱断肠忧。

查看原文

注释

【窈窕】1.亦作"窈窱"。 2.娴静貌;美好貌。 3.妖冶貌。 4.指美女。 5.喻指才子。 6.深远貌;秘奥貌。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窈】

窈【午集下】【穴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烏皎切《集韻》《韻會》《正韻》伊鳥切,音杳。《說文》深遠也。《廣韻》深也,靜也。《莊子·在宥篇》至道之精,窈窈冥冥。

窈窕,幽閒也。《詩·周南》窈窕淑女。《揚子·方言》美心爲窈。《註》幽靜也。

《集韻》一叫切,音窔。義同。

《集韻》於兆切。《詩·風》舒窈糾兮。《傳》窈糾,舒之姿也。

讀如幽。《淮南子道應訓》可以明,可以窈。《註》窈,讀如幽。孔廟。

【窕】

窕【午集下】【穴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韻會》《正韻》徒了切,掉上聲。窈窕也,深極也,閒也。《詩·周南》窈窕淑女。《傳》窈窕,幽閒也。《爾雅·釋言》窕,閒也。《揚子·方言》窕,美好也。《廣韻》善心曰窈,善色曰窕。

男子亦稱窈窕。《古樂府》云有第三郞,窈窕世無雙。

山水深亦曰窈窕。《曹攄詩》窈窕山道深。《杜甫詩》烟生窈窕溪。

宮室深亦曰窈窕。《喬知之詩》窈窕九重閨。

細也。《左傳·昭二十一年》小者不窕。《疏》窕,細意。

《集韻》《正韻》他彫切。與佻同。輕小貌。《左傳·成十六年》楚師輕窕。

《集韻》《韻會》《正韻》他弔切,音糶。

《韻會》吐了切《正韻》土了切,同。

《正韻》餘招切,音遙。《荀子·禮論篇》其立文飾也,不至于窕冶。《註》窕音姚。

與篠同。《荀子·賦論篇》充盈太宇而不窕。《註》窕,音篠。

與條同。《淮南子·原道訓》霄窕之野。《註》與蕭條同。

【一】

一【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1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弌《唐韻》《韻會》於悉切《集韻》《正韻》益悉切,漪入聲。《說文》惟初大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廣韻》數之始也,物之極也。《易·繫辭》天一地二。《老子·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

《廣韻》同也。《禮·樂記》禮樂政,其極一也。《史記·儒林傳》韓生推詩之意,而爲內外傳數萬言,其語頗與齊魯閒殊,然其歸一也。

少也。《顏延之·庭誥文》選書務一不尚煩密。《何承天·答顏永嘉書》竊願吾子舍兼而遵一也。

《增韻》純也。《易·繫辭》天下之動貞夫一。《老子·道德經》天得一以淸,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爲天下正。

均也。《唐書·薛平傳》兵鎧完礪,徭賦均一。

誠也。《中庸》所以行之者,一也。

正一。《唐書·司馬承楨傳》得陶隱居正一法,逮四世矣。

一一。《韓非子·內儲篇》南郭處士請爲齊宣王吹竽。宣王悅之,廩食以數百人。湣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韓愈詩》一一欲誰憐。《蘇軾詩》好語似珠穿一一。

《星經》天一星,在紫微宮門外。太一星,在天一南半度。

太一,山名,卽終南山。一名太乙。

三一。《前漢·郊祀志》以太牢祀三一。《註》天一,地一,泰一。泰一者,天地未分元氣也。

尺一,詔版也。《後漢·蕃傳》尺一選舉。《註》版長尺一,以寫詔書。

百一,詩篇名,魏應璩著。

姓,明一炫宗。

三字姓。北魏有一那婁氏,後改婁氏。

一二三作壹貳叄。《大學》壹是皆以修身爲本。《史記·禮書》總一海內。《前漢·霍光傳》作總壹。《六書故》今惟財用出納之簿書,用壹貳叄以防姦易。

《韻補》叶於利切,音懿。《左思·吳都賦》藿蒳豆蔲,薑彙非一。江蘺之屬,海苔之類。

叶弦雞切,音兮。《參同契》白者金精,黑者水基。水者道樞,其數名一。

【庭】

庭【寅集下】【广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特丁切《集韻》《韻會》《正韻》唐丁切,音亭。《說文》宮中也。《玉篇》庭,堂階前也。《易·節卦》不出戸庭,无咎。《周禮·天官·閽人》掌埽門庭。

官名。《周禮·秋官》庭氏。《註》主射夭鳥,令國中淸潔如庭者也。

《爾雅·釋詁》直也。《疏》庭條,直也。《詩·小雅》播厥百穀,旣庭且碩。

州名。《唐書·地理志》庭州,貞觀十四年置,長安二年,爲北庭都護府,有後庭縣。《廣韻》卽漢車師後王庭之地,本烏孫國土,其前王庭,卽交河縣也。

天庭,星名。《石氏星傳》龍星左角曰天田,右角曰天庭。

洞庭,湖名。《楚辭·九歌》洞庭波兮木葉下。

山名。《前漢·地理志》太湖中有包山,山下有洞庭穴道,濳行水底去,無所不通,號爲地脉。

山庭。《任昉王文憲集序》山庭異表。《註》論語摘輔像曰:子貢山庭斗繞口,謂面有山庭,言山在中,鼻高有異相也。

《集韻》他定切,音聽。《增韻》逕庭,隔遠貌。《莊子·逍遙遊》大有逕庭。

叶徒陽切,音近長。《韓愈·此日足可惜詩》馳辭對我策,章句何煒煌。禮終樂亦闋,相拜送於庭。

【幽】

幽【寅集下】【幺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集韻》於虯切《韻會》幺虯切《正韻》於尤切,音呦。《說文》幽隱也。《易·履卦》幽人貞吉。《疏》幽隱之人,守道貞吉。《禮·儒行》幽居而不淫。《疏》君子雖復隱處,常自修整不傾邪也。《後漢·章帝章和元年詔》光照六幽。《註》謂六合幽隱之處也。

《爾雅·釋詁》幽,微也。《疏》幽者,深微也。《史記·樂書》極幽而不隱。

《玉篇》幽,深遠也。《易·繫辭》无有遠近幽深。《疏》言易之告人,无問遠之與近,及幽邃深遠之處,皆告之也。《詩·小雅》幽幽南山。《註》幽幽,深遠也。

《玉篇》幽,不明。《正韻》幽,闇也。《書·舜典》黜陟幽明。《註》黜退其幽者,升進其明者。《禮·檀弓》望反諸幽,求諸鬼神之道也。《註》鬼神處幽闇。

《正韻》幽,囚也。《史記·太史公自序》幽於縲紲。《楊惲報孫會宗書》身幽北闕。

州名。《書·舜典》肇十有二州。《傳》禹治水之後,舜分冀州爲幽州幷州。《爾雅·釋地》燕曰幽州。《疏》燕其氣深要,厥性剽疾,故曰幽。幽,要也。

地名。《左傳·莊十六年》同盟于幽。《註》幽,宋地。

國名。《山海經》大荒之中,有思幽之國,思士不妻,思女不夫。《註》言其人直思感而氣通,無配合而生子。

姓。《廣韻》出《姓苑》。

與黝通。《集韻》黝或作幽。《禮·玉藻》一命縕紱幽衡,再命赤紱幽衡。《註》幽,讀爲黝黑之黝。

叶於交切,音窔。《道藏歌》迴舞太空嶺,六氣運重幽。我際豈能窮,使爾終不彫。

《詩·小雅》隰桑有阿,其葉有幽。旣見君子,德音孔膠。《傳》幽,黑色。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